爆破震动在周围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分析中的影响与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爆破震动在周围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分析中的影响与防范

赵应文

宏大爆破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爆破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作业方式,而由此产生的地面振动波对周围建筑物结构的影响备受关注。爆破震动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的损伤甚至倒塌,给人员和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深入研究爆破震动对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爆破震动在周围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分析中的影响与防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爆破震动周围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分析影响分析防范对策

引言

现阶段,加强周围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研究十分迫切。通过分析爆破震动的影响因素包括振动效应、冲击效应和塌陷效应,以及对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可能造成的损伤机理,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结构强化、监测与控制以及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基于此,本文旨在为爆破施工中周围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保障提供参考。

1爆破震动对周围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爆破震动对周围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爆破的能量大小是一个关键因素。爆破时释放的能量会以振动波的形式传播,能量越大,振动波的幅度和频率就越高,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也会更加显著。爆破距离是影响因素之一。爆破源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越近,传播的振动波衰减程度越小,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也会更强烈。周围地质条件也会影响爆破震动的传播和衰减情况。不同的地质条件会对振动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承受能力。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材料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面对爆破震动时,受力特点和承载能力也会有所不同,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或砖木结构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所差异。除了这些主要因素,爆破震动还受到爆破方式、地形地貌、爆破孔径和深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合理评估以上各方面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防范措施是确保周围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关键。

2爆破震动对周围建筑物结构损伤机理

2.1振动效应

在处理爆破震动对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影响时,振动效应是其中重要的结构损伤机理之一。振动效应指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波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进入建筑内部,产生对建筑物各部位的振动作用。这种持续的振动会引起建筑物结构的共振现象,导致建筑物结构内部发生动态应力和位移变化,严重时可能造成结构材料的疲劳破坏、裂缝产生甚至结构倒塌。

2.2冲击效应

冲击效应是爆破震动对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影响的重要机理之一。当爆炸产生的地面振动波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到建筑物内部时,会产生冲击效应,即建筑结构受到瞬时冲击载荷作用,引起结构材料和构件的震动和应力集中。冲击效应可能导致建筑物内部结构材料产生微裂纹,甚至构件脆性破坏,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因此,防范冲击效应对建筑物结构的损害是十分重要的。

2.3塌陷效应

塌陷效应是爆破震动对建筑物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的重要损伤机理之一。当爆炸引起的振动波传播到建筑物结构时,如果振动波的能量超过了建筑物结构的承载极限,就可能触发建筑物的塌陷效应。塌陷效应指的是建筑物在受到强烈冲击或振动作用后,出现结构局部或整体崩塌、倒塌的现象,严重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为防范塌陷效应对建筑物结构的损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3防范爆破震动对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措施

3.1结构强化和改造

在应对爆破震动对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时,结构强化和改造是至关重要的措施。通过结构强化,可以提高建筑物整体的抗震性能,包括加固柱梁节点、增加剪力墙、设置钢筋混凝土外包砌等措施,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通过结构改造,可以对建筑物原有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或调整,使其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如增加桥梁支撑、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等。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艺也是结构强化和改造的关键,利用高强度钢材、耐久性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结合成熟的施工工艺,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综合运用结构强化和改造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降低受到爆破震动影响时的结构破坏风险,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2监测与控制

监测与控制是在处理爆破震动对周围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影响时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实时监测技术,可以全面掌握爆破震动的传播路径和影响范围,及时捕捉震动数据变化,从而准确评估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地震仪、振动传感器、监测摄像头等,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支持。同时,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爆破过程的精密控制,调节爆破参数,减小震动峰值,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在爆破作业中,应设置专人负责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及处理,并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综合利用监测与控制技术,可以全面了解爆破震动的影响程度,有效预防和减轻可能带来的结构破坏风险,保障周围建筑物结构的安全稳定。因此,合理运用监测与控制手段,是应对爆破震动影响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3.3应急响应

在应对爆破震动对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中,应急响应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紧急事件和事故的处置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疏散、紧急救援、现场控制等内容,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以确保应急响应流程的熟练和高效执行。在爆破作业期间,需要随时保持通讯畅通,有效的联络与指挥各紧急救援队伍,做好协调工作,及时传达指示和调度。同时,应急响应中的疏散和救援措施也需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发生紧急状况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工作人员有序撤离现场,并通过协调医疗救援队伍进行紧急救治。此外,还需要建立紧急救援队伍和设备储备,提前准备好所需器材和物资,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力地展开救援行动。在紧急状况发生后,需要及时进行事故现场的评估和处理,收集事故数据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以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4加强周围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发展趋势

4.1高效安全施工技术创新

高效安全施工技术的创新包括但不限于引入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机械,如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和远程监控系统,以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人为风险。结合信息技术,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实时数据分析,实现工地监测和管理的智能化,从而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推动绿色施工技术创新,采用可再生能源、循环再利用材料等方式,实现建筑施工过程的环保和节能目标,确保施工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培养专业人才以适应技术创新的需求,并建立完善的法规标准以规范创新技术的应用。因此,通过高效安全施工技术创新,可以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2多方合作与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在商业领域,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市场拓展和创新合作,提高整体竞争力。同时,信息共享也有助于加强市场监管、防范诈骗和打击犯罪行为。在科研与技术创新领域,多方合作可以促进知识交流、加速科研进程,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信息共享,使得科研团队能够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数据资源,提高研究效率和成果质量。特别是在公共安全领域,多方合作与信息共享更显其重要性。跨部门、跨机构间的合作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加强监管执法,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信息共享有助于实现全面侦查、准确预警和快速应急响应,加强社会安全防范能力。此外,在灾害救援、公共卫生等领域,多方合作与信息共享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协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和促进信息共享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开放合作、共享信息,各方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爆破震动可能对周围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结构强化、监测与控制、应急响应等。这些措施的合理应用,将有助于减轻爆破震动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卫斌.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触地振动效应研究[D].广州大学,2021.000926.

[2]孙苗.爆破地震波信号处理HHT改进算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21.000091.

[3]周琳.爆破施工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研究[D].济南大学,2020.000808.

[4]王祥献.爆破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D].贵州大学,2020.001038.

[5]张朝贤.基于矢量和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20.00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