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的思考和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的思考和建议

王净

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015000

摘要河套灌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节水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河套灌区的农业用水现状,探讨了当前节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通过改进灌溉技术、推广节水作物种植、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有望实现河套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深度节水。

关键词:河套灌区;农业用水;深度节水;可持续发展

引言

河套灌区位于中国北方,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灌溉条件,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水资源短缺的日益严重,河套灌区的农业用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深度节水成为了该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1.河套灌区农业用水现状分析

1.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河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带,降雨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天然水资源储备有限,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用水量逐年攀升,加剧了供需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这种背景下,河套灌区的农业用水不得不依赖于外部水源的调配和补充,然而,由于输水设施老化、水损严重等问题,水资源在输送和使用过程中损失较大,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此外,在春耕和夏灌等关键时期,农业用水需求激增,而水源供给往往难以满足这种短时间内的大量需求,导致水资源短缺现象频发。

1.2灌溉方式落后

河套灌区的农业用水现状中,灌溉方式的落后是一个显著问题,传统的灌溉方法,如漫灌和洪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方法不仅水资源利用率低,还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由于缺乏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设备,农民往往难以精确控制水量和灌溉时间,这不仅导致了大量水资源的无效蒸发和渗漏,还使得作物生长得不到均匀的水分供应,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尽管近年来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在河套灌区的普及程度仍然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不高,以及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1.3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

当前,部分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倾向于种植高耗水的作物,如玉米、小麦等,这些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支持,导致农业用水量剧增。然而,河套灌区的水资源储备有限,难以满足这种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需求,这种不合理的种植结构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可能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由于缺乏节水型作物的种植和推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往往难以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使得节水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2.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存在的问题

2.1节水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部分农民受传统农业观念影响,对节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节水的意识,他们往往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随意浪费水资源,缺乏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节水宣传和教育工作上也存在不足,未能形成有效的节水氛围和机制,这导致农民对节水技术的了解和应用程度较低,难以将节水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2.2节水技术推广不足

尽管近年来节水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但在河套灌区的实际应用中,其推广和普及程度仍然较低。农民对于新型节水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他们往往习惯于传统的灌溉方式,对节水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这导致了节水技术在河套灌区的推广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阻力。

2.3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灌区的水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未能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具体表现在,水量分配机制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调度不够灵活,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和季节性变化;水资源监测和评估体系不健全,难以为节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水资源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紧密,导致管理效能低下。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

3.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的建议与措施

3.1加强节水宣传教育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节水意识和行为直接影响着节水工作的成效。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农民的节水宣传教育,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农村,开展节水知识讲座和培训,让农民了解节水的重要性、方法和技术,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节水知识,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节水主题宣传活动、建立节水示范田等方式,让农民亲身参与节水实践,感受节水带来的好处,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农民的节水积极性,还能够形成人人关心节水、人人参与节水的良好氛围。

3.2推广先进节水技术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高效节水技术应运而生,为农业节水提供了新的途径。针对河套灌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应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这些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水量和灌溉时间,减少水资源的无效蒸发和渗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这些技术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农民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此外,节水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灌溉环节,还应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我们可以推广节水型农作物种植技术,通过选用耐旱、抗病虫害的品种,减少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同时,还可以利用雨水收集、土壤保水等技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3.3优化灌溉方式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水资源浪费和利用率低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等现代灌溉技术,这些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水量和灌溉时间,减少水资源的无效蒸发和渗漏。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频率,确保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优化灌溉方式,我们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4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针对当前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效率不高的问题,我们应积极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节水型作物的种植比例。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推广耐旱、抗病虫害的节水型作物品种,如耐旱玉米、节水小麦等,这些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较低,能够适应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环境条件,通过扩大这些节水型作物的种植面积,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我们还应加强作物轮作和间作的规划,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时间和空间布局,通过合理的作物搭配和种植模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提高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

3.5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

我们应明确水资源管理的权责体系,确保各部门在节水工作中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建立科学的用水定额和分配机制,根据水资源状况、农业生产需求等因素,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浪费。此外,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水资源动态和节水工作进展,推广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用水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结语

河套灌区的农业深度节水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的实施,有望实现河套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深度节水。同时,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河套灌区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孙亚楠,李仙岳,史海滨,等.基于遥感的节水改造下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演变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22,53(12):366-379.

[2]张倩,全强,李健,等.河套灌区节水条件下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8,37(S2):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