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医院的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研究型医院的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岳天琦1 徐英杰2

1.身份证号: 130702199208120628 2.身份证号: 370703198805100015

摘要:文章以研究型医院区别于传统临床型医院的特点为出发点,主要从诊疗空间和科研空间两方面来探讨研究型医院的室内空间设计,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为相关设计者提供一定的设计借鉴。

关键词:研究型医院 室内空间 疗愈环境

1.研究型医院概念的提出

解放军总医院秦银河于2005年首先提出研究型医院的概念定义,他认为:研究型医院应以完成临床医疗工作为基本任务,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突出优势,以创新性科学研究为重要使命,以制定和修定临床医学标准和规范为水平标志的大型综合型医院。2021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牵头发布《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其中对研究型医院的基本定义为: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与传播为使命,坚持临床与科研融合,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技术水平持续提高,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的一流医院。

研究型医院的定义历经多年发展,核心强调临床医疗与科学研究、人才教学的紧密结合,注重科学研究的创新医学成果转化,注重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医学人才,以解决临床需求,提高医疗诊治水平与服务质量为目标,从而促进医学可持续发展。

2.研究型医院的显著特征

研究型医院作为新时代创新型医院有明显区别于传统临床型医院的显著特征,临床型医院的诊疗重点以常见急多发病为主,服务对象主要面对社会大众,医学模式以经验医学为主,空前需求方面门诊面积占比相对更高。而研究型医院的诊疗重点以疑难杂症和危重症为主,服务对象主要面向药企、专家、科研机构等,医学模式以循证医学、转化医学为主,空间需求方面对研究型用房及住院病区的占比更高一些。基于此,研究型医院对于室内空间的设计本文将主要从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空间和以科研人员为中心的科研空间进行研究探讨。

3.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空间设计

3.1健康舒适的疗愈环境

舒适性对于研究型医院的诊疗空间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一个舒适的环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情绪上的压力,使其更快地康复,同时也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营造舒适的空间环境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1)环境氛围

创造舒适的环境氛围是舒适性设计的核心,这包含合适的色彩、材质和光线,以营造出轻松、温馨的感觉。色彩丰富的医疗环境能使患者消除对医院的陌生、紧张感,但色彩丰富不代表色彩繁多,而是讲求和谐的色彩搭配。医疗空间内适合大面积采用淡雅、高明度、低彩度的调和色,以获得协调统一的基调和令人心平气和的氛围。

(2)温度和通风

保持舒适的温度和室内空气流通对患者的舒适感至关重要。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确保空气清新,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同时也可以降低室内的异味和潮湿度。患者在静态休息的状态下对温度非常敏感,因此要确保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

(3)噪音控制

有效的噪音控制是提高医院室内舒适性的重要手段。减少机械设备、人员活动和其他噪音源的影响,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感。首先从平面布局上要做好动静分区,在靠近繁忙区域的患者房间和诊疗区域使用隔音材料和隔音设计,以减少外部噪音对患者的干扰。同时应格外注意门窗构造的选型,减少震动和碰撞,适当布置绿化和吸声性质的装饰材料,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室内环境的噪音控制。

3.2易于适应的空间效果

空间适应性在研究型医院的诊疗空间中是指不同的就医空间布局对于患者具有易识别性,能够使患者快速地熟悉流线组织,同时对于部分患者长期留驻使用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适应。

空间模式、交通体系尽量简单明确,避免复杂隐秘,强化患者使用空间的可达性。可采用模块化的布局方式,将功能相近的诊疗空间布置为一个单元,有规律、分层次地组织功能空间排布,同时遵循以前后有序、主次分明的布局原则,这样就更容易定位。

研究型医院内部的组成更加复杂,因此清晰的导视系统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导视系统应与建筑空间内空间构架、空间界面划分、装饰材料等充分结合,注重各级别空间信息传递的连贯性,在形式上保持统一的标识风格。专用空间范围附近可以通过布置醒目的提示性的标识,如“闲人止步”、“保持安静”等,来提示无关人员能够及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保持环境的相对私密性,这一点尤为重要。

3.3尊重隐私的空间设计

隐私与尊重在研究型医院室内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由于研究型医院患者的特殊性,在就诊环节、长期护理以及临床实验中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被密切关注与数据跟踪,以确保其能够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和临床实验的有效推进。与此同时,也必须尊重患者的个体权益,需要注意在必要性的治疗与研究之外保证其基本的人身隐私,把握研究观察的尺度,在一定范围之内留给患者个人空间,使患者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隐私保护。

4.以研究人员为中心的科研空间设计

4.1高效性的环境支撑

研究型医院的科研工作是建立在多部门之间协同合作的基础上的,各个部门及学科之间充分交叉、互相补充,还需要庞大高效、多专业融合的数据分析部门对海量的医疗信息收集与分析,因此研究型医院的科研空间需要具有高效性的环境特点。首先,院区内整体的空间组织应提升科研空间的交通可达性,拥有独立的科研空间入口、垂直电梯,达到各层后能够尽快达到相应的研究室,避免科研人员由于流线问题浪费宝贵的时间。其次,相关的临床科室与科研空间的距离必须要近,方便临床和实验室相互交流,医学科研在基础医学方面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紧密的联系互相学习,相近的空间距离为二者提供高效的沟通机会。

4.2灵活可变的空间组合

相对于传统医疗建筑的功能空间组合形式,研究型医院模式的各个环节所要求的空间衔接有着很大的不同,需要本着“诊、研、疗”三者无缝衔接的思想重新定位功能空间的组合问题。因此,科研空间的设计不必拘泥于固定的空间形式,可以依据功能需要、研究课题、工作方式的不同采用灵活的空间组合方式,包括私密的研究室、开放的大空间实验室和多功能的讨论区域,以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和工作方式。

4.3环境友好的空间营造

实验室是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工作区域,必须保证其安静、私密、严整,以保护试验操作及成果的准确性。为实现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可在实验室之外通过设计开放、半开放的休闲空间增加丰富性,放松舒适的空间更有利于科研人员思维的发散和灵感的产生,更有助于其科研工作的进展。

4.4适应未来发展的空间预留

科研空间应考虑到研究的前瞻性,对无既定参照的设计必须与科研人员深入沟通,在维度、尺度、面积、形状等方面为医学研究中的各种变化做足预留,只有开放性强的建筑空间才能适应这样的需求。

5.结语

研究型医院的建设从根本上提升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直至社会推广的效率,推动了医疗模式的新发展,其室内空间的设计能否更好的适应科研与治疗的各个环节,对于推动研究型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需要持续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秦银河.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5(10):1-4.

[2]何振喜,周先志,姚军等.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J].中国研究型医院,2021,8(05):7-11

[3]张雷.大型综合医院门诊部诊疗单元及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

[4]严培明,徐峥嵘.科研建筑设计要素的探索与创新[J].建筑施工,2006(4):299-300.

[5]李淑乐,李芳.基于情景感知的诊疗空间信息导视设计探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9(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