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小学国学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究

郑建华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让学生在认识和体会中华文化过程中,要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建立起民族自豪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创造的智慧。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学习各种丰富知识而感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国学教育;渗透;策略研究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智慧资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小学国学教育需要采取有效的渗透策略,将国学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融入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国学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们可以在语文、历史、品德等课程中融入国学知识,通过讲解经典诗词、故事传说、历史人物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国学的博大精深。同时,还可以开展跨学科教学,将国学元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教学体系。教材作为学生使用的学习书籍,其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特别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就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因素,深入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意义。如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文的题解、注释、分析、比较和师生讨论等方式把课文理解的重心转移到文学、文化观念与文化教育上来,在文化传统、思想道德、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更深层次上寻求文化的审视点,传承课文中的文化特质,进而挖掘作品内在的思想和趣味。如四年级上册课文《盘古开天地》,这一课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除此,我们还要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并能热爱自己的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也包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体现于教材各个具体的章节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注意搜集和积累传统文化的研究资料,做教学的有心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渗透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利用一些成语故事、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等,这些故事内涵丰富、语言精炼,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运用这些素材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又能深深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创设国学文化环境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创设国学文化环境。如在校园内设置国学文化墙、悬挂国学名言警句、布置国学图书室等,让学生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国学的身影,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国学渗透,书香相伴。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经典的成语故事,如《三顾茅庐》《守株待兔》《闻鸡起舞》等,老师在课堂中开展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演等形式的综合性语文训练活动,能有效增加知识积累。如在教学“闻鸡起舞”时,告诉学生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每天鸡叫后就起床舞剑,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成语借以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教师在课堂中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既可以借这个成语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励孩子们奋发有为,长大报效祖国。

三、结合传统节日教育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在小学教育中,可以通过传统节日开展主题班会、课堂活动、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春节期间,可以让学生体验中国民间舞龙舞狮的传统文化,了解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结合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国学教育活动。如讲解节日的起源、习俗和相关的诗词歌赋,让学生在庆祝节日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利用多媒体在不同阶段渗透国学文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网络、电视、投影等,将国学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些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教育过程中,孩子处于不同的学龄阶段,他们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学习的能力、思维的方式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在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选取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学生当前学习内容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比如,低年级学生

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对抽象知识理解水平不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初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多选取一些动画、历史故事展示给学生,对待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发明、书法、古典音乐等知识,比如向学生讲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书法家有谁,各自写法各有何特色……以此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

五、结语

小学国学教育的渗透策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国学主题活动、创设国学文化环境、结合传统节日教育、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加强家校合作共育、培养学生国学兴趣、提升教师国学素养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让国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出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视野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红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对策探讨[J].散文百家,2022(03).

[2]吴蔼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