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6
/ 2

针对性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羊艳

三台县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100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09——2024.01期间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共计60名,均接受基本药物治疗。数字奇偶分组法原则下平均分组,每组30名纳入常规组、实验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药物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相近,比较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药物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比较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比较P<0.05。结论: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加强治疗依从性,减轻并发症影响,建议应用。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失代偿;针对性护理;治疗依从

    肝硬化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属于慢性进行性肝病,在各种原因长期、反复作用下形成的持续性肝损害会引起患者疲倦乏力、腹痛呕血等症状。引起肝硬化的致病因有很多,包括药物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等,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乙肝肝硬化症状则是指长期的乙肝病毒感染,造成反复的肝脏损伤使病情呈进行性恶化发展,表现出肝纤维化、肝硬化,早期发病肝功能尚能代偿,而若未能及时获得治疗则会加大肝功能失代偿,引起患者的肝功能减退。目前临床针对此病多选择药物治疗,但因病程久、患者治疗依从性很容易受疾病和心理压力影响而下降,导致最终治疗结果不理想[1-2]。所以临床正积极从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着手,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本研究围绕此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抽选2023.09——2024.01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共60例,根据数字奇偶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各30例。所有患者病理检查诊断确诊疾病,家属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常规组:男患15例,女患15例;年龄31~75岁,平均值(48.25±3.77)岁;病程1-9年,平均值(4.29±1.05)年。实验组:男患16例,女患14例;年龄33~73岁,平均值(47.70±3.36)岁;病程1-8年,平均值(4.36±1.10)年。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经CT与B超检查确有肝硬化指征;无严重免疫系统合并症与肿瘤疾病;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对常规保肝、抗病毒药物过敏者;妊娠女性与产妇;患有精神障碍、意识表达不清者。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治疗期间严格按照患者的病况变化,按医嘱规范给药治疗,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减少人员探视,保证环境安静、卫生,让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科学饮食。

实验组:第一,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向患者说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基本的健康知识,重点讲解疾病发生发展特点、防治要点,让患者重视起治疗依从。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让其掌握基本护理要点和治疗注意事项,让家属和患者能够充分理解、配合各项护理操作。第二,做好针对性基础护理。叮嘱患者按时休息,在用药期间体重稳定情况下可以适当运动,并且遵照医嘱合理搭配饮食纠正健康的生活习惯。叮嘱患者不要随意向他人打喷嚏、咳嗽、不随地吐痰,以免造成飞沫感染。告知患者要勤加更换衣物,整理自己做好个人卫生。第三,针对性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发展,介入心理干预为其疏导不良情绪。建立护患平等关系,简单讲解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恶性发展的行为诱因,介绍同类型康复病例提高患者康复信心,消除治疗、护理的理解误区。了解患者孤独感并注重其隐私,耐心、温柔的讲解治疗以对待患者。第四,针对性用药护理。详细为患者讲解每种治疗药的服用频次、剂量,强调正确用药的重要性,以免造成药物错服、漏服状况发生。告知病人每阶段的用药改变目的,提醒患者和家属不可自行服用非医嘱外的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以53分为界限,53-62分为轻度、63-72分为中度、≥73分为重度;SAS评分以50分为界限,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

1.4统计

本次调查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并以()、率(%)形式表示,通过T、X2检验,统计值(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药物治疗依从性

    下表1中,实验组的药物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

1:药物治疗依从性比较表(n %)

组别

例数

依从

较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率(%)

常规组

30

11

10

9

70.00

实验组

30

15

14

1

96.67

X2

7.680

P

<0.05

2.2并发症发生率

    下表2中,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

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n %)

组别

例数

便秘

腹水

感染

总发生率(%)

常规组

30

2

2

2

20.00

实验组

30

1

0

0

3.33

X2

4.043

P

<0.05

2.3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

下表3中,两组护理前负性情绪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

3: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表(,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SAS

SDS

SAS

SDS

常规组

30

55.37±4.62

55.03±3.40

43.50±3.60

42.05±2.28

实验组

30

56.11±4.51

54.94±3.24

23.90±1.77

31.19±3.36

T

0.628

0.105

26.761

14.649

P

>0.05

<0.05

3.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指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肝功能出现失代偿。若不及时予以对症治疗会造成肝功能损伤严重,即便之后接受治疗也会致使预后效果极差,临床病死率很高。而迁延难愈是乙肝肝硬化疾病特点,为确保治疗效果临床也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努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免影响预后。针对性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能够基于保证患者治疗安全以及提高舒适性住院的目标上,给予患者来自医护人员、家庭的支持力量,透过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用药指导等护理,构成一套更完善、更具综合性的护理方案,借此让患者在院生存品质得以改善[3]。而且,针对性护理能够在患者治疗期间,从治疗依从性影响的多方面因素中,确定可能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问题提前做好周全护理规划,提高健康意识并建立合理的依从行为,从而更主动配合医生治疗,有利于今后预后康复的维护,达到期望的护理目标[4]

结果可见,护理前两组对比负性情绪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相较常规组,实验组药物治疗依从性更高;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评分更低,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丽敏. 针对性护理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 2021, 11 (14): 123-126.

[2]崔莲芳, 魏晋春. 护理健康处方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 (18): 127+130.

[3]倪友琼. 护理干预与营养管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20, 41 (04): 302-303.

[4]罗锦菊, 刘海芬, 刘晓云, 张巧英, 吴玉宝, 余雪梅. 护理健康处方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0, 27 (11): 206-2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