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阅读,习惯阅读,喜爱阅读,——谈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学会阅读,习惯阅读,喜爱阅读——谈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储燕

重庆市行知学校

【摘要】阅读,关乎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分阶段探讨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教师通过表情阅读,让学生习惯阅读;在教师的榜样示范下,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当习惯养成后,教师通过教学支架,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将支架内化,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支架。

【关键词】:阅读 习惯 培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我特别喜欢一幅画,画面是一个人手捧一本书籍,他的脑袋里生出一根藤蔓,开出各种各样的花朵。我认为这幅画很好地诠释了阅读的意义。

阅读,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人的很多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是有关键时期的,在这个时期如果适当地给予刺激,只要一学习就能够掌握。精神饥饿感的形成也有关键时期,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时期,再想养成阅读习惯,就很困难了。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是在中小学形成的。[i]本文所探讨的阅读,不是教科书上课文的阅读,而是课外书籍的阅读。

我在实践中,是分阶段对孩子进行阅读培养的。下面就来谈谈在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上,我所运用的一些方法。

第一阶段——表情阅读:让学生习惯阅读

我校于开学初对一年级450名学生家长就陪同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能够每天坚持陪同孩子阅读的家长有62名;每周陪孩子阅读4-5次的家长有49名;每周陪2-3次的家长为67名;每周1次的家长为92名;其余的家长都没有陪同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换句话说,在课余时间,大部分孩子没有接触课外阅读,这便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习惯课外阅读。

在我执教一年级之时,在课外阅读的培养上,我采用的方法的是表情阅读。表情阅读即老师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展现所讲故事,学生则通过听觉感知,感受语言的力量和美。[ii]所选择的故事,不是一个个单独的故事,而是系列的故事,学生听了一节故事,他会非常期待下一节的内容,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会让他很有期待。

第二阶段——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

在一年级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下,孩子们渐渐喜欢上阅读,二年级课间,常常会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模仿老师读书的口气进行阅读,有的读绘本,你一句我一句地对图画进行语言加工;有的读文字书籍,一人读一个段落,或是按照人物分角色朗读。可以看出,他们已从老师处学会表情阅读,已从表情阅读中得到满足和享受,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情朗读,让自己走入文字的世界。

根据研究,兴趣、注意和活动参与度与学业成就测验分数正相关。[iii]当孩子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当他自己成为故事的参与者,阅读,会给他留下更为深刻的记忆,会让他有与以往听故事不同的精神体验。

第三阶段——交流阅读:让思维相互碰撞

千万不要小瞧孩子的世界,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有的学生在三年级这一年里阅读完了我给班上买的国际大奖小说系列,一共59册,当然,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仍是不够的。大量阅读是输入,是存储,如果只有储存,不能输出,不能将储存内容有效提取,那么该过程是不完整的,阅读是无效的。而如何提取信息,学生是需要老师帮助的。我所采取的方法是支架法。

在实践中,我参照了 “阅读者四问”:总的说来,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本书讲的是真实的吗,是部分真实还是全部真实?哪些细节打动你,它是如何描述的?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iv]在此基础上,再交给孩子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何做标注,旁批等。当你把方法教给孩子后,他们自会在以后的阅读中慢慢学会运用,并将其内化,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新的阅读支架。

三年级上期,学校开展了“我爱阅读”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上,学生自订讨论书籍或故事,每周统一一个时间围绕“一问”进行交流。孩子们的发言,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大多带有自己生活的痕迹。交流,让他们不仅仅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让原本只拥有一种生活方式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语言是和思维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固定形式。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说清楚。2交流,让孩子收获的,不仅是思维的多元,更让孩子在不自觉间,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自有它的规律。阅读习惯的培养,呈现一定的阶段性。阶段与阶段之间是连续而有序的。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并不是对第一阶段的全部否定,而是包容了第一阶段的一些特点,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连续性。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承接性。有了后一阶段的巩固与提升,前一阶段的训练才有了意义。没有前一阶段的训练,后一阶段的训练将没有着力点。阅读习惯的培养还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个体与个体的发展有快有慢,接受、参与的程度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但是,这种阶段顺序是不可颠倒的。

【参考文献】

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莫愁(家教与成才)》(南京),2012年,8/ 9期,14页

蔡汀等主编。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三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

帕帕拉等著,郝嘉佳等译。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第11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447页

艾德勒,范多伦著,郝明义,朱衣译。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 ,2004年1月,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