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治疗中如何合理应用兽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猪病治疗中如何合理应用兽药

田希平

泸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  四川 泸州  646100

摘要: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药在猪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合理应用兽药不仅能有效控制和治疗猪病,还能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本文主要从兽药的分类及作用、合理应用兽药的原则,以及兽药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养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兽药使用指导,以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猪病治疗;兽药应用;兽药分类

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猪病治疗是保障动物健康、提高生产效率、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兽药的正确应用对于控制疾病的蔓延、减少经济损失及保护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兽药的不当使用不仅会导致疗效不佳,还可能引发抗药性、残留问题及不良反应,给公共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探讨如何合理应用兽药,提高兽药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已成为当前畜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分析兽药的分类及作用、提出合理应用兽药的原则,并针对兽药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以便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一、兽药的分类及作用

兽药的分类及其作用在现代畜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通过对疾病的有效预防与治疗,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兽药主要可以分为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消炎药、疫苗等几大类,每种药物针对不同的疾病有着特定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抗生素作为广泛使用的一类兽药,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或直接杀灭细菌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过度或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治疗效果,抗寄生虫药用于防治动物体内外的寄生虫感染,包括内寄生虫如线虫、吸虫和外寄生虫如跳蚤、虱子等,这类药物通过干扰寄生虫的代谢过程,使其死亡或排出宿主体外,消炎药则主要用于缓解动物由于炎症引起的疼痛、红肿等症状,分为非甾体抗炎药和皮质激素类,其中非甾体抗炎药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来减轻炎症反应,皮质激素类药物则通过模拟动物体内皮质激素的作用达到抗炎效果,疫苗是通过激活动物免疫系统对特定疾病产生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发生的生物制品,是畜牧业中重要的预防措施,有效避免了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1]

二、合理应用兽药的原则

在畜牧业中,合理应用兽药是确保动物健康、预防疾病传播、保障食品安全和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合理的兽药应用原则要求精确诊断疾病类型和原因,这是科学用药的前提。动物疾病的治疗应基于兽医的专业诊断,明确病因后选择适当的兽药,例如:针对细菌性疾病应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而对于病毒感染,则可能需要使用疫苗预防,除此之外,合理应用兽药还要求严格遵循药物说明书中的用药剂量、用药方式和用药频率,过量或不足都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残留问题,进而影响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使用时还应考虑到动物的种类、年龄、体重和健康状况,以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其次,合理的兽药使用还强调预防优先的原则,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疫病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规划疫苗接种计划,可以有效预防多种疾病,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同时应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如定期清洁消毒、合理饲养密度、保证饲料和水质,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在使用兽药时,还应注意监控药物残留,遵守兽药禁用期,确保动物产品的食品安全,通过实施这些原则,不仅可以提高兽药的使用效率,减少药物残留和抗药性问题,还能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环境安全[2]

三、兽药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抗药性问题

在兽药使用过程中,抗药性问题是一个日益严重的挑战,它指的是经过反复或不当使用兽药后,一些病原体对这些药物逐渐产生耐受性,导致同类药物在未来的治疗中效果下降甚至失效,这种现象不仅减少了治疗动物疾病的有效手段,还可能导致疾病在动物群体中的传播,进一步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抗药性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兽药的不合理使用(如使用不足剂量、不完整疗程、不恰当的选择药物等)、过度依赖抗生素进行疾病预防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等[3]

解决抗药性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要的是合理使用兽药,包括根据病原体的确切诊断选择合适的药物,使用推荐剂量和疗程,避免无谓的抗生素使用,养殖户和兽医应采用综合疾病管理策略,如改善养殖环境卫生、加强动物免疫力、实施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以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在政策和监管层面,需要加强兽药使用的监控和管理,限制或禁止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的使用,推动合理用药教育和培训,同时鼓励和支持新兽药的研发,特别是非抗生素类的替代品,以丰富治疗工具箱,减轻对现有抗生素的依赖。

(二)兽药残留问题

兽药残留问题是指在畜禽体内或其产品中,如肉、蛋、奶等,残留有兽药及其代谢产物,这些残留物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这一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因为兽药残留不仅影响动物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增加

[4]

为了解决兽药残留问题,需要采取多项措施,要加强对兽药使用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养殖户正确使用兽药,严格遵守药物的使用剂量、方法和安全期限,包括提供兽医的专业指导、加强兽药使用培训和教育,以及实施兽药使用记录制度,以便于追溯和监控,同时加大对兽药残留检测的投入,利用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监测动物产品中的兽药残留情况,这既包括在屠宰和加工环节的抽检,也包括在市场流通环节的监测,以确保达到食品安全标准。

(三)兽药不良反应

兽药不良反应指的是在使用正常的兽药剂量下,动物出现预期之外的负面反应或效果,这些反应可能对动物的健康造成暂时或长期的不良影响,这种现象在兽药使用中并不罕见,其原因可能涉及药物本身的性质、动物的特定情况(如种类、年龄、健康状况等)、用药方式和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例如:某些动物可能对特定的兽药成分过敏,表现为皮肤红斑、肿胀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或者因为兽药的药理作用导致动物出现脱水、电解质失衡、肝肾功能受损等问题[5]

针对兽药不良反应的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以最小化其发生的风险,首先要加强兽医对兽药使用的指导,确保按照正确的剂量、途径和疗程使用药物,同时考虑到动物的种类、年龄、体重和健康状态等因素,个体化制定用药方案,兽医和养殖户应提高对兽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建立兽药使用和监测记录,及时发现并报告不良反应事件,以便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与此同时,要推广使用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兽药,鼓励研发和应用新型兽药和非药物性疾病预防控制技术,如提高养殖环境卫生、加强动物免疫力等,减少对传统兽药的依赖。

结束语:合理的兽药应用不仅关系到动物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些挑战,养殖业者、兽医和相关监管机构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用药指导、监控和教育,以及推广安全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兽药不良影响,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林苹.中兽药在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J].畜禽业,2021,32(6):102,104.

[2]高来春,刘磊,张鹏.中兽药制剂在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中兽医学杂志,2023(06):13-15.

[3]袁军.猪病治疗中正确合理使用兽药研究[J].今日畜牧兽医,2023,39(02):100-101+118.

[4]黄永强.生物兽药与中兽药制剂在猪病防治中的联合使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10):171-173.

[5]黄敏繁,于滢,李文凯,等.中兽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创新发展研究[J].饲料博览,2022(03):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