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中的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智能电网中的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应用

李成龙

中天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襄阳   430000

摘要:电力企业须对现有的营销管理体系、管理流程、管理方法进行革新完善,建立起可视化管理结构以及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水平和效率。传统电力营销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大众对电力供应服务的现实需求,这要求供电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能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建立一套健全的电力营销管理制度,提升供电公司的电力营销管理经济效益,为其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立足智能电网视域,进一步研究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意义,并结合信息化建设现状,总结了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营销;智能化

引言

电网在智能化发展应用下产生的用户数据越来越多样化,它的管理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从处理数据的体量与及时性价值等角度考虑,传统电力营销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电网的发展形势与用户需求,会给电力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带来较大不便。在此背景下,需要建立与发展基于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通过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智慧用户平台的开发普及,在保障源端数据准确的基础前提下,大幅提升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效率。通过电网与用户的电力流、信息流对换,可及时掌握大量动态数据,从而综合考虑各方需求制定出一种新型高效的营销方式,使管理系统更加便捷有效。

1智能电网视域下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作为电力公司营销的一种重要方式,加强信息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不但可以大大提高电力营销信息处理效率,还可以提高市场营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在电力营销中,相关技术手段不但可以方便地进行查询与检索,还可以避免手工书写带来的错误;(3)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可有效提高各种服务的传输效率,实时监测客户,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效率。

2传统电力营销模式的局限性

第一,信息传递不及时。传统电力营销主要依赖于线下销售渠道,信息传递受限于时空,导致用户对电力产品和服务的了解相对滞后。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传统模式的不及时性显得尤为突出,因为用户已经习惯了通过互联网获取即时信息。第二,服务个性化不足。传统电力营销模式缺乏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深入挖掘,往往采用“一刀切”的销售策略。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愈发迫切,传统模式的固化特征使得电力企业难以灵活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第三,营销渠道狭窄。传统电力营销主要依赖于实体渠道,如营业厅和代理商,这限制了电力企业与用户的直接互动。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这种渠道狭窄的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多元化渠道的需求,而且也难以适应“互联网+电力营销”的新模式。

3智能电网环境中的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

3.1业务链的智能化

应用“互联网+”管理方式能够克服传统电力营销模式中的一些缺陷,实现业务链的“智能高效”。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搭建更集合高效、更融会贯通的系统平台提供了基础,使得不同专业范围的电力业务不再是“并行线、不相交”,而是通过平台的集成功能实现用户数据交叉共享,优化业务逻辑环节、避免重复收资等,提升流转效率;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融入电力营销管理支撑了对用户信息展开多维分析与研判,为业务人员“定点定向”推送服务提供导向,促进电力企业的市场扩展。例如,电力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中,在广泛安装智能设备的基础上,通过线损智慧管理平台与营销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高损线路中功率因数低用户的定向检索,以便业务人员精准检查,督促用户加装或修复无功补偿设备,(1)减少用户力调电费,(2)减小线路损耗,实现用户与电力企业的“双赢”。再如,目前蓬勃发展的新能源充电桩行业,部分充电站点正在试行安装数据联网的有序充电可视化屏。用户可以通过大屏幕直观判断充电桩运行状态、可充桩位等,通过配套的手机App有序排队充电并可实时监测车辆充电信息,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压缩了充电桩运营企业的运维成本。此外,其更大的应用价值在于当有序充电屏广泛安装普及、形成全域网络后,可以对用户充电信息进行大数据联网分析,根据用户的高频充电地点、平均充电里程、电池充电参数、充电偏好等信息将站点充电优惠、电动汽车销售等活动定向推送受用用户,拓展充电服务市场,实现业务方面的“智能高效”。

3.2负荷预测的智能化

一套完善、理想的电网系统应满足“发、输、配、用”的相对平衡,用电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电网运行不稳定或非经济,因此电力负荷预测已经成为电力营销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预测体系中,重点关注对历史用电数据分析和模型化的推导预测,从总体上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预测效果。然而,用户群体用电量变化规律并不一致,对用电量的影响因素也很多,这对固定化模型的推导模式造成一定干扰,因此,用电负荷预测结果未必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未来负荷状况。负荷预测的智能化就是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电力负荷预测系统中,考虑用户发展规模、不同时间维度等综合条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用电负荷状态进行全面预测。在此基础上,将用户用电行为的变化因素考虑进去,使电力负荷的预测更加具有针对性、准确性,使电力营销体系更加“智能全面”。

3.3信息保护的智能化

用户及企业生产的隐私信息关乎用户权益与企业运营机密,对于每家企业来说,信息保护都是相当重要的领域,一个完善的电力营销体系也应当具备。在互联网技术普及形势下,不法分子可能利用网络技术盗取电力隐私信息从而获利。所以,电力企业应投入专项资金组建信息安全组,构筑内网办公及业务网络,隔绝病毒与木马文件。同时,可利用视频监控与人脸识别技术,通过监测系统智能化研判来自非工作人员的社会工程学攻击,保护企业及用户的信息安全。

3.4建立健全电力营销管理体制

信息化电力营销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建设中,需结合现有技术和设备,不断优化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将信息化的优势融入电力营销机制,提高电力营销的效率。同时还应保持对市场的密切关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对当前的信息化电力营销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电力市场的营销效率,推动电力企业高效、持续、稳定发展。

3.5积极引进并应用先进的电力设备

部分供电企业因缺乏创新意识,使用的电力设备相对传统,老化程度较高。在与先进设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前提下,传统电力设备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高性能需求。为解决此问题,供电企业需加强引入电力设备,提高电力服务质量,进而促进电力设备的高效运作。在此过程中,可打造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电力设备系统,统筹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管理方面的缺漏,提高管理质量。

结束语

智能电网背景下信息化应用于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建设,是电力企业优化生产和管理形式,实现企业改革创新的重要形式,能有效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认识到自身在信息化营销管理中的不足,进一步创新企业的营销管理理念,加大营销资金投入,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推动电力企业的稳定持续、安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花瑞,刘晓敏.供电营业厅客户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方法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3):40-52.

[2]邴冰.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现状及其策略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22):442-442.

[3]郑棉锋.浅谈用电营销管理的现状及建议[J].科学与信息化,2020(22):177-177.

[4]高胜男.电力营销稽查机制的管理与建设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20):2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