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花鸟画中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融合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3

当代花鸟画中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融合探究

刘璐璐

山东省齐鲁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

摘要:花鸟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花鸟画在中国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所做陶器上就有花鸟纹样,并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发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份子。随着时代发展,当代花鸟画继续沿用前人之路,注定是无法进一步发展下去的。并且随着西方绘画的传入,传统花鸟画面临着现代审美变化的挑战。如何使当代花鸟画中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就成了摆在当代人面前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内涵及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并立足于现代审美观念,试图找出二者融合的方式,为当代花鸟画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花鸟画;传统元素;现代审美;融合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地方与西方绘画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形式美感和整体意境的表达,可以从某种层面体现中国人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总的来讲,花鸟画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以绘画的形式寄托人们内心的思想情感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社会大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对当代花鸟画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花鸟画对于意境的表达方式不断拓展和优化。当代花鸟画要想继续发展的传承下去,就必须结合现代审美理念进行创作,将现代审美观作为指导思想,追寻时代的步伐,进而为当代花鸟画的发展融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中国花鸟画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1. 花鸟画含义界定

花鸟画的描绘对象大多以花卉、瓜果、鸟兽、鱼虫为主,创作技法多种多样,按照艺术表现的手法不同,可将花鸟画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工笔花鸟画主要以线条的勾勒为主,绘画形态逼真写实;写意花鸟画则更加追求意境的表达,重点突出神韵。

工笔花鸟画追求对物象的细致描绘,手法细腻精巧,通过线条勾勒出描绘对象的轮廓和细节,再敷以颜色。追求形似,在对客观物象进行主观归纳之后,选取最佳表现角度,力求刻画的精准传神。而写意花鸟画则呈现出一种抽象美,不拘于形似,强调笔墨的运用,富含情感和审美价值,通过富有变化的墨色和用笔,表现物象的神韵和画家的情感。所描绘的物象是经过高度概括归纳的,在色彩和布局上追求简单自然,具有一种朴素美,潇洒随性,是画家的内心情感和心境的自由表达。

  1.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花鸟画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目前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上面就已经存在花鸟图案,当时由于生产力较为落后,先民们所进行的绘画多与当时的劳动情景有关。在最早的壁画中,人们发现了用简单线条描画的鸟兽形状。随后进入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经常出现花鸟虫兽,有着精美的装饰作用。时间到了战国,开始出现以丝织品作为绘画载体的花鸟画作品,称为帛画。秦汉时期,花鸟图案则多以画像砖、瓦等为载体。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大多数是以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不是作画的主体内容,大多起到了装饰性的效果。唐代,花鸟则从人物画中脱离出来,成为了单独的一门绘画体系,直到五代、北宋趋于成熟。

宋代可以说是花鸟画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加上理学思想成为了宋代社会的主流哲学思想,对花鸟画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格物致知”的思潮,使得宋代花鸟画出现不同于先前花鸟画的、具有鲜明宋代特征的绘画风格。在此基础上,艺术家们多以“格物”为主,非常注重写生,讲究深入观察,做到对物象习性特点的深刻了解。从早期线条、色彩较为简单朴素,到中期开始尝试大胆构图,注重花鸟的真实形态,用笔精娴,精工富丽,后期则强调以生动多变的方式表达作品内涵,重视笔墨情趣和意境创造。

两宋花鸟经历了从“形似”到“神似”的发展,文人画成为主导,风格充满逸气,格调高雅。花鸟画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成熟状态,水墨花鸟画成为了当时花鸟画的主流。画家不拘泥于古代技法,勇于追求创新,为花鸟画注入精气神,富含画家的情思。明清花鸟画是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打破以往宋代传统的院体画,承接元代文人画的逸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古代花鸟画与当代花鸟画的异同

1.题材

古人描绘花鸟题材,多使用比兴手法。宋徽宗命人编纂的《宣和画谱》中说,画画这件事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运用比兴的手法,这和诗人作诗是一样的。所以对于牡丹、芍药这种花,鸾鸟、凤凰、孔雀、翠鸟这些鸟,一定要表现它的富贵之气;而松树、竹子、梅花、菊花,鸥、鹭丝、雁、鹜这些鸟,一定要表现出幽闲之气。表现鹤的轩昂,鹰隼的击博,杨柳梧桐的扶疏风流,乔松、古柏的岁寒磊落,都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把自然物象的特性与画家主观精神联系起来,这样作品才具有艺术感染力。工笔花鸟讲求形似,但最终是以在写生的基础上寄托人的志趣、情操,表达内心感受为其特色,也就是说,它要求花鸟这种自然界美的物象通过比兴等艺术手段与人事发生关联,寄寓人的感情。工笔花鸟多将意隐于形之中,所描绘的对象往往也被赋予某种意象征性,比如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牡丹,繁华富贵;佛手,福寿双全等等。这些对象被消解了客观的植物属性,取而代之的是人赋予的特定属性,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意象。

