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河道整治的技术策略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水利河道整治的技术策略与应用

赵新峰

身份证号码:321283198810154022

摘要:水利河道整治在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技术策略的应用,不仅优化了河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还增强了防洪减灾能力,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修复技术策略融合多学科方法,增强了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结构性整治技术策略通过河道稳定与流域管理,提升了洪水控制与干旱防御的效率。本文分析技术策略并展示其在具体河道项目中的应用成效。

关键词:水利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技术;洪水控制

1.水利河道整治的技术策略与应用的优势

1.1 促进河流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水利河道的整治过程中,生态平衡的维护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衡量水利河道整治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之一。通过生态工程手段,模仿自然界的流水系统,采取适当的人工措施修复河流生态,不仅有助于恢复水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也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提升。例如,河道边坡的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栽植本地植物,增强了河岸的稳定性,同时提供了野生动物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促进了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至关重要的是,采取保护和修复并重的策略,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影响的最小化。

1.2 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探讨水利河道整治对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贡献时,彰显了整治行动的多重益处。通过精细设计的河道整治方案,不仅能有效降低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威胁,还确保了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保障了地区居民的安全与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河道的科学管理与恢复,可以显著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增强其对洪水的自然调蓄功能,这对于减轻突发性洪水灾害的影响尤为关键。此外,通过在河道整治中采用现代化技术与综合性管理策略,可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支持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用水的需求,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有效的河道整治措施,还能够恢复和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种以综合性、生态化为导向的河道整治模式,展现了现代水利工程不仅仅是关注洪水防控的传统职能,更加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现了现代水利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通过这样的整治活动,河道不再仅是简单的水流通道,而是变成了一条集防洪安全、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生命河流。

2.水利河道整治的技术策略

2.1 生态修复技术策略:结合物理、化学与生物工程技术

在水利河道整治领域,生态修复技术策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种策略深入融合物理、化学与生物工程技术,旨在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与功能。通过物理方法,如人工湿地的构建,可以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化学手段则侧重于通过添加必要的化学物质来调节水质,例如使用石灰调节酸碱度,确保水环境符合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此外,生物工程技术如植物种植,利用植物对特定污染物的吸收与转化能力,不仅美化了河道环境,更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复原能力。这三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实现河道生态平衡与可持续性,强调对自然元素的尊重与合理操控。如生态护岸技术,整合了物理植被与生物构筑的策略,既稳定了河岸,又加强了生态廊道功能,促进了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技术通过植物的根系加固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也对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构成积极影响。此外,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种植具有较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增强了河道底泥与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速率,进一步改善了水体环境。

2.2 结构性整治技术策略:河道稳定与流域管理

河道的稳定性与流域的综合治理是水利河道整治中至关重要的技术策略。在整治过程中,采用结构性措施可有效防止河床侵蚀,减缓河势变迁,同时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体实施时,加固堤防以及引用曲流槽、导流堤等工程建筑物,可以引导河水流向,控制河流泥沙运动,确保河道结构的安全稳固。此外,适度的人工干预还能够降低洪水灾害的风险,恢复河水对周边地区自然灌溉的功能,从而使得河道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协调。在流域管理方面,通过科学规划,实施流域上下游的综合治理。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背景及经济发展水平,依据综合流域管理原则制定治理方案,协调上下游之间的水资源分配与利用,包括实施联合防洪、建设水库群及调水工程等。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流域整体的生态质量,还能为河流沿线居民提供长期稳定的水资源支持,发挥流域水资源的最大经济效益,并有力地推动了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

3.水利河道整治的技术应用

3.1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与提升

在水利河道整治的重要技术应用中,恢复与提升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不仅关乎河流生态平衡,更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采用综合治理手段,使得河流再次成为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同时保障了水质的纯净,确保人类能从中获得清洁的饮用水资源。此外,河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包括调节区域气候,改善环境质量等,这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河道治理而言,需要深入研究河流的自然属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结合生态工程技术,比如生态护岸或是湿地恢复技术,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人为干预。这样的干预不仅改善了河流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还提高了河流的自净能力,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显著的好处。恢复和提升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实践表明,河道整治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精准的治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2 灾害风险管理:洪水控制与干旱防御

在水利河道整治的实践中,灾害风险管理作为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承担着防洪、抗旱的重要任务。科学规划和运用相应技术,能够有力地控制洪水和缓解干旱带来的影响。当前,多元化的管理手段逐渐取代了单一的防洪或蓄水设施建设,例如,通过构建生态型蓄洪区和利用先进的监测预警系统来实现洪水的有效管理,同时对流域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调控,以强化对干旱的抵抗力。水利河道的定期疏浚和加固堤坝也对减少洪涝灾害具有直接效果,而在旱季,则注重通过修建水库和水坝来调节河流流量,保证水资源供应与生态需水的平衡。不仅如此,河道整治过程中的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生态工程措施,也在增强流域抵抗自然灾害方面起着辅助作用。这一系列技术与策略的综合运用,标志着水利河道整治在灾害风险管理方面的深入与创新。如此协同的管理措施,不仅能够降低极端气候条件下可能发生的灾害风险,同时也是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有益尝试。在未来的水利河道整治实践中,灾害风险管理仍将是科研和实践探讨的核心内容之一。

结束语

水利河道整治在促进河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多元化技术策略和系统化应用,为防洪减灾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坚实基础。各类技术的应用和优化整合,确保了河道治理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迈向了和谐共生的治水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陈春梅, 刘国钧, 陈敢峰, 生春新, 鞠俊. 生态清淤、淤泥固化技术在城区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 治淮, 2022, (02): 43-44.

[2]黄春芸. 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措施探讨[J]. 价值工程, 2022, 41 (04): 47-49.

[3]秦蕾. 生态水利工程在河道整治上的应用[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1, 27 (12):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