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轨道交通行业对新入职员工见习期适应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浅析轨道交通行业对新入职员工见习期适应能力的培养

王新艳 罗意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1)

摘要:通过梳理近三年新员工的职业发展情况,围绕角色转换、岗位胜任能力、攻关能力等方面提升,建立一套以标准化赋能模板为核心的新员工培养体系,从而在职业认知,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系统思维,团队协助,目标管理,敬业精神等方面对新员工进行逐级培养,助力新员工更快地适应职场。

关键词:新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机制保障

一、引言

“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习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青年人才培养,对青年人才培养关心备至。故而本文从本单位对新员工的需求出发,结合近年来培养经验和成效,以“逐级培养”为原则,通过对各岗位人群展开调研;以问卷、座谈、头脑风暴等形式挖掘新员工培养的堵点和要求,经过提炼优化,从平稳渡过新手期、高效渡过探索期和进入工作胜任期三个层级开展培养研究,最终形成一套适合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培养体系。

二、培养实施过程举措

为引导新员工扣好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粒扣子,铺好育才“成长路”,故而新员工见习期的培育从以下三个阶段开展,通过各阶段任务发布和效果评估,从而更直观地展示见习期的培养全景图。

(一)帮助新员工平稳渡过新手期

有一腔学习热情但不能确定学习的内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否有所帮助,这是新员工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通过新手期的过渡培养,进而使新员工的“三种能力”进行提升,主要做法就是依托理论知识培训帮助新员工正确的掌握学习方向,实现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初成长。一是开展办公技能培训,提升基础办公的“操作能力”。组织新员工进行办公软件培训、文案撰写培训等基础能力提升类课程,实现办公能力的标准化。二是开展职业素养培训,提升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组织新员工进行结构化思维训练,实现问题分析的流程化,以有能力独立梳理工作流程为考评标准。三是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任职岗位的“胜任能力”。组织新员工通过对口专业岗位的岗位标准化手册学习、生产制造必备技能学习、各业务组岗位地图学习,实现业务能力的专业化。通过此阶段的培育,新员工能从理论层面全面了解到以后岗位的需求能力和专业知识,为后续进入本职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二)帮助新员工高效渡过探索期

经过上一阶段的培育,新员工对本单位的生产制造业务有了初步理解,但停留在纸面,不具备实操能力。本阶段以织好生产制造业务的“三张网”为首要任务,通过现场实操来提升新员工对生产现场的了解,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一是实施班组轮岗机制,织好开展工作的“人际网”。将新员工分配至各个班组,学习具体作业内容,无缝衔接轮转,确保完成所有班组的一期实训,取得上岗资质。熟悉班组人员,提升实作能力。二是搭建见习班长平台,织好业务流程的“知识网”。由见习生选择一个班组担任见习班长,跟随本班班长了解班组这一最小生产单元的管理业务,最终以能够绘制出各工位的生产流程图作为检验标准。三是开展青年创意大赛,织好精益改善的“技能网”。采取“认领+自主申报”的课题模式,新员工可以从课题库中认领后完成攻关,或者自行选择感兴趣的攻关课题,通过评审后进行攻关,攻关课题完成后,进行青年创意大赛成果发布。

(三)帮助新员工进入工作胜任期

随着培养的深入,此时新员工身份即将发生转变,需要进一步对岗位深入了解。本阶段以实现“三个新突破”为首要任务,通过项目制引导新员工实现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一是建立随岗实训机制,实现上岗能力的新突破。利用“现场+办公室”的模式进行项目制学习,指导生产制造。经过随岗后,新员工即可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试制工作。二是搭建“成才工坊”平台,实现思维方式的新突破。以解决项目制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为最终目标,由导师一步步引导新员工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成才工坊”的培育,新员工能够独立处理项目执行中的疑难杂症。三是组建精益改善小队,实现产线流程的新突破。成立精益改善队伍,以生产流程改善为主线,以技能提升改善为支线开展改善活动。

三、培养过程机制搭建

为保证新员工顺利通过以上各阶段的培养,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搭建机制保障。一是班级式管理,由新员工共同组建一个班级,竞选班委,以班级的形式自主管理,共同完成见习期间的所有主线任务;二是任务式积分,各个岗位的“NPC”会定期发布支线任务,新员工完成任务后会获得相应积分并进行公布。三是双导师培养,技管导师负责提供工艺技术、管理能力的传授,现场实训导师负责提供生产技能支持,帮助新员工多角度了解生产制造。四是中期复盘,每次季度答辩后组织新员工以引导式工作坊的模式从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提升四方面进行回顾,对标训练营培训目标。五是匿名“BBS”论坛,打通信息反馈通道,新员工“零压力”反馈问题或需求,由相应业务板块的联络人给出回复,解答新员工各类疑虑。

四、培养效果评估

为评价见习期的培训效果,采用“周、季、论文答辩”三级培训汇报+“积分制”模式,强化总结提炼,提升新员工的培训效率,加快新员工的职业转变。

(一)“周、季、论文答辩”三级培训汇报

1.周汇报,指导老师每周一为新员工制定本周的见习培训计划,新员工按照计划进行见习,并将一周内每天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每周五下午下班前对本周计划完成情况及学习情况进行小结,提交至指导老师处进行周点评,针对见习培训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须提出改善建议。

2.季度汇报,新员工按季度进行见习汇报,汇报采取PPT演讲形式,主要汇报、总结该季度见习情况。

3.论文答辩,新员工根据公司对转正论文的要求,完成转正论文和论文展示PPT编写,并完成转正论文答辩相关工作。

(二)积分制

为记录新员工见习期的成长经验值,同时提供中期复盘的参考,针对新员工日常参与、开展的各类工作以积分的形式统计,积分结果将应用于新员工季度答辩考评中。

五、结论

通过以上三阶段的培养实施举措,结合五项机制保障和培训效果评估,使得新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发展形成共识;结合新员工的培养计划编制和工作目标设定,使得新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能够不断完善他们的专业技能,从而缩短新员工培养周期;结合公司对青年人才的需求和定向培育,使的新员工能快速掌握相关业务工作并融入集体组织,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人力资源价值及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