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探讨

邵笑  王瀚

身份证号:320723199201012621

  身份证号:321302199506010819

摘要:水利工程是人类为了解决水资源供应和防洪排涝问题而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意义。但是,水利工程施工也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和破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挑战。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扩张,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亟须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对水利工程施工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1保障工程质量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明确了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体制和各方职责,要求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负责工程质量,其中施工单位负有直接责任。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需要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此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还需要加强质量法制教育,增强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强对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得到满足。有效的施工管理可以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避免因施工过程中的疏忽或失误导致的质量问题。比如,大坝、水闸等水利工程的核心部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提高施工效率

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多变,需要应对多种自然灾害和风险因素。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协调各方资源,提高施工效率。例如,针对施工现场的各类大型设备、施工材料,可以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同时,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还能够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因赶工期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通过科学的施工进度管理,可以确保工程按照预定的时间计划进行,避免拖延和延期,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合理规划和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施工效率;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减少返工和修复工作,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减少停工和调查时间,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和工序,优化施工流程,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交叉干扰和重复作业,从而提高施工效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提高施工水平和效率,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2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科学划定生态环境保护红线

地方政府尽快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责任部门,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充分征求相关方意见建议,与现有环保政策协调衔接,与相关红线图库协同一致,及时公开红线划定和调整情况。第一,对重点水电工程进行划片治理。水电勘探施工,比如施工道路修建、平硐开挖堆渣、钻探施工占地等,都不可避免对当地环保产生影响。应对不同施工场地,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治理要求。由当地政府出面,划定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整治要求,出台不同的赔偿标准,不能由当地村民来主导具体赔偿多少,避免出现坐地起价,阻碍正常工程建设的情况发生。第二,行政管辖区域的重新界定。部分较大干流的梯级水电开发,涉及到多个省份的管辖职权,因跨江建桥技术成熟,大江大河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屏障,可以考虑重新界定省市县的区域划分,按就近原则进行重新界定。将跨行政辖区的江河两岸归属于同一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梯级水电建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协调环境保护,更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造福于民。第三,应给予水电建设政策上的支持。环境保护固然重要,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由于水电工程往往位于深山僻壤,当地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无法正常语言交流,当地政府的配合、支持是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应事先做好水电开发利弊宣传,让当地政府官员从内心接纳水电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以政治任务的方式去配合执行,组织村民进行宣传教育,为当地经济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2.2加强对工程施工管理

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力度,对施工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尽可能减少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监测和管理,尽可能地减少因水资源利用问题而引发的问题。同时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尽量减少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所引发的生态问题。例如,通过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强化技术管理等措施来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此外,还要注重与当地自然条件的结合,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要注重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又要注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当地的地理优势,合理利用地形地势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3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我国水利工程多地处偏远区域,库区周边公众环保意识薄弱,要想取得保护成效,必须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周边居民、外地游客和周边排污企业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中来。小到在水利工程附近设立标示牌,大到通过正规媒体途径、网络媒体途径(如水利工程的宣传片、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对典型案例进行报道,引起人们对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并自觉参与到维护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行动中,认真履行有关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划和倡议。

2.4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法规

制定和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为了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规范和标准,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这些法律法规应当涵盖水利施工的全过程,包括工程设计、施工许可、现场管理、质量检测、验收交付等环节。通过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可以有效规范水利施工行为,提高工程质量,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应当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例如,工程设计应当遵循国家或地方的相关规定,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施工许可环节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的相关规定,对施工企业的资质、技术力量、施工设备等进行审查,确保其具备施工能力。现场管理环节应当制订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质量检测环节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的相关规定,对工程材料、设备质量和安装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验收交付环节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的相关规定,对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明确各项规范和标准,可以规范水利工程施工行为,提高工程质量,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施工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只有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督,才能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本松.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分析[J].治淮,2023(9):51-52.

[2]牛瑞祥.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地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黑龙江粮食,2023(8):112-114.

[3]孟贤达.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探析[J].新型工业化,2022,12(2):156-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