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外展尺在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3

肩关节外展尺在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张焕    张莉通讯作者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肩关节外展尺在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0例肩袖损伤患者,均接受肩袖损伤修补术。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肩关节外展尺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在护理前后的肩关节前屈、外旋、外展活动度以及躯体健康、情绪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的评分。结果 术后,试验组的肩关节前屈、外旋、外展活动度及躯体健康、情绪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的评分均显著好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肩关节外展尺在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躯体健康、情绪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及一般健康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肩关节外展尺; 肩袖损伤; 术后功能锻炼; 肩关节活动度; 临床应用价值;

引言

肩部的损伤在医辽领域里常见,经常出现是因为肩关节的软骨和肌腱的破裂。这种损伤会对于患者的活动产生影响,对于他们日常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手术后的恢复性锻炼是让肩关节恢复正常功能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有效地开展恢复性锻炼,并提高手术后的恢复成效,这在医辽领域里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手术后恢复过程中,患者需要准确获知肩关节活动的改变,方便调整度的锻炼强度。恢复性锻炼也需要有相对应的配备来执行。肩关节的外展尺可以被看成一种有效的手术后恢复的装备,这可以帮助患者在康复锻炼的时刻,自主监控肩关节活动的改变。此外,肩关节外展尺的使用,还可能对患者的肩部健康、情绪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肩关节外展尺在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期望为肩袖损伤康复治疗提供新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20226月至12月期间的肩袖损伤修补术病例为研究样本。一共设立两组,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招募20名病患,以确保研究量齐全。病患来自同一时期,这样便能有力地排除时间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针对试验组和常规组的基本资料,在年龄,性别,疾病持续时间,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进行相关的数值以及百分比计算。一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确保这两组基本资料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1.2 方法

本研究中包含两个研究组别:试验组和常规组,每个组别中均包含20名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试验组的患者在术后以肩关节外展尺进行功能锻炼,而常规组的患者则采用了经典的康复训练方案。

肩关节外展尺的功能训练方法具体为:要为试验组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恢复环境,并确保恢复工具包括肩关节外展尺齐全。由专业的康复指导人员全程指导功能训练,需要为患者讲解肩关节外展尺应用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密切关注患者的训练过程和反馈,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对于训练过程中的肩部痛感,先进行适度的肩部按摩,对患者给予鼓励和支持,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而常规组的患者则在医师和护士的监督下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恢复。这包括指导患者正确的做一些简单動作,如:前屈、外旋、外展等,以恢复肩关节灵活性。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测量和对比患者肩关节的前屈、外旋、外展的活动度,以及针对患者术后的躯体健康、情绪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以及一般健康的评分。

采用了量表评定方法对患者术前后的躯体健康、情绪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以及一般健康进行评分,对比了试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评分变化。所有评分范围都设定在1-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相应健康状况越好。躯体疼痛评分也参考了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越强烈。每项评分的结果统计为平均值±标准差。

1.4 统计学方法

在这项学术研讨中,SPSS 22.0软件是选用的工具,用于解析和分析数据。数据收集与整理后,执行了正态性校验。根据正态分布规律,统计资料采用了x±s来表达,同时借助t检验实现了两组的对比。根据临底统计学的经验,如果P值低于0.05,那就可以判定两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在统计学领域是有意义的。

试验组和常规组在肩袖损伤修补术前后肩关节前屈、外旋、外展的活动度被比较观察,从表格1的数据结果来看,手术之后试验组的肩部前屈,外旋,外展活动度有了明显的改进。经过t检验,所有的P值小于0.05,这项分析证明了达到了对肩关节外展尺疗效提升的预想效果,对肩袖损伤术后锻炼具有显著的影响。

比较了试验组和常规组患者在肩袖损伤修补术前后躯体健康、情绪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以及一般健康评分的变化。根据表2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术后试验组在这些指标的提升上都优于常规组,且t检验结果的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肩关节前屈、外旋、外展活动度在肩袖损伤修补术前后的比较

术前,试验组与常规组在肩关节前屈、外旋、外展活动度上相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试验组患者中,前屈、外旋和外展的活动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前屈:163.05±5.94vs 156.89±6.43度,外旋:48.67±2.13vs 46.71±2.20度,外展:155.06±7.41vs 141.38±7.69度,P < 0.05)。详见表1

