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非洲猪瘟防控难点及对策建议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基层非洲猪瘟防控难点及对策建议分析

张忠良

泸县农业农村局  四川 泸县  646100

摘要:本文围绕基层非洲猪瘟的防控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目前,基层非洲猪瘟防控面临的主要难点包括防控体系不完善、市场流通加快、生猪复养难度较大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难题,文中建议加快基层防控体系建设、加强调运监管和疫情排查报告、落实防控技术指导等措施,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非洲猪瘟防控体系,降低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与传播风险。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难点;对策建议

非洲猪瘟(Infection with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猪病毒性疾病,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由于疫情的复杂性及其对生猪产业链的巨大影响,基层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基层防控非洲猪瘟面临的主要难点,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养殖户及相关利益方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共同推动基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基层非洲猪瘟防控难点

(一)防控体系不完善。非洲猪瘟在基层防控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难点是防控体系不完善,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信息共享和传递机制的缺失。在基层,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导致非洲猪瘟的监测、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达给每一位养殖户,这大大降低了疫情早期发现和初期应对的效率。其次是防控资源分配也存在明显问题。一些地区由于财政预算有限,无法购置足够的防疫物资和设备,使得一旦疫情发生,就难以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1]。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角度看,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各级都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但在具体实施层面,特别是在基层,政策落实和资金支持往往不能及时到位。从微观角度看,基层防控力量薄弱,对养殖户的科普教育和技术指导不足,加之,基层养殖户规模小、分布散,这给疫情的监测和防控带来了额外的难度。

(二)市场流通的加快。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猪肉及猪肉制品市场流通加快成为了一个显著的趋势。加快的市场流通意味着猪肉制品从生产到消费的链条变得更加复杂和快捷,猪肉制品跨区域、跨国界的运输和销售变得日益频繁,这种快速流通机制虽然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也极大地增加了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具体而言,猪肉制品在加工、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病毒的污染,若防控措施不到位,就极有可能成为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传播的媒介。造成肉制品市场流通加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消费者对肉制品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一些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人们对肉类消费的增加促使了肉制品市场的扩张和流通速度的提升。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也为肉制品的快速流通提供了便利,现代物流技术和冷链运输系统的应用大大缩短了肉制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提高了流通效率,然而,这些因素在促进肉制品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传播风险,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三)生猪复养难度大。在非洲猪瘟疫情之后,生猪的复养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非洲猪瘟的暴发导致大量生猪死亡或被扑杀,给养殖户带来了沉重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重启生猪养殖业务,养殖户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养猪业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包括购买种猪、建设或升级养殖设施以及防疫设备的投资,然而,由于前期疫情导致的损失,许多养殖户的资金链紧张,难以承担复养的经济压力。此外,非洲猪瘟疫情地传入,也提升了养殖行业的生物安全标准和要求,为防止疫情再次发生,复养过程中必须实施更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这又增加了养殖的成本,也提高了养殖的技术门槛,许多基层养殖户缺乏实施高标准生物安全措施的技术经验和经济能力,使得复养工作变得更加困难[2]

二、防控措施

(一)加快防控体系建设。保障动物防疫经费。各级政府务必将动物疫病防治纳入本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中,将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公益性事业经费支出。健全部门责任体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农业、发改、财政、卫计、公安、交通运输、林业等部门要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加强畜牧兽医力量。机构改革后,畜牧兽医管理职能弱化,基层工作相对滞后,加之,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业务素质不高,亟待增加新鲜血液,适应新形势的动物卫生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软、硬件和基础设施,满足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开展需要。

(二)加强调运监管和疫情排查报告。加强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检查监管。适时掌握非洲猪瘟疫情情况,清楚疫情流行现状,严禁疫区所在地区调运生猪及生猪产品进入;在毗邻接壤地区设置公路临时检查站并加强值班值守,逢车必查,严禁非洲猪瘟疫区相关易感动物和动物产品调入,一经发现,立即扣押并做无害化处理,并追究相关单位、人员责任。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督促养殖场(户)和生猪屠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按规定申报检疫,配合做好移动监管;建立健全活畜禽承运车辆监管制度,车辆凭动物检疫证明承运,督促做好装前卸后清洗消毒,消除运输工具传播疫情的风险。加强疫情排查和报告。指导辖区内生猪养殖场(户)、生猪屠宰场(点)、无害化处理场等开展全面排查,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的,按程序报兽医主管部门。

(三)落实防控技术指导。为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加强对养殖户的防控技术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措施涉及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训,旨在增强养殖户的疾病识别、预防和应对能力。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培训班和现场演示等形式,向养殖户普及非洲猪瘟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的最佳实践,例如:指导养殖户如何正确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包括设立洁净区和污染区、限制外来人员和车辆的进入、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养殖户学会如何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在发现疑似病例时,如何立即上报并采取隔离措施以减少疾病的传播[3]。为落实技术指导的实效性,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如:手机应用程序、在线视频和社交媒体平台,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更新信息。这些平台可以使养殖户随时获得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指南,同时,也便于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寻求专家的帮助,从而获得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通过深入分析基层非洲猪瘟防控的难点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我们可以看到,有效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协同合作,从加强养殖户的防控技术指导,建立快捷有效的疫情上报机制,到注重科普教育与考核,以及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每一措施都是构建坚固防线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迟海辉.非洲猪瘟防控[J].畜牧业环境,2021(8):46.

[2]宫婷.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难点与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7):14.

[3]喻明辉.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难点与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