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活”起来  身体“动”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大脑“活”起来  身体“动”起来

赵俊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城东新苑幼儿园      211500

【案例背景】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指幼儿每天从入园直到离园的全面活动,而一日活动中的每项活动,都是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都应具有教育性。《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到了中班,幼儿的动作发展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升,面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孩子也有更多的想法。作为老师我们要关注孩子在一日活动中出现的变化,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将适宜的教育策略运用到与孩子共同学习探讨的活动中去,将游戏的自主权和话语权交到孩子手中,使幼儿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

【案例描述】

案例一:晨间游戏,我做主

晨锻音乐声响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手环来到想对应的场地,我们综合区的材料比较多而杂,有拿垫子、有拖木梯、有拿锥桶、有拿拱门等,星星问:“老师,我想拿一个鞍马放在这里,可以吗?”“当然可以”我回应到,这时萌萌跑过来“老师,大班哥哥姐姐拿了二个大的安吉箱,我们中班可以用一个吗?”,“可以”我一边摆放木架一边回应到,在随意的组合中摆放好幼儿锻炼的场地,中班的孩子们也开始了晨锻。

案例分析:

陈鹤琴先生说:“我们教师的责任,是在从旁指导儿童,怎样研究,怎样思想。越俎代庖,是教学中的大错。”关于晨间器械的摆放,对于中班有经验的儿童而言,教师的摆放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想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多地倾听儿童,了解儿童的想法。

1.集思广益探游戏

游戏前,我们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询问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并与幼儿探讨材料的摆放和玩法。提醒幼儿在选择器械上要考虑到锻炼身体上肢、下肢、全身运动等多种活动,幼儿开动脑筋能想到什么器械可以跑,什么器械可以爬等等。

2.场地布局初设计

根据选择的游戏材料和数量在纸上画出来,亲自设计计划书,用游戏材料布置游戏场地,进行试玩和调整。幼儿在自己设计的游戏中,不仅能获得不同的经验,也给他们的想法有了提升的机会,也让我看到小小个头大能量,她们能有合作的意识,一个人完成不了的事情。《指南》社会领域教育建议中提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

案例二:器械操创编,我能行

运动会每班准备一个器械操时,老师带孩子们面对面站着,嘴巴里不停的念叨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只见辰辰抓着两个花球不停的拍打着,没有跟着老师的动作、节拍一起做操,栎栎不停地喊“老师,辰辰没有跟着一起做”。老师走过去问:“辰辰为什么不跟着一起做?”,“我不想做,太难了”辰辰撇嘴说,那你觉得怎么做不难?“我喜欢跳起来、还可以转一转”辰辰说着,旁边的小林也嘀咕着:“我想一个手举着一个手放在身后跳”,队伍里的声音越来越大。原来,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那我们怎么做?小萌说到:“老师,我有好办法,我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动作做出来,我们看谁的动作最受欢迎,怎么样?”,我问到:“那我们怎么记录,谁记录?”小满说:“老师,你不是有手机,你可以帮我拍下来,我们一起看”,“可以,可以,我们看视频一起做”悦悦跳着说。

案例分析:

《指南》提出儿童能适应轻微摆动、颠簸、旋转的状态,以促进平衡机能的发展,健康领域中说儿童动作发展目标是:“”结合本班幼儿动作发展水平,搭建动作的基础,在幼儿选择花球操展示时,我们需要与幼儿共同讨论与尝试创编动作,将自己喜欢的动作加入到花球操里,通过放手让幼儿自己尝试创编动作,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是需要鼓励、支持,他们将一个一个动作串联组合在一起,与老师确定花球操的动作后,在每次跳操中能够看到孩子们积极参与,也让我知道班级幼儿活动,是应该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如果都是教师复杂或单一教动作,他们在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枯燥感,我要做的是支持和引导,与幼儿多交流沟通,不仅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又能锻炼身体,同时幼儿有获得主动学习的机会。

案例三散步路线,我来定

午餐后,孩子们将自己的椅子放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有的拿着折纸怕在自己的椅子上折着飞机、小鱼、包包等,有孩子站在柜子前面玩插塑玩具,还有的坐在椅子上翻看绘本故事,班级里的孩子都陆续吃完午饭,小导游一边从柜子上拿着小红旗一边夹着导游证,小嘴巴还喊到:“过来排队我们要去散步了”,小导游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从活动室出来后,从二楼到一楼,从中三班前门进去走到后门出来,经过食堂走廊来到操场上转一圈,又回到食堂走廊经过中三班,然后上楼右回到活动室。刚到门口涣涣念叨着:“今天我还想种植地看看蔬菜呢!这么快就回来了”,花生说:“我想去我们小二班看小弟弟他们”,我问到:“散步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孩子们都积极举手说着自己的好办法。

案例分析:

升入中班后,餐后散步由班级幼儿来带队,谁来带,叽叽喳喳讨论后决定是每天午饭第一名的孩子是“小导游”,手里拿着小旗子,胸前戴上导游证,每次导游带我们散步回到活动室,我们都会交流一下今天导游带我们散步情况,有时会出现队伍走散,也会出现反对重复的走相同路线,我在一本书中看到,散步路线是可以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将其与符号表征有机结合起来,能进一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我询问到孩子,路线你们定,那么怎么能让大家都知道呢!悦悦很快说:“可以画出来告诉我们”,从开始计划到做好计划图,我看到幼儿对园内的空间方位感知是有一定了解,他们能用语言表示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也给予其他同伴相互学习的机会。一次次散步中都能给幼儿获得经验的提升。

【案例反思】

1.弹性摆放器械,我的锻炼我做主。

中班的孩子已经有自己思考和想法,能够自己动手取材、摆放,设计自己的器械摆放的路线,教师不应过多干涉幼儿的器械摆放,给予幼儿空间提供材料,让他们讨论并设计自己游戏场地器械的摆放,放手是给幼儿最大的支持。

当幼儿对晨间器械的摆放有了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引导他们在活动内容、方式、材料等方面做弹性修正,让晨间锻炼成为幼儿增强自信、发展能力的契机。

2.支持儿童自主创编,激发运动兴趣。

幼儿学习早操就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老师劳神费力地将自认为较完美的早晨一板一眼地教给他们,却发现幼儿表面上热热闹闹、整齐好看的早操活动似乎缺少了什么,现在,从器械、音乐的选择,动作的编排,队形的变化,我们给予幼儿充分参与机会。

幼儿参与创编动作的操不仅能让身体“动”起来,也可以让幼儿大脑“活”起来,更有助于让幼儿体验自主运动的愉悦感受,让作为运动主体的幼儿在动作、思维和情感三方面同时获得发展。

3.巧用散步时机建立方位感。

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提前设计好散步路线,把散步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在熟悉的校园里丰富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进而拓展到社会生活中去。

不管什么样的活动都离不开计划,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应对。为了让幼儿在散步中队幼儿园的方位感知有更深的发展和提高,所以在午餐后第一名的幼儿做导游计划路线,计划能规划好线路,不然时间和路线重复浪费,在一次次的计划里看到幼儿思维和空间感的提升,幼儿获得的经验是明显进步。

从每件事都告诉我不能把幼儿当作时时事事都需要关照的弱者,他们是需要我给予更多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独立尝试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