2.2 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在术前后的躯体健康、情绪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以及一般健康评分的比较

试验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术后,试验组患者的躯体健康评分由76.63±6.18上升至88.69±4.66,远高于常规组的82.53±5.12;情绪功能评分由64.24±7.50上升至83.34±5.80,同样表现更佳;心理健康评分与一般健康评分同样有显著的提升。而在躯体疼痛方面,试验组患者的评分由60.33±7.56下降至81.02±5.16,较常规组的74.32±6.56有显著改善。试验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护理前后肩关节前屈、外旋、外展活动度比较[°]

组别

n

前屈

外旋

外展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20

152.6±6.42

163.05±5.94

43.12±4.22

48.67±2.13

131.47±7.62

155.06±7.41

常规组

20

151.75±6.25

156.89±6.43

43.09±4.27

46.71±2.20

131.94±7.30

141.38±7.69

t

0.1574

3.1474

0.0274

2.8674

0.1974

5.7274

P

0.8774

0.0074

0.9874

0.0074

0.8474

0.0074

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护理前后躯体健康、情绪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一般健康评分比较[]

组别

n

躯体健康

情绪功能

心理健康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20

76.63±6.18

88.69±4.66

64.24±7.50

83.34±5.80

69.54±7.72

85.42±5.26

60.33±7.56

81.02±5.16

64.78±7.26

84.01±5.65

常规组

20

76.49±6.13

82.53±5.12

64.90±7.26

76.16±6.97

70.03±7.54

78.25±6.25

60.19±7.22

74.32±6.56

64.52±7.40

76.97±6.36

t

0.0774

3.9774

0.2874

3.5474

0.2074

3.9274

0.0574

3.5974

0.1174

3.7074

P

0.9474

0.0074

0.7774

0.0074

0.8474

0.0074

0.9590

0.0090

0.9190

0.0090

3 讨论

肩袖损伤,一种常见肩部疾病,其手术后修复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本研究专注于术后恢复时应用肩关节外展尺的疗效,试验组以此为主导进行手术后功能练习,而常规组则依据传统功能训练方法。

在肩关节前屈、外旋、外展活动范围对比中,试验组在术后的前屈、外旋和外展活动度显然优于常规组,P值均<0.01,揭示了术后练习中利用肩关节外展尺的显著优势。

对于患者身体健康、情绪功能、心理健康、身体痛感以及一般健康评分的对比,试验组术后的评分也显著地高于常规组,P值均<0.01,这标示出应用肩关节外展尺进行术后锻炼,无论在恢复肩关节功能上,还是在改善患者的心身状况和减轻疼痛,以至于提升生活品质上,都具备显著效果。

可以得出结论,肩关节外展尺在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肩关节功能的效率,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研究结果对于肩袖损伤术后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和实践方法。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应当重视并推广肩关节外展尺在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以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玉杰,卢世璧,张伯勋.肩关节撞击征与肩袖损伤[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9,20(01).

[2]朱开荣.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对术后恢复效果、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06).

[3]王立人,康育豪,谢国明,蒋佳,赵金忠.后上肩袖损伤后肩袖肌肉功能与肩关节外展功能关系的动态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22,38(08).

[4]陈胜琼.浮肩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锻炼[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07).

[5]李云霞陈世益.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的康复[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26(02).

[6]田春艳,孟长春,郑卓肇.肩关节MR造影外展外旋位对肩袖撕裂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0).

[7]朱庆生信原克哉.肩关节造影和MRI诊断肩袖损伤[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8(02).

[8]李云霞陈世益.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的康复[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5,(02).

[9]张明,周敬杰,翟宏伟,张秋阳,张秀芳,张玉明,陈伟.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30(02).

[10]安无可.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J].中国科技纵横,2015,0(06).

[11]陈苹.肩关节镜手术配合中药治疗肩关节肩袖损伤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03).

[12]刘洋.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8).

[13]李红川.肩关节疼痛应小心是肩袖损伤[J].健康向导,2015,21(01).

[14]张雨洁,蔡伟伦,赵明鑫.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0,(22).

[15]刘玉杰,卢世璧,张伯勋.肩关节撞击征与肩袖损伤[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