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参与与幼儿教育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幼儿园家长参与与幼儿教育发展

沈燕 

昆山周市金澄幼儿园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

摘要: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虽然各级政府都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来促进幼儿园家长参与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在分析当前幼儿园家长参与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幼儿园和家长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发展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其实施早期教育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这种力量在很多时候往往被弱化。家长作为幼儿成长的另一种重要力量,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可以为其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必要性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有利于幼儿园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情况,也有利于幼儿教师了解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和要求。同时,家长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此外,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还有利于减轻幼儿园管理工作负担、提高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随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学前教育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压力也越来越大,工作时间不断延长。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减轻幼儿园管理工作负担[1]

二、当前幼儿园家长参与的现状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时,家长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积极参与。这种情况下,家长很难真正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也很难体会到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奉献精神。另外,家长们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业务水平等都缺乏了解,对于教师开展的教育活动也缺乏兴趣和热情。这就使得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很难获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幼儿园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大多是对教师教育活动的建议和评价,而不是直接参与到幼儿教学中去。而这种情况下,家长与幼儿之间就很难建立起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久而久之,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信任度也会逐渐降低。再加上目前许多幼儿园对于家长参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组织,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家长参与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三、改善幼儿园家长参与状况的对策

虽然当前我国幼儿园家长参与的状况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家长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将会越来越重要。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低,幼儿园家长参与活动不多、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等问题较为突出。对此,笔者认为,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幼儿教育环境;其次,幼儿园应该制定和完善一些规章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家长参与体系;最后,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

四、“家园共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和教师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家园共育”既是幼儿园、家庭、社区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合作,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参与对幼儿教育的意义在于:(1)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从出生到上幼儿园这一时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性。幼儿园和家庭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2)家园教育资源共享。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也是“家园共育”模式存在的客观原因。

(3)家长参与能提高幼儿园工作效率。通过家长参与,能够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实现;能够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解,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能够提高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效率,降低教育成本;能够有效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推动幼儿园工作全面发展。

五、“家园共育”需要家园共同努力,实现共育

幼儿教师和家长都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参与者,但两者又不是单纯的合作关系,而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教师与家长应该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家园共育。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知识和经验;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等。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各项工作中来。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他们为孩子提供更多帮助。再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其次,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是一个优秀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在与家长沟通时做到有的放矢;再次,要有积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

然而,我国目前幼儿园家长参与现状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参与度不高,参与内容缺乏针对性;幼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了解程度较低;幼儿家长参与的机会较少;幼儿家长在参与教育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认识程度;幼儿园层面:加强对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培训,提高教师和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活动的认识程度;家庭层面:加强对家庭教育观念的引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只有社会、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幼儿园家长参与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力度加大,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程度会越来越高,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园家长参与教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成效。

参考文献

[1]张仁梅.浅谈幼儿教师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以大班幼小衔接缓解家长焦虑为例[J].爱人, 2022(19):0022-0024.

[2]巩婉楠.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幼儿教育科学, 2022, 3(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