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89

摘要:目的: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6月至202312月期间,我院80例采用常规急救的急诊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各环节用时、抢救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伤情评估、医师接诊、急诊抢救及创伤控制等诊治环节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外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诊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从而确保急诊救治的效果。

关键词: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急诊外伤;应用效果

引言

在处理急诊外伤患者时,高效而精确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关键。然而,传统的急诊外伤处理流程常常受限于时间压力和信息沟通不畅。医护人员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包括迅速评估患者状况、制定治疗方案、执行紧急处置以及后续的监护和康复工作。为弥补这些不足,我们采用了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模式。借助医疗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我们的一体化系统整合了急诊诊断、影像学检查、实时监测、药物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互通[1]。医护人员可以在这一系统下迅速获取患者信息,促进了信息的共享、交流与传递,从而有助于快速决策和高效执行。一体化护理模式还强调了多学科之间的紧密协作。医护团队能够更快速地共享信息并协同工作,从而提高了团队合作效率,减少了在处理外伤时可能出现的误解或延误[2]。为了深入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我院80例急诊外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医学领域中,急救技术对于外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急诊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选择了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80例采用常规急救的急诊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分布在29至70岁之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在28至72岁之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我们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各环节用时、抢救成功率等。通过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急救过程,我们发现观察组的急救用时明显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急救方法的观察组在外伤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更好的效果。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开展急救;观察组接受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①建立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小组:该小组由急诊医师、护士、会诊医师、影像科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密切合作,通过实时信息共享和交流,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②多学科协同合作:疑难病症召开多学科会诊,共同评估患者状况并制订综合干预方案;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学科间能及时、准确地共享患者信息;多学科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与学习,增进了解、尊重不同学科的专业性;对协同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持续优化合作模式;③医疗信息化系统整合:建立包含患者病历、诊断、治疗方案等信息的电子系统,各科室可以共享和更新患者数据;④急诊快速反应机制:组建专业的急救团队,包括急救医师、护士和急救技术人员,确保全天候急救人员配备;制订标准化的急诊处理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救治。

2结果

2.1两组急救时间对比

观察组伤情评估、医师接诊、急诊抢救和创伤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时间比较(min)

组别

伤情评估

医师接诊

急诊抢救

创伤控制

观察组(40例)

5.99±1.09

7.66±1.78

27.5±2.38

6.23±1.58

对照组(40例)

7.14±1.16

11.1±2.38

49.5±3.45

10.84±2.45

r值

5.334

6.665

31.425

9.765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成功率

组别

抢救成功/例(%)

抢救后并发症

致残/例

休克/例

感染/例

总发生率

观察组(40例)

39

0

0

1

3.33%

对照组(40例)

34

2

1

4

23.33%

r值

4.043

5.106

p值

0.048

0.026

3讨论

急诊外伤属于高危病情类别,传统上,这类患者因伤势严重、病情错综复杂,往往需要多个科室协同作战,但这种方式往往导致信息流通不畅、决策反应滞后、护理流程断裂等问题,最终影响抢救效果。近年来,临床医学领域引入了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模式。此模式高效实现医护间的信息流通、资源共享以及跨学科协同作业,为急诊外伤患者提供了更全面、连续、高效的护理服务。根据本次研究结果,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的观察组在诊治时间上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3]。这表明,在急诊外伤患者的护理中,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模式通过实时沟通和信息共享,使医护团队能够迅速获取患者信息,快速制定并执行治疗方案,避免了信息传递的滞后和误解。这种高效的协同作业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的交流时间,使关键信息得以迅速传递并及时采纳,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医护团队能够全面、快速地获取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诊断等信息,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4]。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医护人员能够共同参与诊断和治疗,提高了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而提升了抢救成功率。此外,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模式使医护团队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实时沟通和信息共享,医护人员能够更及时地进行干预和治疗,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急诊外伤患者的护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理念也在逐步更新。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已经在急诊外伤患者的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具有显著的优势,它不仅能够缩短诊治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还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时间,确保急诊救治效果[5]。同时,这种护理模式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应该在急诊外伤患者的护理中广泛应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马秀平,张艳花,杨丽红等.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06):819-820.

[2]彭春光,任招娣,李丽珍等.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05):170-171.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9.05.088.

[3]张翠红.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3):159-160.

[4]杜娟娟.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118.DOI:10.16281/j.cnki.jocml.2020.24.104.

[5]刘建凡,曹慧.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结合预见性创伤护理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02):160-162.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20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