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音乐厅区域交通组织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1

成都城市音乐厅区域交通组织设计

王建

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为给位于城市交通区位复杂的公共建筑提供交通设计参考,以成都城市音乐厅区域交通组织设计案例,介绍了区域交通规划方案,对区域交通组织方案,交叉口交通组织,特殊节点交通组织进行了详细设计。随着项目的实施缓解了区域交通拥堵,消除了主要堵点,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1 概述

成都城市音乐厅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项目位于一环路与新南路底层相交路口的东北侧。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02619.27m2,容积率1.78,业态为音乐歌剧演艺、办公培训。配建机动车位525辆,非机动车位1302辆。

2 现状交通

区域现状交通管理主干路、次干路以信号灯控制为主,支路与干路形成的交叉口主要采用右进右出的方式。其中临江东路、大学路、龙江路为单行道。主要节点为新南路上跨一环路,见图1所示。现状一环路南一段红线宽度40m,双向六车道,设置公交专用道。交通流量饱和,早晚高峰交通拥堵。

3.交通规划

音乐厅建成后,根据测算高峰小时会新增385辆小汽车,考虑到一环路本身交通状态及新南路—一环路交叉口拥堵情况,建议区域新增一条下穿隧道,隧道全长1140m,双向四车道,起于新南路西侧,止于红瓦寺街东侧。同时,考虑地铁3号线磨子桥站的位置,建议新增地下通道连通至音乐厅,见图2所示。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1228(新)川音效果图0314\川音底层道路标线14(现状).jpg 

图1 区域交通管理现状示意图                     图 2实施下穿后区域鸟瞰图

4 交通组织

一环路下穿新南路的隧道形成后,大大减轻了现状一环路与新南路底层交叉口的交通负荷,在项目前的路段通行能力得以提升,在此背景下,项目周边区域路网的交通组织将进行部分调整:

一环路框架段地面车道压缩至双向四车道,把更多的空间打造慢行。取消红瓦寺街路口天桥,改为地面慢行过街。根据音乐厅出入口分布情况,调整了红绿灯位置,同时对地面道路信号灯实施绿波带控制。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川音交评0314\1228(新)川音效果图0314\川音底层道路标线14(规划).jpg

图3 绿波带参数计算图                                   图4 区域交通管理规划示意图

项目形成年,一环路与新南路底层交叉口信号配时应进行调整,并对交叉口进行渠化设置,更多的满足左转交通转换量。

5 实施评价

项目建成后,极大了改善了区域交通出行条件,地面道路通畅,一环路—新南路交叉口交通延误降低,达到二级服务水平。

图5 新南路—一环路底层交叉口渠化图                     图6 项目建成后一环路南一段实景图

6 结语

建成区交通规划与设计,需现状交通特征针对性解决区域交通问题。在实际交通设计中,合理分析分配街道空间,本文结合区域交通特征,实施下穿后,提出压缩一环路地面车道宽度,把更多的空间交给音乐厅及其他建筑去打造利用。提升了区域慢行的舒适性,建筑景观性,同时,解决了区域交通拥堵问题。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 程颖;孙茂晗.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

[2]行驶在“绿波带”上[N]. 赵天宇.北京科技报,20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