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助力识字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巧用信息技术,助力识字教学

唐红群

四川省德阳市实验小学校 618000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称新课标)进一步强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要求一线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融合,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小学语文低学段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的情况,教者在识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巧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为识字教学助力。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抽象枯燥的识字生动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增强课堂识字效率,提高识字能力,为学生以后语言文字的学习,以及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信息技术,让课堂“趣”起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常通过教师的描述或者师生间的对话等手段展开,无法快速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原本有些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以更加丰富多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以执教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第一课《天 地 人》为例,执教本课时,教者应将“趣”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带有强烈的兴趣性,容易被新颖的事物所吸引。针对这一身心发展特点,教学初始,教师就通过多媒体播放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动画视频。视频中绚丽多姿的生动画面将每个学生牢牢得吸引着,学生很容易沉浸于其中,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了解到了关于天地、山川河流的传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接下来六个生字的学习奠定的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让汉字“活”起来

统编教材较之前的教材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调整,一年级学生入学后先学一部分常用字,再开始学拼音。虽然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且常用的字,但在当下部分家长的“快乐教育”和“绝不鸡娃”的教育理念下,班级内仍有部分学生是“零基础”的,这些汉字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没有温度的。教材安排的“识字一”第一课只有“天 地 人 你 我 他”六个字。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对这一少部分学生来说却是六座难以翻越的大山。这时,就需要信息技术的助力,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识字教学搭桥,让课堂充满趣味性,从而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换为有意注意,完成识字任务。

执教《天 地 人》时,教者利用生动有趣的动画来为学生介绍“天、地、人”三字的起源。在浩瀚的天际中群星璀璨,一个动漫形象的“人”从房屋里出来站在天地之间。在一道道流星划过之际,“人”的形象逐渐缩小变成了象形字的“人”。老师甜美的声音随机出现:天,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天”像正面站立的人,突出了上部的方框。人们的头顶上面就是天空,所以借以表示天。然后逐一出示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天”字的演变过程。在一段段精美的动画中,汉字被赋予了生命力,在学生的眼里心里“活”起来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让图画“动”起来。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直观性的事物。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生动、逼真又富有童趣的图画、音效,将图——文、音一一像和识字有机结合,让课文中的插图“动”起来,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完成了识字任务,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主动识字。

执教一上“识字一”第五课《对韵歌》时,前面的单对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动植物,学生理解起来不难。但后面的双对子“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对一年级初入学的学生来说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的整体感知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相关视频:一座座青山绿树成荫,一条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中倒影着树木的倩影。岸边粉红色的桃花簇满枝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学生早已陶醉在这一幅幅美景中,又何需教师再用语言文字解说呢?

四、利用信息技术,让识字“多”起来。

新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要重视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使学生在识字上有不竭的动力,要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学习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这就要求教者必须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执教一上第一单元第4课《日月水火》时,学生初步认识了象形字,教师就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认识了解更多的象形字。教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编一次亲子阅读,由爸爸给孩子讲《三十六个象形字》,把这三十六个象形字用一个完整的故事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认识更多的象形字。

五、利用信息技术,让书写“美”起来。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就要求教者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不仅要正确、规范,还必须得要求美观,让学生在认真书写汉字中的过程中去感受汉字的独特韵味,从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体会“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文化内涵。

执教生字书写时,教者可运用电子白板演示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动画笔顺,呈现起笔、运笔、行笔和收笔的过程,示范运笔,配以精炼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书写完毕,田字格中呈现的是笔画准确、布局合理的范字。这种动态的直观的书写比传统书本、小黑板字样更清晰、对比更强烈,使学生一开始学写字就有规可循,有据可依。特别是对学生记忆难写字、易错字有独特的效果。通过电子白板的演示,变“过去老师枯燥的讲解、范写”为“直观、形象且新颖的呈现”,使学生更加专注的学习汉字书写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六、利用信息技术,让文字“读”出来

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统编版语文教材特别增设了“和大人一起读”部分,鼓励学生在大人的参与指导下尝试进行课外阅读,感受阅读的无限乐趣。

教者在校指导学生完成“和大人一起读”的《小白兔和小灰兔》内容后,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课外阅读《和大人一起读》。阅读方式采用校内共读+校外亲子共读两种方式同时进行。每天中午12:50——13:10这20分钟时间,教师会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针对目前大部分学生识字量不大的情况,教者会提前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录制相关篇目的音频,再将音频发在班级群里,请家长配合带领孩子认真倾听,同时督促孩子用手指指着对应的文字,边看边听。识字量大的孩子可以跟着小声读。通过每天的音频学习,学生的识字量正在逐日增加。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了识字的快乐与满足。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它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作为教师,应“授人以渔”,不能只“授人以鱼”。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一年级识字教学搭桥,使课堂教学更直观,学习活动更鲜活,学生参与更主动,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