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方法的设计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方法的设计与分析

张陆帅,郝晓妍 

63613部队  甘肃省酒泉市  735000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多媒体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旨在全方位的融入现代化、科技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把握世界前沿技术,有效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增添更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基于此,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公共课程;多媒体技术;教学资源;共享方法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体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教师需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基石。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等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理解计算机网络运行原理和实现网络通信的基础。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验、实训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水平。

2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方法的设计与分析

2.1降低平台运维难度

针对网络平台运维难度较大等问题,教师可采取以下解决措施。第一,选择合适的网络学习平台。根据学校的需求,选择具有技术支持和维护能力的网络学习平台。如此一来,可减少技术差异带来的问题,并且减轻平台运维的压力。第二,简化系统架构。优化网络学习平台的系统架构,简化引入的技术与服务,从而降低平台运维的难度。第三,统一用户管理。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统一管理用户信息,包括用户权限和数据访问权限等,降低用户管理的复杂度。第四,建立科学的运维管理机制。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运维管理机制,对网络学习平台的系统进行全面管理与监控,包括故障诊断、数据备份、性能优化等,确保系统稳步运行。学校可利用模块化开发方式,将网络平台的开发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实现一个或多个功能,然后逐步组合成一个整体,可有效减少模块的重复开发,提高模块开发效率并节约模块开发成本。

2.2多媒体技术职业化应用

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偏小,独立实习和见习的能力不足。而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机结合,许多教师都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给予学生职业化体验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演示文稿建立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喜欢的职业类型,并借助互联网资源查询该职业的工作职责和发展方向。同时利用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形式,编辑一个影视、图文、动画与超链接融合的《工作岗位概述演示文稿》。这种形式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无论是多媒体技术还是计算机应用技术,都是在现有已开发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和实践提升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习、生活和工作。

2.3建立镜像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镜像教学资源处理主要通过与Internet上的高水平、高质量教育资源库关联,形成资源共享的单向或协同多目标镜像,从而获取更专业化、具体化和完整的教学资源。然而,由于中职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范围较大,传统站点需要付费才能进行资源镜像,导致获取的资源量较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校园内建立镜像资源共享平台,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各个镜像单元模块进行搭接关联。通过光盘镜像服务器和磁盘阵列存储多媒体资料、录像、视频、图片、数据和文字信息等,建立多种结构的镜像共享链接。

2.4完善计算机网络教学设备

首先,增加计算机网络教学设备投入。中职学校应该加大对计算机网络教学设备的投入,采购数量充足、性能稳定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充分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此外,中职学校应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定期更新设备,保持设备的先进性,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其次,更新升级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中职学校应该及时更新升级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协议等关键软件,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稳定、高效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同时,中职学校应引进市场上使用广泛、认可度高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最后,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为了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中职学校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可以集成课程管理、在线学习、实践实训、教学评估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学习体验。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发布课程资料、布置作业、进行在线辅导,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交作业、参加讨论,从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习效果。

2.5建立双向评价体系,面向师生双方创新教学评价

在信息化时代,为更好地检验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效果,体现全新教学模式应用价值,应面向教师与学生建立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围绕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方面展开评价,以便更好地体现教学效果,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真正实现教学的高质量、高效化开展。一方面,针对教师搭建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中职计算机课程应紧密结合教师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新型教学方法应用、创新创造能力、信息素养及信息化教学能力等方面展开客观评价,评价方式可采用学校相关部门考核评价、教师自我反思总结、学生反馈意见收集等多种手段,对教师给予综合性评价,以此明确认识到教师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使其在反思和评价中革新教学观念,推动教学高质量创新。另一方面,面向学生开展综合评价。中职计算机课程应积极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给予综合评价,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面向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学习积极性、在线答题正确率、线上签到、课堂与线上互动率、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进行评价。方式上可选择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终结性评价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评定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机原理,可采取上机考试或笔试方式进行,且实践上机操作是考核重点,应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严格考核。

结语

综上所述,便是中职计算机公共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方法的设计与分析。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资源较为繁杂、多变,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的日常需求量及需求频次也是较大的。应结合多媒体教学形式自身的特征,设计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强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效果,增加资源传输、共享机制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不仅如此,结合Web技术及定向共享方法,制定远程的共享机制,可以以此来逐步升级多媒体教学方式,进一步满足当前对于计算机课程资源的共享需求,强化资源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资源共享改革工作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与帮助。

参考文献

[1]胡杨.基于WEB的远程计算机课程教育资源共享方法[J].长江信息通信,2022,35(10):229-231.

[2]敖艳丽.西部欠发达地区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共享资源课建设路径及意义[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3):151-152.

[3]缪玲,姜楠.开放大学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1(18):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