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四种鼻炎保健方法

/ 2

推荐四种鼻炎保健方法

王萍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500

鼻炎作为现代常见的一种疾病,不但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损害,更是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鼻炎较为难治,这也导致很多患者对此手足无措。那么鼻炎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保健预防?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关于鼻炎那些事

1.鼻炎是什么

鼻炎,是由病毒、细菌、过敏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的疾病所引起的一种鼻腔黏膜炎症。患者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以及流鼻涕等症状。此外,鼻炎的类型也较为多样,目前最常见的是过敏性鼻炎。鼻炎的患病率很高,平均患病率可达到11%左右,且该病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较大。

2.鼻炎的病因有哪些

鼻炎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且不同类型的鼻炎病因也不同。常见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感染:当患者的身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就会侵入人体,从而引发鼻炎。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鼻病毒、腺病毒等。这类所引起的鼻炎常见于急性鼻炎。如果反复发作且没有彻底治疗,还可能造成慢性鼻炎。

(2)接触过敏原:如果患者接触了过敏原,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从而导致鼻炎发生。常见的过敏原有尘螨、霉菌、花粉以及动物皮毛等,这类所引起的鼻炎常见于过敏性鼻炎。

(3)吸入刺激性气体:由于职业的原因,部分人群会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经常接触到谷物、木屑以及化学物质、刺激性气体等,这些物质会刺激鼻腔黏膜,引发鼻炎,这类因素所引起的鼻炎也叫职业性鼻炎。

(4)其他因素:长期生活在煤尘、面粉等粉尘环境中,也会增加鼻炎的发病率。此外,生活环境中的气候变化较大时,例如经常冷热交替,更容易刺激鼻腔黏膜。部分患者还有经常挖鼻子等习惯,会导致鼻腔皮肤和毛囊被损害,加大鼻炎的患病率,且某些鼻炎有一定的遗传性,也是鼻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3.鼻炎的症状

(1)急性鼻炎:在病毒感染初期,患者会出现鼻内干燥,有灼热感或是痒感,不断打喷嚏,继而出现鼻塞、水样鼻涕以及嗅觉减退和闭塞性鼻音。继发细菌感染后,鼻涕会变为粘液性、黏脓性或是脓性。

(2)慢性鼻炎:慢性鼻炎主要以鼻塞和鼻涕增多为主要症状,还可伴有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鼻根部不适以及头疼等症状。

(3)其他类型鼻炎: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以及清水涕,患者还会有鼻塞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眼部以及咽喉部痒感不适等。萎缩性鼻炎则多表现为鼻堵、鼻部结痂、干燥感以及恶臭和头疼。激素性鼻炎以鼻塞为主要表现,症状会随着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呈周期性改变。

二、鼻炎如何保健

根据调查显示,鼻腔每天可以累计呼吸15000升空气,因此极易在鼻腔黏膜和鼻纤毛上沉积大量的污垢和细菌,从而引发鼻炎或是鼻窦炎等疾病。而且在病毒性流感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中,80%是由于鼻腔缺乏应有保健所引起的,因此鼻部保健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主要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定期对鼻部清洗

(1)冷水清洗:可以用掌心盛适量冷水,低头将鼻部凑近,轻轻吸入,再经鼻出,反复多次。冷水清洗不仅可以改善鼻腔黏膜的血液循环,还可以增强鼻子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有效预防感冒,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2)蒸汽吸入:可以找适当容器,盛满热水后放于鼻部下方,轻轻吸入蒸汽。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鼻腔内的湿度,加强血液循环能力,强化鼻功能。在吸入蒸汽时,还可以在容器中加入几滴精油,以薄荷和薰衣草精油为佳,更有利于鼻子畅通。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加强锻炼:适当锻炼不但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还可以强化体质。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以舒缓的有氧运动为主,例如慢跑、散步等,有助于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在清晨时做体操,早晚冷水洗脸擦身,有助于改善鼻部肿胀,锻炼鼻腔黏膜对气温的适应能力。

(2)注意卫生:鼻炎患者应该避免用手挖鼻孔或是修剪鼻毛,防止损伤鼻粘膜,使毛细血管断裂,导致鼻内出血或是影响鼻部的过滤功能,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鼻腔细菌感染,导致颅内和耳部患病。此外,患者还应该多喝水,勤漱口,提高鼻腔的湿度。

3.按摩保健

(1)外部按摩:患者在早晚洗脸时,可以轻揉鼻翼两侧及周围的皮肤,以皮肤红润且有发热感最佳。再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鼻根两侧向下拉,由上至下12次左右。这样不但能拉动鼻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更利于鼻粘液的分泌。

(2)内部按摩:患者可将拇指和食指伸入左右鼻腔内,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向下拉若干次。该方法不但可以增加鼻腔黏膜的抗病能力,还能预防感冒和鼻炎,使鼻腔内湿润,保持黏膜正常。冬季还可以有效减少冷空气对肺部刺激,减少咳嗽的发生。

4.日常护理

(1)远离过敏原: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远离过敏原,这是防治过敏性鼻炎的关键。否则容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治标不治本。

(2)正确擤鼻涕:鼻涕中含有大量病菌,如果用手捏住两侧鼻翼,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使鼻涕流向鼻窦、咽鼓管等,从而引发中耳炎和鼻窦炎。因此在擤鼻涕时,应该用手按住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再用相同方法擤另一侧,同时要注意操作过程中力度不宜过大。

除了在生活中采取保健措施以外,患者还应该积极治疗。由于鼻炎类型较多,因此患者需要及时检查,对症下药,再配合正确的保健方式,才能有效加强鼻功能,早日稳定病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