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视域下的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建设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管理会计视域下的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建设策略探讨

刘芳菲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页岩气项目管理部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企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业务结构的调整。在管理会计的角度推动业财融合,可以让企业的业务部门积极提供财务信息,同时也可以提高管理会计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管理会计视域下的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重要性,最后从多个方面阐述管理会计视域下的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建设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建设策略

引言:

业财融合是推进国企财务管理变革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改变了过去由业务部门被动提供信息的方式,使财务部门能够做出更全面、精细的财务报告,提高企业管理层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其经营目的,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对业财融合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这就会影响国企管理会计转型和企业变革的顺利进行。所以,国企要充分意识到推进业财融合的重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

一、管理会计视域下的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保证战略决策的水平

国有进一步推进业财融合,可以让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的共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战略决策水平,帮助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管理会计视域不只要关注国企的过去和现在,更多的是对其将来的发展做出展望,以完备的业财信息作为帮助,站在战略的层次上,为企业的将来发展提供指导,有助于保证战略决策水平[1]。此外,对企业财务人员来说,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高效、准确地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帮助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有助于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在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中,业务和财务相互分离,信息不互通,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高。在管理会计视角下,促进国企的业财融合,可以突破过去的业务界限,并且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除传统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外,还将非财务信息也纳入其中,可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全方位挖掘,既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又能提高管理会计的信息质量。

二、管理会计视域下的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财管理脱节

从管理会计视角下的国企业财融合情况来看,在目前阶段,因为业务端和财务端的职能不同,在两者融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业财管理出现脱节的情况。例如,财政部门只负责统计和准备资料,财务报表缺少专业技术知识;各业务部门在开发经营时,都是按照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考核目标来进行的,没有将有关的财务指标考虑进去[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如果业财部门过于独立,就会造成二者在融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业财融合的平稳推进,对国企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

(二)业财融合要点不清晰

管理会计具有分析过去、管理现在、预测未来的优点,业财融合为管理会计的运用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但仍有部分国企在推进业财融合的进程中,对业财融合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没有准确地掌握业财融合的要点,这就会造成业财融合的重点不清、要求不明,不但不能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不能顺利推进业财融合的开展。

(三)信息化建设程度有待提升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够高,对先进的大数据等技术持观望态度,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由于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在工作开展方面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在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中,可能会导致业财数据不对称,难以进行有效的数据集成,长期下来容易形成“信息孤岛”,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业财融合实施的难度。此外,一些国企虽然建立了专用的财务核算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但是这些系统之间都是各自独立的,不能进行信息共享,对业财融合建设造成障碍。

三、管理会计视域下的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建设策略

(一)业财部门之间实现系统互联

首先,财务部门要打破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不能把工作仅仅局限于财务核算和财务监方面,而要深入到业务流程中,对企业的各业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握住重点和业务部门发展的实际需要,帮助解决业务中的问题,从而推动各部门间的合作。同时,业务部门还应该懂得财务特征,利用有关的财务知识来规范业务过程,强化风险控制,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3]。此外,要将业务与财务部门进行系统的互联共享,降低财务人员在数据查询、核对、填报等方面的工作量,以业财融合的方法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二)明确业财融合的要点

首先,在业财融合建设的过程中,国企需要对自身的业务活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管理会计报告、合同、融资等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企业的业务活动发展普遍规律进行归纳,为目前业务活动方案的制定、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次,国有企业需要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将企业的新业务作为重点建设环节,对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保证业财融合建设的精准性和高效性。此外,在国有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功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业财融合带来的风险。虽然它不能完全避免商业风险,但是可以通过正确的预测进行有效的规避。为此,在业财融合建设中,需要将对业务风险的预测放在首位,增强前瞻性,从而使管理会计转型和业财融合稳步发展。

(三)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首先,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要想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就需要构建一个健全的信息体系,破除企业内部的信息交互障碍,结合自身的发展特征和经营情况,构建一个共享数据平台,使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统计口径得到统一[4]。同时,在业财融合建设中,还需考虑到企业战略、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等,让所有员工都能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中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管理层也能实时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对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其次,国企应结合业务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对信息系统等软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证系统的安全和有关信息的真实性。此外,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培养和建设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业财融合专业团队,让他们深入到企业工作的最前线,对信息技术、业务流程等有更多的了解,为业财融合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管理会计视域下,通过建立业财融合机制可以使管理会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得到提高,增强国有企业对经营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但由于业财融合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也使其面临着许多挑战。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有企业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加大业财融合人才队伍的建设,利用业财融合来解决传统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站在国企的战略高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规范性、效益性和前瞻性,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琳婷.管理会计视域下国有企业业财融合思路探索[J].理财:市场版,2023(10):76-78.

[2]石成兵.管理会计视角下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建设[J].全国流通经济,2022(7):3.

[3]张伟芬.管理会计视角下的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建设探究[J].中国经贸,2023(4):127-129.

[4]陈姿伊.管理会计视角下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建设难点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22(3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