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形式下广西边境县高中高三历史备考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新高考形式下广西边境县高中高三历史备考策略探究

岑翠媚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那坡中学  533900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广西边境地区的县高中历史备考策略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基于广西边境县地区高中的教育现状,结合新高考形式的特点,从备考理念、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备考策略,以期为广西边境地区县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广西边境县高中;高三历史;备考策略

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推动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西边境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的影响,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相对滞后。2024年是广西参加的第一届新高考。因此,探究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高三历史备考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广西边境地区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首先,广西边境地区的历史教师数量较少,或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限,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新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掌握不透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其次,由于历史学科在中考和高考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一些学生对历史课程不够重视,导致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较差;此外,一些历史教师可能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再次,县高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在生活中接触太少,历史知识基本都是来自教材,有些历史知识被一些影视节目戏剧化,让学生产生了一些误导;最后,部分历史教师可能只关注课本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和拓展,导致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

二、新高考形式下广西边境高中高三历史备考策略

(一)备考理念的更新

随着新高考模式的到来,历史备考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新的备考理念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积极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与历史解释能力,以期学生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深化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国家大事与社会热点,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复习“两次鸦片战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如为什么中国会在短时间内连续遭受两次侵略战争,这背后反映了哪些问题?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主动思考,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与历史解释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对当今中国的影响,例如这些历史事件如何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何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课程设置的优化

针对新高考形式的挑战,广西边境地区县高中在历史课程设置的优化方面,应充分考虑如何精准应对并充分利用这一变革。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当遵循精简而优质的方针,并非盲目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是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简言之,可从基本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元素入手,创设有价值的情境,以构建清晰的历史脉络和框架,让学生能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鼓励其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问题,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去解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课程设置中,教师还可将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和文化根基,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复习“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课时,教师可通过时间线的方式,展示新航路开辟前后各大洲之间的交流情况,尤其是食物物种的传播路径和影响,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历史脉络和框架。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出发,思考新航路开辟对全球食物供应、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影响。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潜在影响。接着,教师可发出提问,如:“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探险家,你会如何利用新发现的物种资源为当地带来福祉?”通过设置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可结合广西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介绍当地与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习俗。如,当地是否有从外来物种中演化出的特色美食?这些美食如何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等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针对广西边境地区县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群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并构建一套既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又适应本地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由于广西边境地区的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因此可采用问题导向、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和自主性。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优势,丰富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历史知识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复习“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时,教师可先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物图片、影视片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时,可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化成就吗?”“隋唐时期的文化有哪些特点?”等,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接着,教师可将学生科学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主题(如诗词、书法、绘画、建筑等),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整理出该主题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然后,每组需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其他文化主题,如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等,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其历史文化素养。

(四)加强集体备课的力量,重视落实细节

在教师层面要做到团结协作,凝神教研,狠抓落实制定备课计划,采用集体课件和资料,坚持统一备课,发挥备课组集体力量,集思广益。在集体备课中多多从夯基础、提能力、讲方法三方面研究讨论,打造高效课堂。备课组分配任务,精选考题,要求训练题型多样化,各类试题配套使用,力争达到提速度、挖深度、拓眼界的效果。课堂中与课后做好培尖拉边工作,关注尖子生、临界生、学困生,兼顾全体。

在学生层面要以学生主体,勤于反思总结,有的放矢。反复训练学生的答题格式、新型材料题答题范式、学科语言的表达及书写。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做每个单元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定期回归课本,温习课文内容,对课文标题与子标题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订正试卷、做错题本,学会反思总结,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必须做到每周至少两次督促和检查学生复习用书的练习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次高考研讨会中,知道了这样一个公式,布置+检查+反馈+整改+评价+坚持=落实100%,落实计划,落实方法,落实各项工作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综上,新高考形式下,广西边境地区的高中历史备考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更新备考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等策略的实施,可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然而,备考策略的实施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根据广西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有效的历史备考策略,以促进当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祥兴.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历史复习策略研究[J].高考,2019(32):144.

[2]张文雄.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历史适应性教学方式探究[J].考试周刊,2019(55):153.

[3]翟国正.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0(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