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变电站施工影响因素分析及施工组织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电力工程中变电站施工影响因素分析及施工组织优化

冯彦明

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市750004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发展下,带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进步,目前,为了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加强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电力工程中的变电站是电能传输和配送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并通过优化施工组织,对于变电站的高效建设和电网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从电力工程中变电站施工的特点入手,对电力工程中变电站施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电力工程中变电站施工的组织优化策略,旨在为变电站的施工组织优化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变电站施工;电能传输;施工;组织优化

引言

新时期电力企业不仅关注电力生产效益,同时也十分重视对变电站施工质量的科学把控。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充分结合电力工程变电站施工标准及现场各方面实际情况,认真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不断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持续优化施工组织工作,保证施工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化操作,杜绝各类违规行为的发生,在不断提高变电站施工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电力工程中变电站施工的特点

1.1变电站施工占地面积较大

电力工程建设规模范围较大,是一种综合性的工程建设,因此其需要占据较大的土地面积,变电站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变电站内部会很多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和变电站之间是互相联系受影响的,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对变电站的影响也不同,其施工要求和设备也会出现差距,这也是变电站占地大的原因。

1.2地形地貌影响变电站施工

变电站的修建主要是建设在偏远山区,因为变电站所占据的面积较大,在建设的过程中还会受山区的地貌地形影响,如果选址符合变电站施工标准,难度系数不大,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只需要根据项目要求和内容进行施工,但如果地区地形地貌特征不符合变电站施工标准的话,就会很大程度上加大变电站施工工程的难度。

2电力工程中变电站施工影响因素

2.1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

首先,材料供应商可能存在质量检查不善、使用劣质原材料或生产工艺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提供的材料质量不合格。其次,在材料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如果未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如缺少防潮、防震等措施,可能会导致材料受损、污染或变质,进而影响材料的质量。最后,施工现场可能存在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未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施工环境不适宜等问题,致使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损坏或污染,从而导致质量不合格,影响施工工程的质量。

2.2机械设备因素

电力工程变电站的顺利施工离不开各种机械设备的有效助力,特别是随着变电站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中会用到部分大型机械设备,设备性能的好坏对工程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这在桩基工程、起升结构工程和建筑周围混凝土工程中表现尤为明显。开始施工前,设计人员应基于变电站现场施工环境和工程建设要求选择恰当的机械设备,保证设备规格、性能和运行参数等各方面指标均符合变电站工程施工要求,促使整个施工过程有序推进。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设备使用中途出现故障,还需加强设备运行前的性能检查与运行后的维护保养工作,以提升机械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促使变电站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

3电力工程中变电站施工组织优化策略

3.1优化布置施工流程

通过优化布置施工流程,可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作业流程,避免重复施工或资源浪费,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合理的施工流程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中的等待时间、交叉作业和工作冲突,提高施工进度和效率。优化布置施工流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项目的施工目标,确定优先级,确保施工流程的顺利进行。这包括制订明确的施工计划,确定关键路径和关键任务,合理安排工期。(2)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所需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材料、设备等。根据需求量和工期,合理安排资源的采购和调配,避免资源浪费和瓶颈。(3)基于工作内容和资源需求,合理安排施工区域和设备摆放,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流程的连贯性。考虑到安全和协调性,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并确保各个施工区域之间的物流和人流畅通。(4)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软件等,对施工流程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施工效率,减少错误和冲突,优化布置施工流程。(5)施工涉及多个部门和团队的合作,加强沟通与协调至关重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解决问题和调整计划,保持施工流程的顺利进行。

3.2严格控制基础测量定位质量

基础测量定位是变电站土建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变电站前期施工中最难控制的一个关键点,所以施工单位需高度重视,挑选技术水平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开展土建基础测量定位工作,同时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基础测量方法,尽可能规避或者缩小测量误差,将偏差值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避免影响变电站土建项目整体施工质量。比如,测量期间如果基础轴线测量出现偏差,会使实际施工要求与设计范围要求不符,最终导致电力设备无法安装到位。为了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变电站项目开始施工前,施工单位需安排专人深入现场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包括现场地质条件、水文环境、气候条件和周边建筑群状况等,基于此合理布局基础测量定位范围,明确具体的测量通视坐标点,并准确标识出现场测量控制网与变电站建设位置,然后组织工作人员实施测量放线操作,检查区域放线质量达标后再继续其他区域的测量作业,之后还需全面复核整个现场的基础测量定位结果,保证测量定位的精准度,然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3合理应用二次续保技术

二次续保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监测和故障诊断,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措施,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停电和其他损失。二次续保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频率,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合理应用二次续保技术,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制订定期的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对设备进行巡检、清洁、润滑和紧固等工作。通过定期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的故障和问题,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第二,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情况,制订检修和校准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和校准,包括清洗、更换磨损部件、校准参数等,以确保设备性能的准确性。第三,采用预防性维护策略,通过实施定期的设备检查、故障诊断和性能评估,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设备多次发生故障和停机。

结语

在现代化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各行业对电能需求量不断增加,电力工程变电站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通过积极深入分析变电站施工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针对性的施工组织优化措施,加强施工材料及机械设备质量控制,认真开展基础测量定位工作,严格把控高压试验、隔离开关安装和变压器安装施工工作,不断提高变电站施工质量,做好对整个施工过程的严格监督管理,全面有效落实施工组织工作,能促使变电站项目的高效稳定运行,助推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勇.电力变电站的现代化施工技术[J].电子技术,2021,50(10) :160-161.

[2]陈平芳.浅析变电站施工现场管理优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 (2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