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习题设计贯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习题“天堑变通途”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历史习题设计贯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习题“天堑变通途”为例

丁娜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

摘要:本文借助“天堑变通途”的习题设计,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迁移,从而逐步提升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和学校都会在这样的尝试中推进教学评的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习题设计;核心素养;培养

教学相长,唯有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才会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而现实中我们总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会应用,果真如此吗?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是真的懂了还是似懂非懂,以及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应用。

历史学习的效果同样可以借助习题设计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变化情况并最终学会学以致用,内化成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接下来我就以“天堑变通途”的习题设计结合上海中考还有学生实际状况展开说明。

1、教育理念的支撑

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习题设计作为历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同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育人职能。在习题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题目的诸多环节中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在习题训练中渗透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由外至内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本题在分析天堑变通途的前提条件后引导学生思考,曾经的障碍险阻演变成畅通无阻的坦途,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着力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树立学生家国情怀的素养。

2、教学实践的需要

在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的教与学的五年实践过程中,最初阶段初中教师还是以高中课程标准作为参照依据,立足国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来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2022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问世以来,尤其是在新中考背景下,更加侧重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虽然在日常教学中贯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常态,但是在习题设计中如何做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依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而我们学校是区内规模最大的公办初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如何通过有梯度的题目训练来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的同时做到循序渐进的提高,并能够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是我们想要通过习题设计来解决的问题。本题选材就是立足实际,选取不同时期的桥梁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武汉长江大桥、青藏铁路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港珠澳大桥、上海的杨浦和南浦大桥、中铁大桥局在越南、南非、摩洛哥等 20 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承建的40多座象征沟通和友谊的桥梁,看似孤立的例证,但却隐含着中国现代化发展建设的轨迹。

3、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题设计时关注学生从表层学习到深层学习的转化,如果学生可以灵活自如地应对不同层级的题目,说明学生已经达到了深层学习的效果,对于掌握程度有所欠缺的学生则需要继续通过相应难度层级题目的训练来进行弥补,有梯度有层级地循序渐进,从而实现学习的真正内化。比如学生完成第一步对五项内容分别是哪几个时期的分类后,要继续深入了解这些成就的相关信息并做出解答,为了引导学生全面完整分析,我们在设计时有意识地进行示范,给学生搭建可以学习借鉴的支架,助力学生顺利完成习题要求。在渗透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助力他们考试成绩的提高。

4、教师命题能力的提升

学生在模仿失败后我们不断引导他们根据示范内容找出主要的知识点,从时代发展还有现实的角度来认识所给的五个材料,学生逐渐茅塞顿开,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其实在习题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打磨,不断尝试,推陈出新,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大家在出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可以训练发展的空间,结合中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不断充实题目的内容,反复推敲设问的策略,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斟酌、揣摩、商量、探讨,群策群力,在自主的氛围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开诚布公、敞开心扉,把我们的习题深入优化,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进步的高度负责,也是对教师自身命题审题能力的极大挑战和历练,在开放的氛围下默默提升教师的功底、素养和能力,这本身也超越了我们设计习题的范畴。

5、学校习题设计的完善

学校为落实“双新”“双减”,让学生在个性化作业中提升学习效能,保护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潜能,立足国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来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尤其是在新中考背景下,更加侧重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虽然在日常教学中贯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常态,但是在优化历史学科习题设计中如何做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依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而我们努力则是通过有梯度的习题设计来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的同时做到循序渐进的提高,例如本题在学生完成了学习模仿后我们尝试引导他们进行学习迁移,谈谈你对“天堑变通途”的认识,既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条件又有理有据,既拓展学生的认知又深入探求学习的深度,既考查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又检测学生学以致用的素养。通过设计探索也为教师提供“为学而教”的路径依循和理路,提升习题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能力,在“教-学-评”一体化视角推进习题优化的进程,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长足发展。

本题覆盖了中国历史第四册教材所学内容,既涉及到基础部分,又涉及到应用和论述部分,基础知识在于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在题目中充分体现。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从基础到应用到论述掌握的相对比较扎实,对能力素养的要求实际上也体现在对检测时间的掌控上,很多学生是要不断操练强化的,关于学习内容的应用上部分学生还需要反复进行强化,部分学生看上去会的,但做下来错误比较多,漏洞百出,尤其是学生感觉会的不一定能做出来,能够做出来的也不一定能做对,答案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教师的及时跟进指导尤为必要。而谈谈对“天堑变通途”的认识是开放性论述题,要求学生不仅知道所学的知识点,还要在特定背景下展开论证说明,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解答题目有理有据,理解和论证能力也随之提高,题目的特色之处也极大促进了学生素养的培养,值得借鉴推广。

通过类似习题的反复训练后,我们发现学生们都有所进步,只是重视程度高的学生进步更加明显,很多本来无所适从的学生逐步习得了这种示范模仿的学习方法,而那些很容易模仿的学生早已掌握了灵活迁移的技能,大家在训练中提升,在学习中分享,在探讨中切磋,在迁移中领悟,这样的习题设计和训练无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裨益无穷。而我们的努力也正是试图通过习题的设计帮助这些学生在目前的层次上能有所突破,其实在反反复复的练习后我们也清楚的意识到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有限而且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群体,即使我们尝试更多的策略方法都不见得有效果,当务之急依然是如何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而不是习题训练提升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习题设计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学习层级的学生进行配套习题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借助习题批改及评讲、订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习题设计。梳理历史学科习题设计环节,构建完整的习题训练体系,推进教学评的实践,有计划有策略地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我们的研究其实才刚刚开始,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