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超市的选课和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课程超市的选课和实施

郭秀秀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永锋实验学校  251100

【摘要】学校特色课程超市的选课和实施可以打造学校特色的魅力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不同个体的学习和个性发展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教育要心怀“国之大者”,随着二十大的召开,学校课程的开发也要关注新时代背景,同时注重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课程超市 课程开发  课程评价

课程超市是指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学校设置或者由教师、学生创设的相关课程的组合,以课程组合的多样性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个性和潜能的发展的需要,自主地选择想修习的一门课程或者几门课程。1

魅力课程以尊重生命发展规律为出发点,以激发动力、唤醒自觉为着力点,以生命成长、个性发展为总目标。为发挥魅力课程的“铸魂”“启智”“强身”“润美”“创劳”等育人功能,构建九年一贯制下的“修身与润德”“人文与学识”“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艺术”“社会与实践”课程体系,增强同学们课程选择的自主性和学习内驱力,我们要构建具有永锋特色的课程超市。

课程超市选课有6个主要流程:多样化的货源,前期宣传,学生初选,反馈调整,上架呈现,正式选购。

一、多样化的货源——课程开发。

为发挥课程育人功效,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课程超市要为学生提供琳琅满目的“货物”。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首先,要关注课程开发的时代背景: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系统要牢记“国之大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勇担“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使命,把教育与国家、与时代、与世界、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强连接、真融入、真推动”。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全省教育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让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最终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另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需要通过课程超市的形式,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课程体系呈现

课程超市形成了“修身与润德”“人文与学识”“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艺术”“社会与实践”五大板块的多样化且系统的课程体系,并在每一类别下丰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既可以有基于学校特色的如排球课程、骑行课程,还可以有教师结合自身专业和特长开设的课程如舞蹈课程、攀岩课程等,还可以有基于地域特色的课程如牌坊课程,还可以有基于现有资源的课程如因为学校独特的种植园开发的中草药课程。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根据现在的时代背景,有目的的开设一些课程,带领同学们感受国家大政方针,真正参与体验国家的一些重大决策。

二十大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修身和润德板块可以增设例如《红色电影赏析》,《四史知多少》等课程,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同学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社会与实践”板块增设《中医文化大放异彩》《中国桑蚕丝技艺》等课程,带领同学们了解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二十大提出要打造体育强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体育与健康”板块,除了开设各类体育运动课程,还可以增设一些与健康相关的课程,例如《身体的奥秘》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前沿医学科技》课程将带领同学们了解最新的医学科技进展,例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等,激发同学们对未来医学的探索兴趣。

二十大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人文与学识”板块可以增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课程,通过学习,同学们将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从而引导同学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增设《“双碳”计划》课程,引导学生从国家角度分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代意义,并了解我国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方面的卓越成绩,提升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奋斗精神。提升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课程开发的主体

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学校根据教师申请或校内需求安排相应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和特长负责某一课程的开发。另一方面还可以积极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借助家长和社区的力量,将优秀的教育资源引入学校课程体系中。此外,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广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筛选出一些优质的网络课程。

二、上架呈现

课程呈现的方式可以根据其对学生不同能力的要求而分为学校课程和年级课程。

学校课程对学生年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等没有明确要求,课程可以面向全校的学生开放。相比之下,年级课程则对学生年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这类课程通常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这些课程面向某一特定年级开放。

三、前期宣传

为了有效地宣传课程,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大屏进行滚动播放或者印发宣传单页和海报。

四、学生初选

学生根据前期宣传的情况,综合考虑自身兴趣和特长,兼顾选择课程超市五大板块的内容,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选。初选时所有学生同时按自己的意愿顺序在学校课程和年级课程中选择2至3个志愿,初选的结果上交汇总。

五、反馈调整

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优先匹配校级课程,如果学生没有被老师选中参加校级课程,就进入到年级课程中再次选择,最后弹性组班,当某门课程学生人数不足时,该课程淘汰。当选课人数过多时,如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就采取增开的方法;如果因条件限制无法增开的、可实行双向选择。

六、正式选购

课程正式开设时原则上以年级为基础,打乱班级实行走班制2。这需要学校统一协调帮助教师选择好地点,下发通知统一通知学生,学生完成课程。

七、课程评价

课程开设情况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共同展开,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另外,课程开设情况还可以通过展示活动进行评价,展示的形态也可以多种多样。

1. 作品展览。“课程超市”中手工类、书画类、制作类等课程,学习成果可以用作品呈现。

2. 节目展演。课程超市的另一类内容比如舞蹈、演唱、话剧、戏曲等,这些内容的成果一般要以表演、演出的形式出示。

3. 现场操作。如升旗课程、骑行课程等,需要考查学生的动作规范和训练效果。通过现场展示操作,学生不仅可以磨练意志,还可以展示学习成果。

通过课程展示同学们的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授课教师,评价的主体更加多样化,展示成果更加外显化可以激励学生学习,丰富学校活动,活跃校园文化。3

课程超市开设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更多的选择,为学校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一个新平台。通过课程超市不仅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性学习。同时,课程超市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机会和挑战。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设计和实施具有特色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课程超市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可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静.苏北地区实施“课程超市”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蒋先律.让走班选课成为常态——以丹城四小的课程超市为例试论社团活动课程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253.

[3]金华星.展示,让课程超市评价更精彩[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5,(0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