当代花鸟画,表现的题材相较于古代来说范围更加宽泛,琳琅满目,各种花卉草木、珍奇异兽,甚至器物建筑,都类属于花鸟画范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发掘了更为新颖的创作题材,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

2.设色

在赋彩设色方面,古代工笔画讲求主观化、单纯化,绝不是纯客观的自然主义的描绘,与西方科学而严谨的色彩学是迥然不同的,不在意光线照射下物象所呈现的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以及光影的表现,而是为了突出对象的某种特征或为了达到心中理想的艺术效果,色彩的选取可以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向进行变化,区别于自然之色,是一种独立的用色观念,其中主观远大于客观成分,注重色彩的装饰性。尤其是工笔重彩画,充分利用颜料的特性,表现出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而工笔淡彩画则呈现出清新、素雅、恬静的意味。

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随类赋彩”,除了根据自然物象的本质面目来赋彩设色,再现自然形态的色彩关系,也要根据画家主观的情意认识进行分类赋彩,强调色彩的象征性,使色彩饱含人的情感因素。在这种色彩观中,更多的是人的意识和情感的融入。正如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春天的山影浅淡如同美人的微笑,夏天的山是鲜美的翠绿,秋天的山是明净的如同美人的面妆,冬天的山惨淡无色就好象睡着了没精神。这种移情的设色观体现了极强的写意性特征。南宋陈简斋说:“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意思是设色不能只注意外貌的相似,重要的是要达到传神写意。

受庄子“五色乱目,使目不明”的主张,对墨色的崇拜使中国画在元代以后步入了黑白水墨世界中。“墨分五色”、“水墨为上”体现了中国水墨画的意象色彩观,水墨画不仅把物象繁杂的明暗关系主观化,还把丰富绚丽的色彩转换为“随类赋彩”的意象黑白。

如今的当代工笔花鸟画,在设色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不过像北宋院体风格的华贵艳丽的色调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清新雅致的色调为主流,也有大胆运用黑白灰使画面呈现强烈的视觉对比。还有一部分画家吸收了西方的用色方法,只取光色、光效而不取光影,通过对画面的局部烘染呈现出一种氛围感,使画面有了一定的意境感,倒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3.布局

“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使中国绘画在视觉上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布局上追求画面整体的气韵贯通、均衡饱满,不完全依照客观对象的现实状态来表现。注重的不是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而是如何使客观现实来满足画家心中想要表现之画面的整体需要,进而表现出主观的意趣,达到某种意境。无论是以不同时空关系来组成画面的散点透视法,还是以主人公为中心来组织画面的布局,亦或是忽略现实空间物象大小关系的图式,全部都是主观意识的产物,体现了“以意立象”的原则。

古代花鸟画的构图形式受当时的赏画方式和需求的影响较大,多以长卷、屏风、条屏、斗方、团扇、折页等为形式。手卷的形式方便收纳携带,观看时需置于一几案上,一边展开一边欣赏,画中的景象缓缓铺陈开来,具有延续演变之势。景随心转,把不同视点看到的景致,化为图像,并罗列铺陈在画面之上。这种超越定点透视的创作自由,我们可以称之为“游离透视法” 。屏风立轴多为大尺寸绘画,其中全景式构图,场景宏大,内容丰富,将几种不同的花卉、禽鸟、坡石、水流同在一幅画中。半景式构图极为常见,如同近处景观,以竖幅、斗方居多,着重表现一两种花卉禽鸟,配以石头或坡地为背景,主体明确突出,环境简单,层次不多,一切都为突出主题服务。全枝式构图一画幅主体为几枝完整的花木,以主干和新枝为主,配以禽鸟、草虫、花木,下部不露根脚,画面重点集中,主体鲜明,横幅、条屏、斗方均适合。折枝式构图多用于册页、扇面等小品形式,选取一枝花卉,一花数叶,若两枝则一主一从,主体独立性强,也可加一草虫或鸟雀,增添情趣,宋人小品多为此种。特写式构图着重表现一朵或一组花头,或描绘一两只禽鸟, 刻画精确、细腻,特征鲜明,宋人《出水芙蓉图》《鸡雏待饲图》较为典型。

