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口腔黏膜问题不可轻视

/ 2

10种口腔黏膜问题不可轻视

曾巧

绵阳口腔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口腔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饮食息息相关。口腔黏膜是指口腔内的湿润衬里,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皮肤的某些特点,如两者有相似的组织学结构,均由上皮和结缔组织组成,其交界处呈波浪形。但与皮肤相比,口腔黏膜又有自身的特点,如呈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除皮脂腺外,不具有其他皮肤附件。

    口腔黏膜病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口底-舌腹的U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被称为口腔黏膜的危险区域,这些区域的损害发生恶变的危险性较高。口腔黏膜病由于其病因复杂,且容易反复发作,给不少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影响。那么有哪些口腔黏膜疾病不可忽视呢?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1.口腔溃疡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和自限性的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言语和情绪,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但是非常安全。

创伤性溃疡指的是由机械、物理或是化学等局部刺激因素所导致的一种口腔黏膜溃疡性疾病,有明确的病因和病史,且溃疡部位和形态往往与机械性刺激因子相符合,无复发史,去除刺激因素后,溃疡很快明显好转或愈合。常见的创伤因素包括残根、残冠以及牙齿的锐利边缘、咬颊、咬唇等。如果去除创伤因素,这种溃疡可以很快愈合,但如果不去除创伤因素,溃疡就会一直持续,长期下去甚至会加大癌变的几率。

癌性溃疡多见于老年,好发于舌腹舌缘、口底、软腭复合体,溃疡深浅不一,边缘不齐,周围有浸润,质硬,底部菜花状,无周期性及自限性。

因此,口腔溃疡首先应尽快去除刺激因素,针对长期不愈的溃疡,尤其是老年患者,应行活检排除癌变。

2.口腔白斑病

口腔白斑病指口腔黏膜上以白色斑块或斑片为主的损害,不能擦去,也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损害,是最常见的癌前病损,不包括吸烟、局部摩擦等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角化病。好发于牙龈、颊部黏膜咬合线区域及舌部,唇、前庭沟、腭、牙龈也有发生。白斑的发病与局部刺激因素和某些感染因素有关,咀嚼烟草、吸烟、咀嚼槟榔都是常见的理化刺激因素。去除可能的刺激因素再观察2-4周后,若病损无消退,则进行活检。

3.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的病因复杂,主要以刺激痛、粗糙不适为临床表现。皮肤和黏膜可以单独或是同时发病。由于该病长期糜烂病损有恶变现象,WHO已将其列入癌前状态。近期我国一项研究认为口腔扁平苔癣癌变率低于1%。该病不具有传染性,可以发生在口腔任何部位,一般左右对称。口腔扁平苔藓病损为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类似皮肤损害的Wickham纹,属角化异常病损。白色花纹可组成网状、树枝状、环状或半环状等多种形状,也可表现为白色斑块状。

口腔扁平苔癣应该早发现早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糜烂性病损的愈合,缓解进食疼痛和不适,防止癌变。口腔扁平苔癣预后较好,除需消除危险因素外,需要至少每年2次的定期复诊。

4.口腔红斑病

又称增殖性红斑、红斑增殖性病变等,是指口腔黏膜上鲜红色斑片,似天鹅绒样,边界清晰,在临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红斑属于癌前病变。发病率为0.02%-0.2%,口腔红斑不包括局部感染性炎症所致的充血面,如结核及真菌感染等。好发于中老年,性别未见明显差异。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常发生于口底、软腭、舌腹、扁桃体、咽喉处,常伴烧灼感和(或)疼痛,表现为口腔黏膜上持续性的鲜红色斑块,表面光滑,呈颗粒状或结节状,边界常清楚,压之不褪色,抗感染治疗后不消退。全面评估症状和体征,早发现,并与活检和长期随访相结合,可防止癌变。

5.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是具有恶变潜能的慢行进行性疾病,特点为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胶原纤维堆积,出现纤维条索样损害,可累及口腔、咽部、食管上1/3,黏膜逐渐硬化,导致不同程度的张口和舌运动受限,影响进食和说话。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咀嚼槟榔是口腔黏膜纤维性变的主要病因,WHO将其列为癌前状态,癌变率7%-13%。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取决于疾病发展阶段,但大部分患者症状为口干、烧灼感,不耐受辛辣,应早戒除咀嚼槟榔的习惯,接受治疗。

6.盘状红斑狼疮

是最常见的一类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病损累及黏膜和皮肤,以萎缩凹下呈盘状为主要特点。好发于易受阳光照射部位,口腔病损多见于唇、颊、舌,最好发于下唇,也可上下唇同时受累。典型病损可见中央萎缩凹下的红色区域,周缘隆起。唇部病损靠近黏膜侧有放射状白色短细纹;靠近皮肤侧常有色素沉着,也可有放射状白色短纹;且黏膜皮肤交界处界限模糊,病损有向皮肤蔓延的趋势。盘状红斑狼疮属于癌前状态,应早发现早治疗,并注意防晒,少食辛辣、海鲜等,并定期复查,以防止癌变。

7.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

天疱疮是一类严重的、慢性的黏膜-皮肤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危及生命,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和或黏膜起疱。发生在口腔黏膜的水疱会很快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所有部位都可波及,以软腭、双颊、舌黏膜最多。

瘢痕性类天疱疮又称良性黏膜类天疱疮,是类天疱疮中最常见的一型,以水疱为主要表现,好发于口腔黏膜、眼结膜等体窍黏膜,病程缓慢,平均3-5年,有的可迁延一生,由此病导致的严重的眼部损害可影响患者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如果口腔长期起疱,糜烂或溃疡不愈,应尽早于医院就诊。

8.梅毒的口腔表征

至少有30%的二期梅毒患者有口腔病损,表现多种多样、呈高度非特异性。二期梅毒最具代表性的口腔黏膜病损是黏膜斑,常见于软腭和舌部,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光亮而隆起的斑片,直径0.3-1cm或更大,灰色黏液样分泌物覆盖,常为多个,多个黏膜斑还可联合表现为蜗牛迹样病损,也称蜗牛迹溃疡,颈淋巴结常增大。黏膜炎表现为黏膜充血、弥漫性潮红,可有糜烂。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减少传播。

9.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系列以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特征,并由此导致各种感染或肿瘤的疾病。口腔表现一般是HIV感染的最初和最重要的征兆。目前,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损主要包括7种:口腔念珠菌病、毛状白斑、卡波西肉瘤、牙龈线形红斑、坏死溃疡型牙龈炎、坏死溃疡型牙周炎、非霍奇金淋巴瘤。

HIV的早诊断和治疗,对防止进一步播散具有重要意义。

10.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各型白血病都可以出现口腔表现,最容易受侵犯的部位是牙龈,尤以急性型最为明显。牙龈出血常为自发性,且不易止血,这种不能找出其他原因的出血,可能是白血病的早期症状。还可出现牙龈坏死、牙周炎、牙齿松动、牙痛等,口腔黏膜可出现瘀点、瘀斑或血肿,口腔黏膜和牙龈颜色苍白。

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病率高,且类型多样,容易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同时系统性疾病及性传播疾病均可能有口腔表征,因此平时要注意做好预防,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就诊,以防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