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王树彪

诸城市水利服务中心  山东省诸城市  262200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保障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不仅关系到农业发展,还影响着国计民生,是粮食生产稳定与否的关键。本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新型农业的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与重视,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村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关系千家万户的生产与生活,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以及改善农民人居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作用。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意义

水资源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资源,对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维护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用水比较紧张,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平均水平50%以下,尤其是近年来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量逐渐增多,导致农业生产用水更加紧张。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水资源比较充裕,而西北地区与一些内陆地区水资源不足,其灌溉用水更为紧张,加之降水不均衡,容易出现旱灾。在此背景下加强农业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非常有必要,要确保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建设大型引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让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分布相对均衡。应用现代灌溉技术,如微喷、滴灌、微润灌溉、移动式灌溉等,对农作物精准灌溉,既可以节约水资源,也能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

2.1技术支持存在不足

无论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是后期管理与维护,都需要有相应技术支持,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中存在技术支持不足的问题。首先,因资金不足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修工作的开展缺乏充足的技术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其次,缺乏专业的人才,尤其是农村地区生活环境相对艰苦,无法吸引专业的水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即使有些地区本身具有良好的技术条件,但因为人才的缺乏,并不能充分发挥相关技术的作用。

2.2农田水利水资源匮乏,农业用水规划不合理

科学规划农业用水是确保农业水利工程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若农业用水量过大,使农业水利设施的水下部位暴露于空气之中,会使一些设施的结构强度变差;若农业用水量偏小,则可能让水利设施内部面临过大的水压,进而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农业水利工程难以发挥真正效能的常见原因是工程周边水资源匮乏。特别是随着农村建设的新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与生产模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农业用水量也日益加大。但是农林水利管理部门并未出台一个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规划方案,部分农户浪费水资源严重,使得农业水利工程缺少充裕的水资源。水资源匮乏一方面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会对农业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难以获得良好的农业水利设施管护效果。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对策

3.1增加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技术投入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的效率,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应用技术手段,实现管理与维护的数字化发展。比如通过安装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农田水利工程的关键指标,如水位、水质和水量等。这些监测数据可以帮助管理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当水位过高或过低时,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向相关人员发送警报,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空间分析和评估,在遥感技术的帮助下,可以通过无人机或卫星获取农田水利工程的图像数据,进而分析土地利用情况、植被覆盖率以及土壤湿度等指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整合和处理这些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而评估灌溉效益,确定合理的水源分配方案,并制定科学的农田水利管理策略。

3.2完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制度,加大宣教力度

相关水利主管部门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方针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对不同性质的水利管理单位进行分类,采取管养分离的措施保障水利工程的产权清楚、责任明晰、管护到位。管理方应制订完善的招投标制度,并对投标方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以筛选出合格的施工单位。关于农业水利工程的设计采取招标办法,选取合格的设计方,并加强对设计的监管,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同时,采取工程勘察措施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监管,确保及时发现隐患并加以处置。在工程建设期间管理方应重视对施工材料的监管,采取不定时现场抽样、检测施工材料的办法及时更换不达标建材,并严格追责,拒绝任何不达标的建材进入施工现场。不定时深入施工现场核查施工方的有关文字材料以及技术设备,不放过施工过程中的任何环节,从而保障施工质量满足相关标准。只有管理方与施工方均能认真执行工程建设质量的相关规章制度,才能最大限度杜绝安全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另外,政府与主管部门要积极宣传农业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让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农业水利工程的日常管护中。

3.3加大监管力度,设定建设标准

首先,在工程建设施工前,相关部门要和施工单位共同制定管理制度,明确施工标准,确保工程建设严格按标准进行;在监管工作的开展中,配备相应监管人员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管,促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其次,围绕工程建设的各个流程,编制和实际情况相符的管理标准,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比如,编制输配水方面的标准时,除了要了解当地的地质水文、降水情况外,还要计算灌溉面积,了解灌溉需求,制定灌溉计划并认真落实,以满足灌溉需求,输配水工程评价标准编制期间,明确工程考察指标,如支管间距。为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标准建设目标,需要将相关的建设标准落实到实际,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促使各个流程高质量地完成。

3.4明确管理主体,明晰产权,权责统一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谁负担”的基本原则,明晰产权,县级水利主管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明确管理主体权,对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至关重要,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组织扮演“集体”角色,作为工程“业主”担负起主要责任,分清职责、明晰产权;同时,理顺工程所在地政府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与此组织的关系,建立政府主要扶持、“集体”组织自主管理,上下联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与管理体制;同时也能够解决现存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活力的问题,促使工程得以良性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农民权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探讨有效措施,努力提升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服务。这需要政府、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农民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维护采取综合性措施,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蔺子荣.新时期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3(6):103-104+107.

[2]张英华.新时期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5):76-77.

[3]周昌富.新时期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1(1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