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半定量分析对乳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半定量分析对乳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张昭乾1 张立民2 王红1

(1.邯郸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北 邯郸 056000 2.兴隆县人民医院 河北 承德 067300)

【摘要】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半定量分析在乳腺骨转移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我院接收乳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50例进行研究,进行全身骨显像以及SPECT/CT融合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观察诊断价值。结果:SPECT/CT断层ROI半定量法的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优于平面ROI半定量法(P<0.05)。结论:SPECT/CT断层ROI半定量法是临床上进行乳癌骨转移诊断较为准确的指标,有着较为可观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SPECT/CT融合显像;半定量分析;乳癌骨转移

乳癌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骨转移则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约有70%的复发转移乳癌患者为骨转移。骨转移的发生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一系列骨相关病变如骨痛、骨髓压迫等,进一步影响乳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同时,由于乳癌治疗的进展,乳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有效延长,乳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也有所上升,这意味着选择有效的检查方法,尽早对乳癌骨转移进行诊断,对于保证乳癌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1]。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为临床常用骨转移诊断方法,但其对于单发浓聚灶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SPECT/CT骨断层显像则是近年来被普遍使用的骨显像诊断方法[2]。本研究将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半定量分析在乳腺骨转移之中的诊断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我院接收乳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50例进行研究,年龄34-68岁。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经过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发现存在有单发放射性浓聚灶。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为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之后6h进行全身骨显像扫描,对患者全身前后位图像进行采集。

SPECT/CT融合显像:以患者单发浓聚灶作为中心进行融合显像没使用双探头进行扫描。

使用感兴趣区(ROI)技术于病灶区域勾画ROI并记录区域内放射性计数,将ROI复制于病灶对侧骨骼部位获取对策部位正常骨骼平均放射性计数。

选择SPECT断层图像异常浓聚程度最大层面,以同机CT定位勾画病灶ROI,并以同样方法计算断层显像放射性摄取比值。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若存在以下任一情况可确诊为骨转移:经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骨转移;X线、MRI等两种及以上影像学检查综合考虑为骨转移;经过全身骨显像或SPECT/CT随访发现骨骼病灶增多或骨转移进展期病变。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x2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x±s)、(n,%),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乳癌疑似骨转移患者经过最终诊断存在有良性病变21例,骨单发转移29例。通过SPECT平面ROI半定量法观察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65.52%(19/29)、66.67%(14/21)、66.00%(33/50),而通过SPECT/CT断层ROI半定量法观察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86.21%(25/29)、95.24%(20/21)、90.00%(45/50)。SPECT/CT断层ROI半定量法的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优于平面ROI半定量法(x2=3.860,8.392,P<0.05)。详见表1、表2。

表1 平面ROI半定量法对乳癌单发骨病变诊断结果比较(例)

组别

临床综合诊断

合计

骨转移

良性病变

良性病变

10

14

24

骨转移

19

7

26

合计

29

21

50

表2 SPECT/CT断层ROI半定量法对乳癌单发浓聚灶诊断结果比较(例)

组别

临床综合诊断

合计

骨转移

良性病变

良性病变

4

20

24

骨转移

25

1

26

合计

29

21

50

3.讨论

乳癌是对女性生活质量影响最为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会随着女性年龄的上涨而增高,骨转移则是中晚期乳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可表现为成骨性、溶骨性等多种形态,引起一系列骨病变,进一步恶化乳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3]。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为临床上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其拥有着较为可观的诊断灵敏度,能够在骨转移发生的早期进行有效诊断,不过该检查方法具有着特异度较低的缺陷,对于良恶性骨病变的鉴别存在着明显的问题[4]。随着SPECT/CT的逐渐发展,对经过全身骨显像检查之后发现存在有单发浓聚灶的患者实施SPECT/CT融合显像能够有效提升对于单发病灶的检出率[5]

。不过目前在乳癌骨转移的诊断方面,其主要依靠于临床医师对于图像的综合分析结果,具有一定主观性,缺乏客观性定量指标。

在本研究中,50例乳癌疑似骨转移患者经过最终诊断存在有良性病变21例,骨单发转移29例。乳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偏高,这可能是由于乳癌肿瘤细胞会直接经过胸骨旁淋巴结途径对胸骨造成侵犯,在发现乳腺癌患者存在有骨单发病灶时,应当考虑存在有单发骨转移的可能性,进行SPECT/CT融合显像。通过SPECT平面ROI半定量法观察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65.52%(19/29)、66.67%(14/21)、66.00%(33/50),而通过SPECT/CT断层ROI半定量法观察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86.21%(25/29)、95.24%(20/21)、90.00%(45/50)。SPECT/CT断层ROI半定量法的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优于平面ROI半定量法(P<0.05)。这意味着SPECT/CT断层ROI半定量法在乳癌单发病灶良恶性的鉴别上相比于平面图像ROI半定量法更为准确。这可能是由于平面图像在显示部分解剖结构极为复杂的骨结构如椎骨时,可能会出现结构重叠而发生误诊情况。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则有效提升了图像分辨率,尽可能避免了周围组织结构对于病变区域所产生的放射性干扰,可更为详细的观察深部情况以及小病灶情况。同时,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配准校正通过对图像进行重建以及后处理可有效减少因采集过程中患者移动所产生的误差情况,进一步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通过半定量分析法可发现,SPECT/CT断层ROI半定量法在乳癌单发骨转移病灶诊断及鉴别中具有一定可信性,不过本研究之中ROI区域的选择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同时本研究样本量偏少,还需进一步研究以验证。

【参考文献】

[1]张雪梅,郝攀,彭如臣.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脊柱转移中的评估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2,43(1):82-84.

[2]李卓文,李小鲁,亢勇飞,等.SPECT与CT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自我保健,2021(13):278-279.

[3]李铜娜,郭林,金刚.99Tcm-MIB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在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2,29(6):1067-1070.  

[4]吴蓓,宋其韬,龙雷,等.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2,24(5):97-100.

[5]周天丽,易丹.SPECT/CT融合图像和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2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