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5
/ 2

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亮 任江艳

山西白求恩医院

摘要: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行气管切开术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12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气切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气切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25.0%),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循证呼吸道护理,可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气管切开术;循证护理;呼吸道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重症患者常用的一种呼吸支持方式,通过在气管上制造人工开口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能够有效维持通气功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由于颅内病变、手术创伤等原因,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因此气管切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本研究拟通过对比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效果,评价循证护理在此领域的临床价值,为进一步推广循证护理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并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72岁,平均(51.6±8.4)岁;男性35例,女性25例;病因为颅内肿瘤38例,创伤性颅脑损伤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7~70岁,平均(53.2±7.9)岁;男性32例,女性28例;病因为颅内肿瘤41例,创伤性颅脑损伤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因、合并基础疾病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纳入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本院常规呼吸道护理,包括:

(1)口鼻肺部护理:每日2次,采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溶液冲洗口腔、鼻腔,使用吸痰管及负压吸引等方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2)气切口换药及局部护理:每日1次,采用生理盐水或复方炉甘石洗液冲洗气切口及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更换透气纱布敷料。(3)吸痰护理:根据患者情况,每2-4小时实施一次闭式无菌吸痰,吸痰时注意手卫生,吸痰管不超过气管内插管深度,吸痰结束后对气道局部给予理疗及雾化吸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重点包括:

(1)危险因素评估:由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和质控护士组成评估小组,参照相关护理操作规范和循证医学指南,制定气切术后呼吸道并发症风险评估表,具体从卧床时间、吸痰频率、气道分泌物性质、机械通气参数、气切管型号、气切口渗液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估。(2)循证护理方案:根据评估结果,查阅相关循证医学文献,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特点,由主管护师牵头护理小组制定个体化的呼吸道护理方案。主要包括:①呼吸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有节奏的深呼吸、吹气球、咳嗽练习等运动,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以增强呼吸肌力。②优化吸痰方式:采用闭式无菌吸痰技术,严格无菌操作,同时结合听诊及吸痰评估调整吸痰时机和频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吸痰刺激。吸痰后给予理疗、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③优化气切口护理:选用高渗葡萄糖凝胶或医用高分子凝胶在气切口周围适当填塞填塞,避免分泌物渗出,减少换药次数。术后1周采用一次性整体式环状膜防护,避免敷料污染和擦伤。④采用气切管无创换管技术,减少对气道刺激。⑤监测气切口情况,对出现渗液、肉芽肿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采取处理措施。(3)制度保障:结合现有循证医学证据,修订完善相关呼吸道护理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规范化护理。建立护士持续培训制度,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加强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3观察指标

(1)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气道阻塞、气管切开口出血、肺部感染、肉芽肿体形成等;(2)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3)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4)总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气切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气切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0.0%(6/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气切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气道阻塞

出血

肺部感染

肉芽肿体

对照组

60

5(8.3)

3(5.0)

5(8.3)

2(3.3)

观察组

60

2(3.3)

1(1.7)

2(3.3)

1(1.7)

χ2值

-

-

-

-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6.2±1.8)d、(9.4±2.6)d和(14.1±3.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5±2.1)d、(12.8±3.2)d和(18.6±4.5)d(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天,x±s)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时间

总住院时间

对照组

60

8.5±2.1

12.8±3.2

18.6±4.5

观察组

60

6.2±1.8

9.4±2.6

14.1±3.8

t值

5.892

5.720

5.794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气管切开术是机械通气患者常用的呼吸支持方式,通过在气管上制造人工开口,可以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通气功能。但气管切开术毕竟是有创操作,如果术后呼吸道护理不当,很容易发生气道阻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延缓患者康复。因此,做好气切术后呼吸道护理至关重要。传统的经验型护理存在一定局限性。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本着循证医学理念,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制定最佳护理方案,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气切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这与多项既往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增强呼吸肌训练、优化气切管护理等措施也为患者尽早拔管、减少住院时间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采用循证呼吸肌训练后,84.4%的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改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Meta分析也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能明显缩短ICU住院时间。可见,循证护理的确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整体护理,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循证呼吸道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其关键在于循证护理遵循最新循证医学指南,结合患者实际需求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措施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减少不规范操作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韩乾楠.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每周文摘·养老周刊,2023(23):0150-0152.

[2]于少英.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2):148-149.

[3]王丽.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