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合作—生成基础上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对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探究—合作—生成基础上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对策探析

黄幼卿

揭阳市揭东区梅岗中学   邮编:515500

摘要:新课改对当下教育活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具体要求就是更加关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成长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当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改革的具体需求。基于此,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诞生的“探究-合作-生成”教学模式成为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契机。本文简要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提出探究-合作-生成理念指导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探究-合作-生成;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教学

引言:"探究-合作-生成"是一个整体的教学模式,将"探究"、"合作"和"生成"三个要素有机结合,以求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实现全面发展。探究-合作-生成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学习,能够充分彰显学生主体性,成为教育改革新时期,深受广大教师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但仍有许多教师对探究-合作-生成的整体教学模式理念理解有所偏差,如何推动探究-合作-生成教学理念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课题。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首先是部分教师忽略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一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维影响较重,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点还是在于提升自身学习成绩。忽略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只关注学生理论文字知识的掌握情况。

其次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氛围沉闷。一部分教师为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学生能够正常学习掌握物理知识内容,往往会以较为严肃的态度面对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发自内心对学习活动产生抵触心理。

最后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脱离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一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时,忽略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做到物理知识的迁移应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也不符合探究-合作-生成的指导理念。

二、探究-合作-生成理念指导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自主探究思考,发现物理问题

探究-合作-生成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物理问题。提倡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调查研究,探索解决方法的形式,自主参与到实验学习过程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我国古人很早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只有当学生真正产生认知冲突,产生对物理现象的疑问之后,才愿意主动投入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学科来源于生活,基于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各种物理现象的思考而产生。因此,可以说物理学科的大厦也建立在人们对生活现象疑问的基础上。初中阶段,学生也是首次接触物理学科,第一次以物理科学的角度尝试看待并理解世界。初中物理教材的设计,也大量涉及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当学生尝试使用物理学科的视角看待世界之后,会发现物理知识内容经常与自己以往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性认知产生冲突,进而产生主动探索学习物理知识内容的动力。以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七年级上册有关“熔化和固化”的知识内容为例:教师为学生举出蜡烛燃烧过程的例子,要求学生思考沥青加热后形成液体,是否符合熔化标准?学生经过思考后,一致认为氢气燃烧后形成液体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此时教师明确告知学生;氢气燃烧并非熔化现象。与学生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性认知产生激烈的冲突。学生通过合作搜集相关资料,依然不明所以。教师此时可以适当提示学生回归课本,学生可根据课本内容发现,氢气燃烧虽然产生液体,但已经不是原来的物质,因此不能称之为熔化[1]

(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参与其中

合作学习是基于探究-合作生成理念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最关键步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从其他人的角度深入思考学习相应的问题,产生思维交流碰撞的火花,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可能性。合作学习还能实现不同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先进带动后进。对于教师而言,能够减轻一定的教学压力,对于优秀学生而言,帮助同学的过程,也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对于学困生而言,切实学习掌握对应的知识内容,提升学习能力,实现三赢局面[2]

初中物理教师想要组织开展合作型学习活动,首先要为学生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初中生在长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由于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的不同,必然形成不同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为学生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的重要性,能够对最终的教学成果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教师必须深入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实现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配置。教师为学生划分的学习小组,应当基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因此,小组内部的成员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独特优势。小组之间的学生则应当保证整体水平不能相差太多,确保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3]

教师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考虑学生学习小组的划分。首先是学习能力,作为科学小组划分的基本依据。每个学习小组中都应当存在一个学习能力足够强的学生,确保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是性格特点,每个学习小组中,都应保证有一些活泼开朗的学生,从而充分活跃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氛围。同时,阳光开朗的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带动某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讨论的过程之中。最后是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对于人类的思考方式也带来显著的差异。男生的思维方式通常更具有跳跃性和活跃性,而女生的思维方式相对而言比较严谨,所以通过男女生之间的合理搭配,可以确保合作实验活动的质量。

(三)生成实验结论,推动观念革新

完成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后,物理实验活动应当正式启动。学生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实验安全操作标准和要求,确保实验活动的安全性。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实验示范视频,或是亲自动手示范标准的实验过程。当学生都能够根据教材、视频和教师示范,将基本流程烂熟于心之后,再正式开始分组实验活动。实验过程中,教师也不可以游离学生之外,而是积极巡视,对学生的实验活动或是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出及时的指导,确保学生小组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实验活动完成后,教师还应当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选举出一名代表,作为本小组的实验汇报代表人。教师邀请几位代表人分别到讲台上描述本组实验过程,提出最终的实验结论,并由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打分活动,作出最终的教学评价,积极应用鼓励性质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合作-生成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具体学情、实验内容、学生身心特点等不同因素,灵活指导学生,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参与物理实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郑小龙.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学周刊,2023,(26):45-47.

[2]施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4):73-75.

[3]谭德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科幻画报,2023,(06):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