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9
/ 2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刘鑫宇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179

摘要: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业逐渐开拓出独立单元,不但规模上呈几何增长,众多较为先进的设计管理理念纷纷介入,对建筑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例,作为先进的工程信息管理工艺,该技术可凭借可视性,模拟性及协调性优势,在建筑工程运维、施工安全以及造价管理作业中取得良好的应用质效。故为推进技术作用发挥,探究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十分必要。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运用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逐渐开辟出一个独立的生产单元,信息化技术在我国诸多领域中取得不菲的成绩。因无法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匹配,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被新兴技术理念替代,全新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应时而生,为了加快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脚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有效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大大提升管理品质,为建筑企业节约施工成本。

1.1建筑施工项目规划

首先,BIM技术在动画展示方面主要为建立模型和建立动画,相关人员在判断工程性能时无法确保其准确性,在无法判断工程相关性能时,短期内将无法对设计图进行调整。加大对BIM技术应用的投入力度,便于在短期内对设计动画图进行修改调整,达到施工标准,避免出现二次返工情况。其次,以协调设计方向出发,为达成项目目标,由两个以上项目设计主体或人员通过信息交换相互协同共同完成任务,我国建筑施工项目是由各种建筑学科组成的系统化工程,对协同设计提出了相关设计需求。BIM协同设计充分展示了设计目标形象化,提高三维实体模型有效性。最后,运用BIM技术的直观化功能进行三维碰撞测试,实现项目工程的标准化,规避建筑工程中发生软硬碰撞现象,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出现二次维修现象。对BIM技术碰撞进行改善后的3D结构方案,可以给施工带来更好的模拟展示,提高建筑施工品质水准。

1.2施工质量管理

管理人员可应用BIM技术梳理各施工环节及流程,使各施工环节可实现紧密的衔接,避免质量隐患存在。当BIM模型建设完成后,管理人员可通过分析模型的方式掌握结构交叉部位详情,明确结构存在的潜在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质量隐患加以解决。应用BIM技术可通过虚拟的方式对施工环节空间场景加以呈现,使技术人员可准确掌握管线碰撞情况,分析碰撞数据,明确碰撞点位,提前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还可通过管线调整的方法确保后续运行效率。

1.3施工安全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是重中之重。如果建筑企业不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就会提高施工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安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在施工安全交底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将与安全施工相关的文字、音频等资料上传至线上交流平台,方便施工人员了解与掌握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和安全防护措施,从而实现安全施工。(2)在施工安全教育工作中,建筑企业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建立施工安全教育平台,并利用典型的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遵守安全施工规章制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工。

1.4施工造价管理

在BIM视角下,信息技术最大功效在于能够顺利将建筑工程项目案例之中的经济价值激发。首先,所有项目实施案例都可顺利实现远程共享以及实时储存,在造价管理中凭借相同特征模型的使用,可快速适应大数据发展环境,以其强劲的发展适配度,提升管理亲民性,优化具体的管理成效。此外随着愈发增多的项目实践经验累积,模型修正将更为完善,造价管理落实也将更为精准,日后复盘及二次查询实现效率也势必会更高。此外,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还能凭借可视化手段,及时对工程造价信息实现管理。以交互式三维仿真造价信息架构有机融合,助推具象化的数据信息验证目标实现,达到全方位展示建筑工程造价信息这一目标。总而言之,计算机信息技术因其显著的创新性及有效性,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上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功效,需要得到人们高度关注。

1.5施工进度管理

管理人员需根据施工现场环境特征及施工工艺等各项要素,建设BIM进度模型,将各施工环节进度整合到工程进度计划当中,搭配WBS进度管理方法实现进度管理内容细化,明确进度管理目标,避免工期延后问题出现。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措施

2.1完善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具有体量大、工期长、技术多样等特点,涉及诸多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调度。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需要将建筑工程实施的全过程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进行组织、管理后,纳入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中。例如,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流程,包括进度计划、资金规划、质量安全、物资调配、设计变更等均需要纳入建设工程管理系统中,利用同一个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式应用,优化各环节的作业顺序与流程关系,将这个重要的工程要素高度集成,形成良好的闭环管理机制。

2.2推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实施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着眼于信息化全过程,包括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的自动化收集、存储、共享、集成、分析、利用等,降低信息化实施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以良好的工作流与数据流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便利。因此,在实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应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流程基础上梳理出数据流与详细业务流,建立数据存储中心对财务部、项目部、采购部等业务数据进行统一集成管理,有机关联建筑工程实施的各环节,并通过数据流实现对进度、安全、质量、工艺实施的联合监控,为建筑工程管理搭建一个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实时的信息化监管平台。

2.3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

建筑工程不同工种的管理者都有自身的特点,整体素质也有较大差异,导致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不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信息专业和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其参与、适应信息化应用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率要从系统建设、数据管理、技术应用、移动化应用四个方面入手。(1)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符合建筑企业自身特点,包括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工程造价系统、BIM技术系统等,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2)数据管理: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处理和应用等环节,建立完备的数据管理体系,实现工程管理数据的高效利用和可视化互交。(3)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将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数据存储在云端,达到工程管理数据共享和协同的效果,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4)移动化应用:建立移动化应用平台,使企业管理人员随时获取企业数据,并实现移动办公、移动审批等,提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建筑工程管理常会将关注重点放在施工进度落实上,对于安全管理等工作存在一定忽视,安全事故常处于不可控局面。但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视角,人们可凭借可视化3D模型的建立,对安全问题风险点实现提前查找,并依据风险点特征,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建筑工程显著解决了诸多管理工作难题,整体建筑工程实施进度得到有机加快的同时,管理人员工作难度也显著降低,实用性明显。

参考文献

[1]李金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工程管理的应用[J].建筑安全,2022,37(10):84-88.

[2]吴常青.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1(34):129-130.

[3]苏剑,任思远,李旭东,等.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