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研究

秦明梅

身份证号码:41142219860829542X

摘要: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还为电网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面对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需求的增长,电力行业必须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和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新方法和技术。这不仅要求电网设计者和运维人员更新知识体系,适应新技术的应用,还要求决策者对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深思熟虑的规划。通过这些努力,可以确保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也能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

引言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提升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应该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的应用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出更加先进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从而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电力系统,在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用电需要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电力服务。

1电力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

1.1能源效率低下

传统的电力系统在能源传输和分配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的问题,这是由长距离输电导致的传输损耗、变压器和晶闸管等电力设备的能量损耗,以及线路的电阻损耗等导致的。这些能量损耗导致能源利用率低下,也加剧了能源资源的浪费,并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用高效的输电技术、合理的负荷调度以及能源储存技术等。

1.2供电可靠性低

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是指持续地提供稳定、高质量电力的能力。然而,传统的电力系统容易受到天气条件、设备故障和人为因素等干扰,导致供电中断。改善供电可靠性需要采用配网自动化技术、智能设备监控和故障检测等手段,快速识别和恢复故障,推广能源多元化,建立备用能源系统,如备用发电机组和应急电池等,以在突发情况下提供紧急供电保障。

1.3负荷与供电不匹配

传统的电力系统面临着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大、传输距离长等问题。当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时,由于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造成了负荷与供电之间的不匹配。在高峰期,虽然可再生能源可能产生过剩的电力,但在低谷期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建立可再生能源的预测模型,并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和天气预报数据进行负荷调度和能源管理,更好地平衡负荷和供电之间的关系。

2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2.1自动化系统设计应用

现阶段,先进科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中,自动化控制领域投入逐步增加。如,借助温度传感器与电流采集设备取得的重要数据。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温度传感器负责设备温度变化的测量,电流采集设备负责设备电流参数的采集,为后期数据处理与输入智能算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预处理采集到的所有数据,去除异常值与缺失值的填补都是必不可少的;滤波操作各类数据消除噪音与波动;然后提取平均值、标准差与峰值等数据关键特点。基于此类特点利于相关人员深入理解其变化趋势与规律。最后,合理应用此类设备保障其精度与响应速度达到系统运行标准,获得更加准确与高质量的数据。

2.2调度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将自动控制技术运用到电网调度与管理中,既能对电网的输电进行较好的保护,又能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达到对电网进行有效的自动控制。因此,在系统服务构建过程中,对电网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对电网进行控制。在保证网络规划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对网络运行状况的远程监测,为网络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所以,使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将一改以往的做法,从手把手的规划转变为高效率、高成效的规划控制网络的规划,降低人力成本的支出,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对你整个的思想和方式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实现无人监管。自动装载信号分为意外信号,异常信号,遥测信号,位移信号,资讯信号。如爆裂等意外事件的气体泄漏,连同电源和其他信号的功率损失,被置于一个仪表监控系统中,以通知员工维修,及时处理。对不正常的设备报警,保护动作信号,设定声音报警。遥测故障信号是指在所测得的数值超出所设数值(如电压较低)时,通过声音报警而产生的故障。报警信号,如主要传动装置的改变,遥控器在操作时的回馈。由于变电所设备的信息是海量的,因此,若将这些信息都从网上下载下来,将会占用很大的传输线路。这样,相似的信号就会被整合起来,可以对电力网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组合信号加载时,应由变电所值班员到现场核实。根据系统要求,对各信号点进行设定,使之能够满足设备操作监测的要求。

2.3监控系统的自动化集成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监控系统的自动化集成是实现电网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自动化集成的监控系统不仅增强了电网的运行监控能力,还提升了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反应和调整能力。自动化集成监控系统的核心在于其高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集成先进的数据处理平台,监控系统能够对从电网各个节点收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基本参数,以及负荷波动、设备状态等关键信息。系统通过实时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发现电网潜在的问题和风险点,为操作人员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自动化监控系统还融合高效的可视化技术,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动态的数据展示,工作人员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整个电网的运行状态。例如,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可以在地图上直观地显示电网的布局和运行情况,使对电网的监控更加直观和有效。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发展,监控系统需要灵活适应新的运行条件和技术要求,包括支持新的通信协议、兼容新型设备和传感器,以及支持未来的技术升级。自动化监控系统还需集成高效的告警和响应机制,在检测到电网异常或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触发告警,并根据预设的响应流程进行处理。这不仅能提高电网故障处理的速度,还有助于减少故障带来的影响。为实现电网的智能运行,自动化监控系统还可以集成人工智能算法,这些算法能够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对电网运行进行智能预测和优化建议,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结束语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通过实时监测、诊断和预防性维护,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然而,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技术复杂性、数据安全性和隐私等潜在问题,并管理好影响因素,以确保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未来,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将朝着更智能化、高效能源管理、全球化应用和安全保护的方向发展,这将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并满足用户对能源的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策略进行重点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志刚.基于电气控制的自动化设备故障诊断与预防策略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2,40(2):45-58.

[2]李明亮.电气控制在自动化设备故障预防中的应用分析[J].自动化工程,2021,65(3):3244.

[3]张红军.自动化设备电气故障诊断技术综述[J].电气自动化,2023,41(1):75-88.

[4]刘强.自动化设备电气故障诊断与预防策略研究[J].控制与自动化系统,2022,39(4):8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