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施工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做好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施工管理

王润壬

常州金坛交通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金坛 213200

摘要:随着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长,公路工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公路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没有及时的检修,导致公路的状况越来越差。在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中,质量与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应以处理路面病害为施工前提,然后彻底解决路面存在的隐患,保证公路大中修工程路面的质量,从而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畅通。

关键词: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施工管理;病害

前言:

公路大中修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与管理策略对于保障公路质量、控制工程成本有着关键作用。在公路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其路面受到自然环境、通车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病害,病害不仅会影响工程整体质量,还会诱发交通安全事故,需要定期组织人员开展病害处治,合理应用处治技术,为人们出行提供舒适和安全的交通环境。

1、公路路面病害的体现

  沥青路面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公路铺装材料,尽管具备出色的性能特点,却难以避免在长期的行车负载和自然环境侵蚀下产生各种损害。公路路面病害的形式有很多,比如由车辙引起的道路损坏、裂缝引起的路面塌陷、路面局部松动等。裂缝属于危害较大、较为常见的路面病害类型,按照形式划分,裂缝病害包括网状裂缝、延伸裂缝、龟裂、纵向裂缝以及横向裂缝。如果路面发生裂缝,则会影响行车安全和行车舒适性。车辙是导致公路表面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重载车辆反复碾压后易形成路面下陷。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下,沥青路面也容易发生软化,在频繁通车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车辙病害。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雪、雨等因素的渗透,对沥青路面的局部损伤有一定的影响。坑槽、松弛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坑槽病害发生的原因是沥青路面的结构被损坏,路面松散问题严重,造成松散、坑槽问题的发生。由于车速较快,如果坑槽较大则增加行车风险,甚至诱发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路面泛油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其容易降低路面和车轮的摩擦力,影响路面抗滑性,由于公路车速较快, 如果泛油问题没有解决, 容易提升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在公路养护管理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养护措施,确保施工维护的合理性,为行车安全提供良好的依据。

2、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施工理念

在进行公路大中修之前,各施工单位要将施工理念传达给施工队伍,并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施工单位可以积极地激发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大中修项目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首先要明确大中修建设的目标,把握好施工目标,持续优化公路品质,树立良好的形象,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建立和优化风险预警机制,定期评估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以达到预防公路建设质量受到严重威胁的目的,为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遇到的难题,要及时组织召开项目会议,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中修建设单位要明确分工,细化工作,有计划有顺序地进行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

其次,在公路工程维修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必须进行详尽的路面使用和磨损状况勘察,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同时要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进行科学选择以及优化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建设质量安全。在自然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状态会受到其表面温度和气温的影响,同时其内部温度和湿度也会呈现出线性相关的趋势,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保证工程沥青路面结构稳定。

最后,有关的维护部门对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目前,在公路大中修项目中,对于机械设备和沥青的使用,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不影响整个施工进度,相关部门要细化工作,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安排,对工程建设的运输设备进行调配。通过采用新型设备、方法和材料,我们可以显著提高公路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3、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3.1 施工材料、人员、机械设备的监管

3.1.1施工人员的管理

在公路大中修施工中,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首先要确定人员的数量,再根据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工程量的分配,主要参照工程的进度,避免不合理的人员配置,影响工程的进度。同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满足施工人员的技术需求,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场一线人员在实际进行施工前,经相关单位培训,对岗位内容全面进行掌握。一般来说,包含进场前教育、常规教育及其特殊教育等。培训教育内容包含公路施工操作规范与技术实施要点,现场养护隐患及其各岗位风险控制工作,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各岗位职业技能与安全预警工作。

3.1.2施工材料的管理

对于施工材料的选用和管理,必须从物理、化学、性能等方面结合工程实际,以保证其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考察其质量管理体系和信誉,确保其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验收过程应包括对材料的外观、性能和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施工材料要符合图纸要求,按图纸要求进行配比设计,并对配合比设计进行验证。对沥青拌和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分析,严格控制拌和料的质量,确保拌和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1.3 设备上的选取控制

施工设备在选择及控制上,必须以良好的稳定性为基准,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造价,提高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确保整个工程的进度。机械设备应确保其完备,以满足实际需要,具有高效率和完整性,避免由于设备的缺乏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在大中修的施工中,往往会使用到一些大型的施工机械,如压路机、挖掘机、铲车、沥青摊铺机等,需要控制设备数量和性能。在使用大型机械时,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告知周围的环境,同时也要在周围挂上安全警告牌,保证不会因为视线死角而造成安全事故,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公路养护工作的安全水平。因此,在大中修工程中,必须确保各机械的配合,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大中型工程机械设备要有专门的维修团队,对破损部件进行及时的更换和保养,以防止发生故障和意外,使其充分利用。

3.2合理选择技术

针对不同的路面病害,采用的处治技术也各不相同。在开展病害处治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做好现场调研,根据病害类型合理选择处治技术,保证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设计方案要符合现场实际情况,随着施工活动的深入,动态调整设计方案。在项目施工流程中,质量控制工作至关重要,其中包括对路面进行充分压实以增强其稳定性。依照施工现场和技术标准,合理调配沥青等材料的比例,确保混合料搅拌均匀到位。施工全程中,务必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彻底清理施工现场,最大限度地避免杂质对工程质量造成损害,确保摊铺施工的完整性,确保路面层与基层紧密黏合。当发生路面裂缝病害后,需要根据裂缝的危害性进行处治,要先清理干净裂缝处的杂质,之后再填充一些热的沥青或者是改良性沥青,确保裂缝被填满。在该项技术的应用中,也可以借助开槽机、烙铁等工具,把沥青和砂砾的混合物质灌注到裂缝中,然后用烙铁在裂缝表面位置进行封口处理,涂抹一层防水性的材料,提高处治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为确保公路路面维修施工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必须在施工前加大培训力度,以确保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流程进行,全面贯彻各项技术方案。

3.3加强施工质量监督

公路路面大中修施工中,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提升公路维护监管的水平,以确保公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施工的全程要明确好各个阶职所承担的责任,要构筑好完整的管理和工作制度,再配合明确的分工合作,让各个职位的员工负责好自己的部分,并且在人员的安排上预留出一定的意外处理方式,以便在工程进度进行中有工作人员离职时不影响工程进度。同时,验收机制应包括详细的验收标准、程序和方法,确保对工程的每个阶段和部位进行全面、细致、严格的检查。验收标准应明确,基于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以便能够客观评估工程的质量。验收程序应包括计划、组织、实施和报告等环节,确保验收工作的有序进行。验收方法应包括实地检查、实验室测试、数据分析等,以确保质量问题得到准确的评估。建立和实施科学有效的路面检测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措施来加强公路沥青维修监管。进一步完善定期维护的监管机制,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及时更新路面检测设备、加大路面维护管理力度,确保道路畅通。在路面出现病害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路段,确保交通顺畅。为确保沥青路面养护监管质量的提高,必须同时进行细致的养护记录工作,加强对路面裂缝进行处理和修复,避免其继续发展,影响行车安全。

4、结语

公路路面的维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于整个公路工程项目的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公路维修管理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明确大中修施工的目标,必须对路面养护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并在施工全过程中全面贯彻质量管理措施,从施工材料、人员、机械设备进行监管,加强路面大中修施工项目的管理及对进度的要求,发挥公路工程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当地社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忠亮.干线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策略[J].运输经理世界,2020(05):25-27.

[2]梁雨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机理分析及防治研究框架[J].绿色环保建材,2021(0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