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家园合作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吴慰蓉

石狮市第三实验幼儿园  福建石狮 362700

感恩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然而,在目前的家庭结构中,孩子们习惯于将别人的捐赠视为理所当然并乐在其中,常常抱怨不够。他们只知道自己是被爱的,而不是感谢和回报。这些现象确实令人不安。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激发他们的感恩、爱、学会共处的能力,是学前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儿童感恩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因此,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应该加强家园合作、有效沟通,共同促进孩子感恩意识的有效发展。那么,以下是我在家园合作实施感恩教育中的几点粗浅的策略之谈:

一、注重知行合一,将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感恩是一种品质。仅仅停留在感恩的层面上是不够的。在感恩的培养中,要特别注意感恩的感受,感恩与感恩行为的结合,知识与感恩的统一。用感恩的心为孩子讲真相,让他们在行动中、在合作中理解、倾听、实践感恩。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主要是要让孩子认识感恩,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故事、儿歌等式向孩子灌输感恩的善意。如在妇女节”“母亲节通过朗诵诗歌,用爱赞美妈妈对孩子的爱,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其次,同理心、角色扮演、游戏等,加深孩子对感恩的理解,产生感恩感觉。如可能过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老师、爸爸、妈妈;通过表演游戏让孩子表演有关感恩的小故事等等,进一步加深孩子对感恩的理解。最后,让孩子通过知识与行动的结合,将感恩转化为行动。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通过说谢谢你、帮助别人、用歌声、用行动来表达感激之情,知道老师和家长的辛勤工作为家庭和幼儿园做出贡献,懂得在家里和幼儿园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不比较、不浪费等等,从而将感恩教育落到实处。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用言行表达感激之情,让他们养成感恩的习惯,以及他们的品质和成就。

二、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发挥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

在《教育与休闲的对话》中,骆家辉强调孩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模仿的,同时孩子的行为受到高度重视。 婴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活泼,善于模仿。因此,如何以感恩的心养育孩子,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老师和孩子们的家长,首先得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时刻关注着孩子。电视上有一则广告中,有一位妈妈在照顾好孩子上床后,就端了一盆水去给自己的妈妈洗脚,可是却被自己的孩子无意间看到了,当这位妈妈疲惫她回到自己的房间时,却看到她的儿子正端着一盆水走向她说:妈妈洗脚此时这位母亲心里感到很欣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则广告以身作则的示范达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更说明了大人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很重要。孩子要学会感恩,首先教师和家长必须是懂得感恩的人。因为老师和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如此之高,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以身教不如以身教,孩子们需要学会感恩。老师和家长也要用自己的感恩行动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好榜样,通过自己的感恩行为影响和培养他们,让他们真正学会用耳朵和眼睛去感恩。如在一日活动中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老师拿一样东西,或者帮助老师做一件事情时,我们要及时跟孩子道谢;又如在生活中家长对于给他们帮助的人及时表示感谢,对家中爷爷、奶奶的付出要懂得回馈,表示感谢,等等这些生活中小小的感恩行为都影响着孩子。因此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发挥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学会感恩。

三、将感恩教育融入幼儿生活,提高感恩教育实效

目前,以感恩的精神养育孩子往往是碎片化和形式化的。感恩教育缺乏连续性,与生活大相径庭,学习效果低。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而现在的孩子大都过着小皇帝般的生活,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成为习惯,对于家长的种种付出他们觉得习以为常,有时不开心,还要以哭泣来宣自己的不满,不懂得感恩。因此我们注重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就要将感恩教育融入生活。给孩子感恩教育,必须给他们感恩的生活,有效转变形式化、碎片化的感恩教育模式,将感恩教育充分融入孩子的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感恩,实践感恩。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重树立孩子感恩的品质。如在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倒水、分水果、饭前消毒、擦拭小椅子、帮助拉拉链和系鞋带时,我们不忘提醒孩子们对老师们说声谢谢。野餐时,老师不仅教孩子不乱扔垃圾,还让孩子认识到清洁工叔叔阿姨的不易,懂得感恩清洁工为我们带来的环境美好。在幼儿园里我们还会请孩子们照顾花草树木,以此让孩子表示对花草树木的感谢,知道要感谢花草树木带给我们凉爽的空气和美丽的地方在日常生活中,而当孩子去摘花草树木时,我们也会告诉孩子小花、小树很伤心,从而让摘花草树木的孩子跟小花小树说声对不起。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家长们达成共识,让幼儿在家也要将感恩教育融入幼儿生活,如,当爸爸要吃妈妈的美味早餐时要先微笑着对妈妈说谢谢,同时也要示孩子也要跟着爸爸跟妈妈道谢;当奶奶为孩子剩饭时要引导孩子表示感谢等等,在班级设立感恩之星美德宝宝展示墙,每周根据孩子在一日生活中的表现情况评选感恩之星

将感恩教育融入幼儿生活,有效提高感恩教育。

四、加强家园合作力度,发挥幼儿园的主导作用

促进儿童的发展不能单靠幼儿园的努力,需要幼儿园、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支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儿童教育最有效的三个方面。在家庭合作框架内,发挥幼儿园在实施感恩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加强感恩教育的推广,与家长有效沟通,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家庭与幼儿园统一的教育网络。首先,幼儿园要联合社区关系极开展育儿感恩的相关工作,让孩子表达对长辈的感激之情,充分调动家园配合进行感恩教育。如结合重阳节,带幼儿到社区老人活动中心与爷爷奶奶们开展联欢慰问活动,以此让幼儿表示对爷爷奶奶的尊敬及感恩之情。其次,组织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感恩教育活动中,了解开展感恩教育的及时性。如在感恩月开展学会感恩小小道德讲堂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讲述感恩故事;亲子制作幼儿成长过程自制图书,引导孩子再次欣赏回忆从小到大的生长历程体会家长的不易,并让表达对家长的感恩之情。最后,建立一个培养感恩的反馈机制。通过日常的面对面交流、亲子交流群、育儿座谈会,搭建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互相交流、分享感恩教育的点滴、心得、实效等,充发挥幼儿园的主导作用,通过家园进一步合作,让感恩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感恩是一种情感,是一种道德教育,感恩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事抓起。在家园感恩教育合作中,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把感恩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让他们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只有孩子受到生活的感染,才能学会感恩,才懂得珍惜,懂得了珍惜,才懂得回报。

参考文献:

[1]张春香. 家园共育视域中的幼儿感恩教育[J]. 家长(上旬刊),2020(4):74-75.

[2] 张伟. 家园合作视域下幼儿感恩教育研究[J]. 孩子,2021(5):14-16.

[3]王莉. 基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幼儿园感恩教育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