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患上白内障?

/ 1

哪些人容易患上白内障?

 张金彪

 安岳县人民医院  642350

前言:

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为您介绍白内障的易患人群,并提供相应的预防策略,帮助您保护视力健康。

一、白内障的基本概念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由于眼内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透明度下降,从而影响视力。白内障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后天性白内障更为常见。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类型,继发性白内障则是由于其他眼病或药物引起的。

二、白内障的易患人群

(一)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晶状体是眼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负责聚焦光线,使视网膜能够产生清晰的图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晶状体会逐渐老化,这会导致其代谢功能下降,逐渐失去透明度,从而引发白内障。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超过80%的人患有白内障[1],这表明年龄是与白内障发生密切相关的风险因素。

(二)遗传因素:遗传是影响白内障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白内障病史,那么患白内障的风险会相对较高。科学研究已经发现,某些特定的遗传基因与白内障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这意味着,如果这些基因在家族中传播,那么家族成员患白内障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三)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红外线等辐射环境下,容易导致晶状体损伤,诱发白内障。此外,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

(四)代谢紊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状态可以导致眼部微血管病变,影响晶状体的血液供应,促进白内障的发展。高血压则通过增加眼内压力,加剧对视网膜和晶状体的损害,同样提高了白内障的发病率。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导致眼部组织的代谢变化,影响晶状体的透明度。。

(五)眼部疾病:青光眼引起的眼内压增高和视神经损伤,以及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眼内环境变化,都可能损害晶状体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使其逐渐变得不透明,形成白内障。

(六)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抗抑郁药等,可能会对眼内晶状体产生不利影响。皮质类固醇通过增加眼内晶状体的蛋白质降解和水分吸收,导致晶状体膨胀和混浊。抗抑郁药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干扰眼内代谢过程,影响晶状体的透明度。

(七)营养不良:维生素C和E是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晶状体免受自由基的损害。锌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参与眼内代谢过程,维持晶状体的结构与功能。当这些营养素摄入不足时,晶状体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损伤,加速白内障的形成。。

三、白内障的预防策略

(一)定期检查视力: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是预防白内障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的发病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尤为重要。通过早期发现白内障,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从而有效保护视力。

(二)佩戴防护眼镜: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红外线等辐射环境下,晶状体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增加患白内障的风险。因此,在紫外线、红外线等辐射环境下工作或活动时,应佩戴防护眼镜,以减少眼部损伤,降低白内障的发病风险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白内障具有重要意义。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眼部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不吸烟可以减少眼部组织受损,限制饮酒可以降低眼内晶状体的代谢紊乱风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保证眼部营养供应[2]。这些都有助于降低白内障的发病风险。

(四)控制基础疾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导致眼内晶状体的代谢紊乱,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因此,患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控制病情,降低白内障的发病风险。

(五)合理使用药物:某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眼内晶状体代谢紊乱,诱发白内障。因此,应避免长期使用可能诱发白内障的药物。如有必要使用这些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降低白内障的发病风险。

(六)补充营养素:维生素C、维生素E、锌等营养素对于眼部健康至关重要。适量补充这些营养素,可以帮助防止晶状体营养不良,降低白内障的发病风险。

(七)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卫生是预防眼部疾病的基础。保持眼部清洁可以防止眼部感染,避免眼睛受到外伤,预防眼部疾病,从而降低白内障的发病风险。

结语: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了解白内障的易患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保护视力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眼健康,远离白内障的困扰。

参考文献:

[1]宋伟涛,李春燕,何烨.人老了就会患上白内障吗[J].生活与健康, 2022(001):000.

[2]石德富.患了白内障要知道这些[J].保健与生活, 2023(22):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