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

班利涛

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物资供应中心    715400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各领域的不断提高,家风建设和家庭教育被人们所关注,是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当前的家庭建设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民的教育、道德和文化要求。父母对家风建设缺乏理解、方法和支持;煤矿企业支持家庭式建设,意志薄弱、产能不足、抵押薄弱、战略不明确。矿山企业应在文化引导与支持、搭建混合教育平台、丰富活动体验、社会互动、实践评价与鼓励五个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提升家校协同育人实效。

关键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引言

家风是立足于中华文化根基的家族文化风格和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应代代相传的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家风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式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探索家风建设的时代价值,丰富新时代家风研究的内容,发展家风建设理论的研究视野就显得十分重要。探索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得出新时代家风建设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完善家庭作风建设理论的理论价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用价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新时代家风的特征

1.1吸纳性

一方面,家风建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相传。新时代的家风建设,也是在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产生的。风格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最终成为我国的主流文化。风格,使中国风格的构建更加科学。

1.2创造性

新时代家风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家风观的形成,习近平家风观将家风与党风、政风与社风相结合,包括爱党爱国、清正廉洁、建设和谐家庭、建设和谐社会和坚定理想信念等,将家风观推进到新时代高度,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

1.3创新性

新时代家风创新性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新时期家庭培养的对象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新时代家风触及国家、社会与家庭三个层面,并与党风、政风共同构成当前中国的社会风气。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上升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全社会家国情怀的培育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受到重视。

2新时代家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家风建设现状,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

新时代处在“世界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教育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国家、煤矿企业深度改革,需家庭教育同心同向。但当前很多父母热衷校外培训、“鸡娃”式教育、家长焦虑、父母离异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员工,导致有的员工抑郁、暴力、体质下降等问题。员工的成长,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需优良家风的浸润引导。

2.2家长进行家风建设,缺意识、缺方法、缺支持

家长普遍欠缺建设家风的意识和方法,政府、妇联、社区等对家风建设支持还多在宣传引领、受众范围小的阶段,社会机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绝大部分家庭缺少实践性的、常态的、针对性的家风建设支持。

2.3煤矿企业支持家风建设,意愿不高、能力不够、保障不力、策略不明

很多教师认为家风建设是家长的事,也不具备充足的基本家庭教育知识,更缺乏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能力。大部分煤矿企业没有相应的制度、人员、资源、时间落实对家风建设进行支持,对于怎么支持更是思路不清、策略不明。

3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3.1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家训文化

家训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修身养德、教子养家、和睦相处、立业兴国的内涵。价值认同通过易于理解的家庭座右铭文化来表达和继承。它凝聚了国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以通透的精神力量塑造国人的内心世界,以力量推动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外在行为的规划。风格。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底蕴和人文价值。新时代的家风建设,既要包括现代家庭文化建设的理论要求,又要呈现传统文化的中国语境,在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中创造性地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一代人都在使用前几代人留下的物质、资金和生产力;为此,每一代人一方面在完全不同的情况下继续其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一个完全改变的环境通过改变活动来改变旧的环境。”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家庭文化。“我们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意发展的关系,着力于创意转型和创新发展。”传统的家庭文化随着父权社会和农业文化的衰落而解体,新时代正在重建“家”与“国”的关系良性互动需要我们用观点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去挖掘和解读家族格言的传统文化精髓永不褪色。比如,“忠”的道德观念在新时代仍然应该继承下来,但其本质应该是强调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体现在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上。要不断挖掘和凝练传统成家文化的精神精髓,丰富和拓展其内涵,使其与新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相融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鲜明的时代特征。使新时代家风建设成为保持作风、作风、党风、党风廉政建设的“原动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湿剂”和树立文化自信的“石角”在新时代。

3.2搭建共育平台

培育家风,家校的协同是关键;家校协同,平台搭建是基础。在搭建共育平台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煤矿企业组织的活动,家长不感兴趣;家长关心的问题,煤矿企业回应不够。我们总结多年的家校协作经验,认识到首先必须调研家长需求,列出需求清单,查找策略,组建、培训支持队伍,采取“点菜”和“配菜”结合的方式,根据清单内容,分门别类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家校共育平台搭建重在点、面结合,既有面向整个家长群体的家长煤矿企业、家长会、家长微课堂、煤矿企业微型公众号的“家校共育”栏目等,这些“面”上的栏目重在引领,内容包括亲子教育的文章、短小的教育案例、员工家长撰写的家教日记等,意在传达科学、实用、富有时代精神的家教理念;也有针对家长的个别化需求,组织开展家教沙龙、家长开放日、读书会等“点”上的活动。在沙龙活动中,教师们打破年级、班级界限,根据孩子存在的问题,小范围地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在这样非正式场合中,家长能够有更高的参与度,就遇到的问题或者困难畅所欲言,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有经验的家长、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小妙招,专家及时给出专业分析,这样既有理论引领又落脚于生活实际,家长们受益匪浅。

3.3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往往与家风建设密切相关。没有好的家风建设,就有可能出现不好的政治作风和党风,影响整个社会风气。领导干部只有党风好,才能被人民认可和使用。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好的党派、好的政治作风,才能真正发挥各级国家干部的主导作用,尽最大努力化解国家、社会、家庭面临的各种矛盾,让社会更加和谐。,精神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人民道德品质不断提高,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3.4联动社会力量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家庭、煤矿企业、社会三个教育领域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密切。煤矿企业教育是主渠道、主战线和主课堂,家庭教育是基础和起点,社会教育是平台和支撑。只有三者充分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儿助学的综合力量。开发。现实中,煤矿企业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与合作更多,但都是肤浅的、杂乱无章的、低效的。以家庭作风建设为例,工会、青年团、妇联、青少年发展中心、图书馆等众多社会组织纷纷参与其中。举办形式和内容丰富的相关公益活动,参与活动的家长往往观众少,很多家庭不知道,参与活动的人也少。社会机构需要动员更多的家庭,而很多家庭缺乏活动机会,所以煤矿企业可以发挥关键的桥梁作用,积极联系各种社会机构,告知家长和员工的需求,组织家长和员工自愿参与。时间,活动结束后,收集家长和员工的感受,建立反馈渠道,帮助煤矿企业更好地开展工作。煤矿企业、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人的教育闭环,共同创造孩子成长的教育空间。

结语

分析家风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探究出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家风建设具有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家庭伦理思想、完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理论的理论价值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的实践价值。通过对这两方面价值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价值和重要性,为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价值进行了丰富和补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葛大伟,金桓宇.习近平新时代家风建设观的四重价值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5(01):23-27.

[3]胡书芝,何培.论传统家风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J].江西社会学,2020,40(11):209-216.

[4]康凤云.习近平家风观的形成: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条件[J].江汉论坛,2021,(01):13-18.

[5]李晓辉.家风家教与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的当代融合[J].人民论坛,2021,(33):104-105.

[6]顾保国.论习近平新时代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02):34-44.

[7]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17(02).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9]陈柏峰.乡村基层执法的空间制约与机制再造[J].法学研究,2020,42(2):3-19.

[10]邓正来.法学研究中“中国”的缺位———以“消费者权利”法学研究为个案的分析[J].中国改革,2021(9):38-41.

作者简介:班利涛,1982年9月出生,陕西韩城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企业党建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