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准则下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政府会计准则下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探讨

周东梅

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会计改革被确定为完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的基本要求。完善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可使事业单位财务更加透明,使事业单位运行更加快捷,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服务。所以,事业单位就要基于政府会计准则,分析内部财务管理现状,并给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从而助力事业单位更好发展。

关键词: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思路

引言

为通过健全会计制度,助力政府会计改革,构建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客观情况及其需求的会计体系,国家财务部发布了新政府会计准则,该项准则可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规范,促使事业单位制定更加严格的财务管理要求。所以事业单位就应当在注重新旧准则交接的前提下,动态化调整财务管理措施,确保会计信息与报表内容的精准性,以此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得到规范化、先进化、快捷性运作。

1政府新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旨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制订政府会计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及应用指南和建立健全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实现财务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和可比。该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将更加规范和科学。首先,该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科目设置,使财务信息更加准确、完整和具有可比性。其次,在该准则下,事业单位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后,该制度强调了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披露和公开,使公众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更加明晰。

2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

2.1现有财务管理不科学

一是现行机关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非常强调预算管理,资产购置和配备都是定额管理,同时需要申报资产预算、财务预算以及政府采购预算才可以购置资产,比如采购资产品目未按照采购目录要求申报等。二是会计科目方面,事业单位往往自行随意调整经济科目分类,未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支出。三是在预算方面,存在部分项目预算虚增的问题,导致预算执行进度不达标,预算安排与实际工作要求不相匹配等后果。

2.2内部控制与财务监督不完善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状态都不容乐观,单位内控制度内容过于形式化,使其引导作用难以切实体现,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与事业单位具体情况相背离,所采取的内控措施没能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动态化调整,导致内控工作不能更好迎合单位运行要求。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不具备专项的财务监督机制,也不具备完善的内审监督机制,继而导致其财务管理过程伴随较高的风险,比如事业单位资金配置项目规划不合理,财务管理失控等情况。

2.3财务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从以上内容中,了解到政府会计准则的发布与执行,能促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室制定更加严格的工作要求,然而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未能重视这一点,而是依靠财政厅提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导致其目前所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保证更好迎合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报表的要求[3]。另外,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科室会计核算方面都未能联合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方面的体系,也没能完全结合政府会计准则优化财务管理系统,导致政府会计准则不能在财务管理方面发挥其显著效用。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3.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内部流程

第一是事业单位需要健全政府会计准则,完善会计信息数据处理规范、核算报表规划准则以及财务管理基本环节等,以使这些相关工作能对政府会计准则进行充分执行。在此期间事业单位还需要调整资产管理流程,并考虑到财务科室与资产管理科室之间的良好合作,以规律性时间的信息账账核对以及账实核对,明确资产入账时间以及资产处理时间等,尽早了解财务账目与资产账目之间的差异程度,尽早作出必要的纠偏,保证事业单位资产实体、卡片以及财务账目三者的信息数据完全统一[4]。第二是事业单位应当加大预算管理力度,确保相关工作各项流程都完全遵循预算管理要求,保证预算编制内容与业务充分融合,以整体监督、评价预算过程,促进财务资源得到科学配置与调用。第三是事业单位要尽早完善切合于政府会计准则的信息化财务会计系统,有效衔接资产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及内控评价系统等,以更加快捷性信息数据管理,保障财务信息以及会计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和精准性。第四是事业单位领导要注重对财务报表内容的严格审核,在保证财务报表内容完全切合于专业标准与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对财务报表的充分运用。

3.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为有效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事业单位就要以预算管理为立足点进行思考,建立更加具有长远意义的预算管理策略:一是注意财务管理的科学性。采购资产的申报要按照既定的采购目录要求进行操作;在会计科目分类方面,事业单位要结合工作内容或任务,规划经济支出项目,完善预算清单,继而结合预算开展相关工作,确保预算的落实完全符合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和要求。二是在执行政府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摒弃以往依靠财务厅管理系统的模式,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相应的财备管理系统,使相关工作的落实完全能满足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报表要求。同时根据政府会计准则调整财务管理系统,以使政府会计准则对于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得到切实体现。三是以上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运作,需要以健全的制度作引导,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度内容在完全符合单位目前情况,这样才能使制度的执行过程更有针对性,并保证能与财务管理要求相切合。

3.3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监督

事业单位需要调整内控制度内容,清晰设置财务管理的职责范围,制定授权审批、支付控制、票据和印章管理、会计核算准则等制度,以使其中财务工作更加切合于政府会计准则及其政策。在此期间,事业单位还应当优化财务监督机制,比如内审、财务风险预测和财务报表审核等,以固定时间的内审与风险预测,尽早判定防控财务管理方面的消极因素[5]。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的前提下,调整财务监督科室,安排指定人员参与财务管理监督与审查的业务,并邀请专业审计机构参与内部控制以及财务报表审查,进而为相关工作给出合理建议,以使得到事业单位财务活动规范化、合法化运作。

3.4加快信息化建设

    在平时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财政部门的提出的预算管理信息以及政府会计准则,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方案,总结相关工作项目及其目标等,以使信息系统能够完全切合于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客观情况及其要求。在此前提下,事业单位还必须要注意信息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一体化之间的充分联合,将预算管理一体化线上运作产生的数据进行整理保存,对于预算管理一体化中的线下工作,应当依照政府会计准则,调整原本财务管理系统,特别是要考虑到实时数据整理与财务报表输出等功能,以期更好迎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趋势。除此之外,事业单位需要考虑到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以所有可行的措施为财务信息的安全管理与传输提供条件,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始终完整,以此使事业单位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更加完善。

4结语

在新发展时期,事业单位应当注重对政府新会计准则的深入理解与执行,依照准则提出的要求健全规章制度,调整财务管理流程,加大财务监督力度,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以此为事业单位发展决策输出精准的财务依据。在相关工作中,事业单位也应预想到财务管理思维模式的更新升级属于常态化工作,财务管理科室人员应当遵循不断学习、始终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结合会计政策以及要求动态化调整财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静.行政事业单位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践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4,(02):24-26.

[2]沈颖婵.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J].财会学习,2024,(05):83-85.

[3]宋幼红.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2024,(03):167-171.

[4]雷转芳.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讯,2023,(24):135-137.

[5]谢遵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路径研究[J].会计师,2023,(2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