当代花鸟画的形式可谓是大小不一、形式各异,有精致的小幅绘画,构图新颖附有巧思;有沿袭下来的四尺六尺八尺等常规尺寸,构图类似古代全景半全景画面;也有为了参加大展而创作的大尺幅绘画,构图多以形式感取胜。如此丰富多姿的面貌缘于西方美术理论的传入,打破了中国画中原有的构图法则,又结合传统中国画中的构图形式,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只要安排妥当、疏密有致、又富有新意巧思,并且能够配合于自己所描绘的物象和主题,我觉得就可以称之为好的构图。

三、当代花鸟画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工笔花鸟画历经各朝各代的发展和延续,给我们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学习范本。谢赫的“六法伦”中“传移模写”就是指的通过临摹作品来学习,可见古人就已经认识到中国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在继承传统方面,我们应该抓住什么重点呢?首先,花鸟画重视对描绘对象的入微体察,不管是采用工笔还是写意的技法,都需要对自然物象的深入研究,这对于以形写神的花鸟画十分必要,但这只是为花鸟传神的必要条件,绝不是最终目的,中国画的精髓在于以意统帅全局,以形写神,传情达意。赵佶的《瑞鹤图》将二十只白鹤铺陈于画面之上,姿态百变、栩栩如生,画面透出神秘吉祥的气氛。崔白的《双喜图》描绘了两只山喜鹊,一只飞在空中,一只据枝俯向鸣叫,向闯入者张翅示威,野兔则紧张地伫足回首张望。树木的枝叶、竹、草受风浮动,增加了画面的动势,表现了花木鸟兽的生意。画面有一股扑面而来的寒秋之气,鸟兽草木之情性与荒野自然环境相交融,具有极强的意境和感染力。林椿的《山鸟图》描绘一只小鸟翘着尾巴俯身盯着旁边琵琶上的一只小蚂蚁,生动富有情趣,把小鸟的机灵、可爱的形象描绘的活灵活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花鸟画中的意象在于它把自然表象的描画引向人的心灵深处,把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的深层次认识反映在自然美的画面之中。这些例子都说明,作者在表现客观的自然实象时,往往都会向意象转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畅情达意。

    了解到继承传统的重点方面之后,又如何落实到创作上呢?当代花鸟画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宋代花鸟画对自然关照的理念,加强对自然的关注与观察。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对主体意象与客观物象之间关系的全面概括。“造化”指的是作为绘画对象的客体,“心源”指的是作为艺术家的主体。艺术须来自现实美,以现实美为创作源泉,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除了认真体察自然世界丰富的表象,必须先融入画家的主观情思。只有客观现实的形和画家主观的情思有机统一在一起,才能创作出感人的、富有生意的作品。

进入二十世纪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绘画就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逐渐加深,大众的审美观念也变的多元化,花鸟画的发展自然也是如此。当代花鸟画中的传统元素体现在多方面,可以说当代花鸟画是对传统的继承,又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在沿用传统的绘画技巧的基础之上,加入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法。在题材的选择上,可以将目光放在生活中的日常常见的景象中,结合自身所见所闻,选取使自己感动的题材进行创作。在绘画技法上,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法,要使画面具有层次感,让背景具有整体的协调感。传统元素在当代花鸟画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绘画题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花鸟画题材,比如梅兰竹菊、牡丹等等,都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这些传统元素在当代花鸟画中要继续延续传承下去,并采用当代绘画技法赋予其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传统的构图方式和笔墨技法也要被当代花鸟画创作者所借鉴和发扬,因为一旦抛弃了传统,中国画将不能称之为中国画。

总的来说,当代花鸟画中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融合是一种创新性的尝试。它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推动花鸟画的发展和创新,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如何在保持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现代审美,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董传芳.中国工笔画与水墨写意画的审美追求探微.美术大观,2010

[2]田田.也谈中国画的意象性.艺海,2007

[3]肖蔷薇.论中国画的线艺术.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4]王金阳,沈心怡. 古今艺术家“跨越时空”对话[N]. 中国书画报,2024-01-17(001).

[5]刘阔.诗画一体形神合一 —— 当代花鸟画创作中的感悟与追求[J].美术观察,2019(06):136-138.

[6]李阳.浅析中国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21(0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