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浅析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要点

王超

青竹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后浇带施工属于建筑项目必不可少的一环,对项目的质量水平以及安全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建筑项目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后浇带作业这一现代技术受到各方的重视。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借助深层次探究房屋建筑作业环节后浇带技术的关键步骤,期望能够为项目建设活动提供一定帮助以及积累有益经验。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要点

1 引言

后浇带作业技术属于房屋建筑作业中运用较频繁的一类技术。最近一段时期,这项技术的普及度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运用效果。借助开展后浇带施工工艺,能够充分防范沉降差与温度收缩等引发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质量水平以及稳定水平。而且,进行后浇带作业能进一步增强建筑的安全性能与耐久性能,能够确保建筑整体的稳固。所以,就房屋建设项目来说,必须充分发挥后浇带施工工艺的作用,加深对所有重要流程的理解,认真落实施工计划要求,避免发生施工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2 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主要作用

后浇带施工工艺属于新型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代表。这类技术围绕建筑的架构特征,与梁、柱等关键部位设计混凝土浇筑孔洞,从而全面激发混凝土本身的抗张性,从而提升建筑架构整体的刚性水平与稳定水平。就实际作业环节来说,借助科学把握浇筑耗时、后浇带宽度以及间隔等要素,能够确保后浇带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转变为梁、柱等关键部位的构成,进而实现强化架构、提升建筑安全水平与稳定水平的目标。

2.1控制沉降差的不良影响

沉降差的概念指的是建筑不同区域其沉降高度存在差异。这一现象有可能造成建筑倾斜或者架构稳定性下降等问题,所以必须实施有效应对方案。借助运用后浇带施工工艺能够充分增加建筑的支撑点,对建筑所有区域的沉降高度进行均衡,进而实现减轻沉降差危害的目的。尤其是地基沉降严重的情形中,实施后浇注工艺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如: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于混凝土表层覆盖钢筋网格,之后继续开展混凝土浇筑操作。该流程目的为在混凝土表层构造坚固度更高的带状架构,其作用在于能够减轻沉降差引发的不良危害。

2.2控制温度收缩的不良影响

混凝土温度收缩会造成建筑架构发生一定的形变甚至产生裂缝,较易出现施工安全等情况。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时,混凝土本身由于温度与环境等要素的改变将出现收缩,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发生形变或者产生裂缝,进而对建筑的结构以及美观度造成破坏。为妥善处理该情况,实施后浇带作业能够于混凝土表层构造坚固度更强的带状架构,进而充分减轻温度收缩造成的破坏,从而为建筑的架构稳定以及美观度提供保障。

3 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要点

3.1 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建筑项目开展后浇带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全面研究后浇带的作业区域,对架构规格进行确定,为之后实地作业的开展提供图纸支撑。编制方案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对所有作业指标进行标注与解释,另一方面还必须对各类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架构方式、浇筑手段、耗时、温度作业环境等,妥善解决各类潜在威胁,提升后浇带作业的整体质量。

3.2 模板设计与施工

针对后浇带进行规划时,两侧预留的支撑架构必须与作业规定相符,不能少于两排,具体涉及梁板支撑等。必须对该区域的模板支撑架构进行预留操作,确保其独立性,同时也为其他模板与支撑架构的拆除提供便利,提升其稳定水平,防止对其他区域模板拆卸作业产生阻碍。另外必须重视的是,对此区域模板进行搭建时,模板支架不应安装于下层后浇带跨梁板上,尤其是后浇带周围区域,避免出现裂缝等情况。

预留后浇带架构的过程中,两侧模板支撑的过程必须与规定稳固度水平相符,连接过程中不发生漏浆问题,满足其对紧密度的要求。就深度以及厚度尺寸大且清理困难的梁板来说,必须选择双层网一次性搭建模板的方案。在第一层铺设钢筋网,第二层放置细眼铁丝网,对两层进行绑扎操作进而构成完整架构,必须选择定型钢筋对双层网进行支撑操作,通过焊接方式实现钢筋、底筋、面筋的连接。

3.3 合理配筋设计

建筑项目后浇带架构作业,一方面必须保证混凝土的供应量和性能符合规定,另一方面必须采用恰当的钢筋原料,钢筋具体规格与强度由表1可知,配筋应与设计标准与规范相符。

表1 钢筋强度标准值

通常而言,后浇带架构作业必须在两侧混凝土架构浇筑完成后的四十五天开展。根据如今我国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后浇带宽度一般为800~1 000 mm,另外还需安装相应的加强筋,从而确保增强其完整性。当两侧混凝土强度与设计规定相符,必须对后浇带内侧的杂物进行清理操作并对混凝土表层实施凿毛作业,最后以达标的混凝土来实施浇筑作业。

3.4 落实后浇带质量管控

若后浇带满足混凝土浇筑要求之后,就能够开展后浇带实地浇筑活动。此流程必须重视模板的保护工作,避免混凝土浇筑环节由于混凝土冲击从而造成模板位置发生变动。浇筑作业完成后必须开展养护工作,养护时间应当高于二十八天。借助检验,混凝土结构整体强度高于设计规定才可以展开模板拆除工作。拆模过程中,不能选择暴力拆除手段,避免对混凝土表层质量产生破坏。模板拆除之后,应当积极开展混凝土架构性能检验活动,确保与光洁无缝规定相符,若出现麻面、裂缝等情况,必须采取修补等措施。

3.5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浇筑作业与整体架构的质量水平以及性能状况紧密关联,整体架构属于其中的关键流程。该流程中必须落实不同时期的质量管控工作,确保后浇带架构整体性能达标。混凝土浇筑作业结束,必须对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性能水平展开检测,还需在沉降量与设计标准相符后才可以开展后浇带浇筑活动。若沉降量与设计规定不符,必须增加养护时长,围绕模板、钢筋展开详细检测,直至与设计要求相符才可以开展浇筑施工。后浇带架构混凝土一般能够添加部分膨胀剂,抗渗剂,减水剂等,从而实现架构整体性能的提高。针对厚度存在差异的后浇带,选择的浇注工艺也存在差异,通常而言厚度小于500 mm时,选择连续浇筑的策略;若厚度大于500 mm时,应选择分层浇筑的策略。

3.6加强养护管理

后浇带架构在浇筑作业完成之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作业,是确保混凝土架构整体性能水平与质量水平与设计相符的重要一环。借助综合养护作业,一方面能够确保结构性能指标达标,另一方面可以确保新旧混凝土的充分融合,且具备良好外观质量。根据实地作业条件,采用最合理的养护作业手段,若处于低温状态必须落实覆盖保护工作,避免低温导致内部水分结冰而出现冻害问题。在高温状态下必须实施洒水养护作业,保证水分的供应,防止由于表层干燥导致裂缝出现。确保结构整体强度水平达标,才可以开展模板拆除活动。拆模作业应当根据设计要求认真落实,不应对混凝土以及模板架构造成不良影响,为架构整体性能达标提供保障。

结论

由此可见,建筑项目的后浇带结构属于重要构成之一,与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以及后续运用紧密关联。所以,我们需要提升后浇带作业技术,落实实地作业各项管控工作,充分发挥设计方案的指导作用,有效增强后浇带作业能力,适应建筑项目的现实需求,推动房屋建筑业整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 聂志星.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实践[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22):153-155.

[2] 高幼芳.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思考[J].建材发展导向, 2020, 18(3):1.

[3] 黄时春.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研究, 2022, 5(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