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的生成之源及当代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的生成之源及当代启示

王 浩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包头  014000

摘要:人依自然而生,自然依人更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因而,全面贯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内在要求出发,以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的生成之源为逻辑起点,不断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加强企业责任,优化资源分配,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成之源:资本逻辑对自然资源的侵害

    资本积累之初,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贪婪的掠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得大批生产者逐渐转化为雇佣工人,开启了工人阶级的悲惨人生。然而,他们不仅局限于此,更是将目光扩大到了煤炭等自然资源身上,他们掠夺一切能为其集聚财富的自然资源,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成了大批资本家的诞生。

资本家们不仅看到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价值,也看到了工业初春时期煤炭等能源资源所具有的巨大经济利益,不仅加紧了对煤炭资源的掠夺,而且逐步实现了对能源市场的垄断,并借此积累了巨额财富,这种掠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自然资源的不平等分配,资本家在对煤炭资源加紧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资本家的无尽贪欲也催生了对非洲黑人的捕捉和贩卖,书写了人类近代史上最可耻、最卑劣的一页。

资本家通过侵占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而逐渐发展壮大,他们的财富越来越集中,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撼动的经济实体和财阀集团。资本家们并不满足于简单的资本积累,他们为了满足自身对财富的无上追求,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渐扩大再生产,试图填满已然张开的贪欲之口。但是,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给雇佣工人们带来的是变本加厉的剥削与压榨,这种掠夺自然也扩展到了对自然资源的侵蚀上,进而逐渐加剧了自然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更加深化了阶级矛盾。资本家与雇佣工人悬殊的财富差距也造就了悬殊的资源占有差距。资本家们利用强取豪夺的巨大财富,进一步加紧了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掠夺,逐渐形成了对自然资源的垄断,雇佣工人们则几乎没有享有任何对自然资源占有的权利。资本家们不顾人与自然物质循环的客观规律,无节制的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导致了土地荒漠化等严重的环境问题,阻碍了自然物质循环的良性发展,进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崩溃,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发生了断裂。

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不顾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用尽各种手段和方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这种不加节制的开采不仅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枯竭,而且还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崩溃,不仅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还会给其他生物种群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加速物种灭绝和生态失衡。因此,资本逻辑对自然资源的侵害是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出现裂缝的根本原因。

二、核心内容:资本逻辑的多重阐释

在资本主义进入工业时代后,资本家获取利益的方式改变了,但仍旧没有改变其贪婪的本性。他们给工人支付微薄可怜的工资,不断缩短工作时间,加强劳动强度,持续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然而,资本家们并不满足于此,为了让消费者掏空他们的钱包,他们开始制造虚构的消费需求、诱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逐渐养成持续性的消费习惯。持续性的消费带来的是持续性的生产,资本家为了让消费者能够缩短购买时间,持续性购买他们生产的所谓必需品,他们提倡享乐型消费理念,逐渐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也由此造成了生产端和消费端对自然环境的双向压迫和破坏。

资本家为了满足无限贪欲,不仅持续压榨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和劳动时间,而且加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破坏。资本家在宣扬享乐型消费理念的同时,也在为消费者供应着充足的消费品,致使消费者每日充斥在一个生活富足、个人欲望滋生的奢靡社会中。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是人类工业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资本家们建造工厂,吸纳那些因失去生产资料而沦落为雇佣工人的小生产者,他们满怀希望的涌入城市,以为等待他们的是舒适的住房和高额的工资,但是实际上工人们每日在混乱拥挤的城市中生产生活,他们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没有平整宽阔的马路,更没有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因此,工人们向街道上胡乱倾倒脏水和生活垃圾。因此,本应能够被乡村承载的人口,现在都堆在狭小拥挤的城市之中,城市难以消解如此多的废弃物排放,资本家又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致使本应进入到乡村自然循环的物质被留在了城市,成为了城市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乡村由于人口外流,使自然循环中缺少了必要的物质,因而形成了自然物质变换裂缝,严重影响了自然循环与生态平衡。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新的经济制度,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被资本家大肆宣扬的消费理念,资本家们忽视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无限度、无节制的索取自然资源,无所顾忌的向大自然排放有害垃圾和废物,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阻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因而,恩格斯在其相关著作中提到,资本主义的行为应以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式加以规避与解决,在农业等方面应在人与自然合理的物质交换范围内进行。

三、价值启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因而,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自然环境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关系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可持续性和可发展性,正因如此,不断提高生态意识,加强贯彻健康的生态理念,对环境、人类健康以及推动未来发展等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在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人具有重要的主体责任。这种主体责任首先体现在节约资源上。作为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与态度,在购买产品与服务时,应考虑其实用性、适用性及可持续性,尽己所能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加强自身约束,身体力行为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其次,应贯彻循环利用的理念。个人可通过垃圾分类等方式,促进物质的循环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浪费。最后,个人应加强生态意识的培养与学习,不断提高对生态系统的认知与理解,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不利或有利影响,发扬良好的环保习惯,端正不良的环保态度,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影响力,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其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应主动采取节约能源等措施,创新源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自然资源消耗,为推动自然生态的良性发展提供必要保障。其次是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工业伦理强调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履行相应的环保义务,保证在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最后是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工业伦理要求企业承担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全面保护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等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进而实现企业与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结合,推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政府以及相关组织应不断深化并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提高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着重在立法等方面入手,确保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自然资源储备的长期稳定,尤其应着重关注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涉及的空间布局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规划和管理政策,从制度层面保障自然资源的公平获取和开发利用。因此,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有助于防止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为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

作者简介:王浩(1995年8月)男,蒙古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