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作为裂解原料性能分析及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柴油作为裂解原料性能分析及影响

蒋旺科

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80

摘要:从炼厂柴油掺混进加氢尾油作为乙烯原料后性质改变出发,利用SPYRO软件对加工方案进行模拟,制定了适合原料性质的加工深度,分析了产品收益、裂解炉运行周期以及对效益的影响,并为后期裂解原料的优化以及柴油单储单炼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柴油;裂解;性能分析;影响

言: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外部市场变化影响,根据统计数据,柴油市场的消费在2015年达到顶峰,然后开始进入下降通道。与此同时,国家对柴油质量的标准越来越高,对于一些老的炼厂来说,受制于柴油加氢能力不足的影响,柴油产品质量升级变得困难。压减柴汽比是当前炼化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了“油转化、油产化”的发展战略。

中部地区某乙烯装置原设计乙烯产能80万吨/年,2020年通过脱瓶颈改造,产能达到110万吨/年。一方面在乙烯产能增加后,炼厂加工能力并未提升,形成了小炼油大化工的局面,乙烯原料互供能力不足的劣势逐渐凸显,对外购原料的依存度增大,随着未来中部地区新的大型乙烯项目投产,外部石脑油资源将逐渐紧缺,外购石脑油成本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另一方柴油市场需求出现萎靡,柴油库存压力加大。为了缓解这两种因素对公司生产运营的影响,制定了将炼厂柴油掺混入加氢尾油作为裂解原料的加工方案。

1.炼厂柴油资源简介

   炼厂柴油来源包括直馏柴油,二次加工柴油以及加氢精制柴油。直馏柴油来自两套常减压装置,二次加工柴油来自两套焦化装置,两套套催化裂化装置以及加氢裂化装置。除加氢裂化装置产出柴油可直接进入柴油成品罐外,其余装置柴油需要经过加氢精制后送柴油成品罐区。

  1. 炼厂柴油分析评价

裂解原料的评价指标包括族组成,平均分子量、氢含量、BMCI值。研究表明链烷烃含量至表征油品裂解性能的重要指标,直链烷烃含量越高,乙烯收率就越高。对于重质原料,BMCI值是原料评价的重要指标,BMCI值越小,芳烃含量越低,乙烯收率越高,如果BMCI值过高,不但乙烯收率低,同时裂解炉结焦速率也会加快,影响裂解炉运行周期[1]。加氢尾油虽然偏重,但是直链烷烃含量高,相对于柴油来说,是更理想的一种裂解原料。

根据化验分析数据,某炼厂催化裂化装置产柴油密度大,终馏点高,作为裂解原料会导致原料在对流段汽化不好,同时也会影响结焦速率。直馏柴油以及二次加工柴油中硫含量高,如果不经过加氢精制直接裂解后,产出的裂解汽油可能会造成汽油加氢装置催化剂失活。

3.柴油加工方案

为了满足乙烯装置扩能改造后重质原料加工方案,乙烯装置新增加了基于国产化CBL技术的双炉膛裂解炉H-010,加工能力为20万吨/年,设计加工原料为加氢尾油、石脑油以及柴油,因此,H-010炉是最适合加工柴油的裂解炉。但是根据现有炼厂和乙烯互供流程,目前无法达到柴油和尾油单独输送和储存,炼油厂区只能通过更改流程,将炼厂加氢裂解化柴油或者加氢精制柴油掺混入加氢尾油罐,再输送至化工片区。
4.加氢尾油掺混柴油后数据

统计21年4-7月加裂尾油、柴油的平均数据,6-7月乙烯尾油罐掺混尾油的平均数据可以看出,混合尾油密度降低,馏程变宽,BMCI值升高,超过尾油设计指标18达到19.4。

利用SPYRO软件对三种原料进行模拟,同条件下单独加工加裂柴油相比尾油在乙烯收率上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丙烯、C4收率降低1.5个百分点左右,而汽油收率增加4个百分点。在柴油掺混(按25%考虑)入尾油后,模拟乙烯及丙烯收率对比纯尾油工况下降0.5-1个百分点,汽油收率上升1个百分点左右。

加氢尾油中混入柴油后,其馏程变宽,BMCI变大,在相同条件下,SPYRO模拟收率数据变化情况为乙烯单程收率降低约1%;丙烯收率降低约0.6%;混合碳四降低约0.6%(其中丁二烯降低达0.4%);汽油含量增加约1%,(但其中苯含量增加只有约0.1%);裂解燃料油含量增加约0.8%。

5.加氢尾油掺混柴油后的影响

5.1馏程变化

加裂柴油馏程范围187-333℃,加裂尾油馏程范围249-491℃,加裂尾油中混入加裂柴油后其馏程范围变为192-500℃,其馏程范围变宽。加氢尾油中混入柴油会使降低乙烯丙烯产品选择性,造成乙烯丙烯收率降低。

5.2 BMCI变化

加氢尾油中混入柴油后,其BMCI值由15.5升高至19.4。BMCI值升高的原因在于柴油组分中含有大量的环烷烃,使其芳香性增强。环烷烃裂解性能不如相应的直链烷烃,其含量的增加容易生成芳烃。因此,掺混柴油的加氢尾油其汽油和燃料油会增加。

5.3 尾油储罐温度变化

柴油相比尾油组分轻,安全储存温度相应也要低一些,通常柴油储罐温度不超过60℃,而尾油储罐设计温度75℃。柴油掺混入尾油后导致化工厂区尾油温度降低,同时乙烯装置没有尾油预热器,造成掺混后的尾油在对流段汽化效果变差,会增加裂解炉辐射段热负荷。尾油罐温度降低后还会造成尾油粘度上升,影响尾油原料泵的安全运行。

 5.4 尾油炉结焦速率变化

加氢尾油炉H-005废锅出口温度在4月22日投料后为485℃,加工纯尾油,运行至6月17日为518℃切出,运行时长56天;烧焦后6月19日投用,加工尾油+柴油,截止7月30日废锅出口温度已达550℃,运行时长41天,相比纯尾油工况运行周期缩短至少15天。对比发现尾油炉两个周期不同原料下废锅出口温度增速明显的差异,掺炼柴油工况下增速明显,表明裂解炉废热锅炉结焦速率加快。

5.5急冷系统影响

尾油中混入柴油后,汽油和燃料油产量显著上升。汽油最大峰值产量达到99t/h,平均产量达到88t/h;乙烯焦油生成量由22t/h增加至25t/h以上。汽油产量已达到扩能后设计值,急冷油塔容易将重组分带入急冷水塔(如碳九产品含重组分),且急冷水容易混入汽油造成急冷水乳化;加氢装置及芳烃抽提装置负荷偏高;焦油生成量增加会增加出厂困难。

6.加氢尾油掺混柴油后深度控制模拟

6.1乙烯收率随深度(丙烯与乙烯收率比)降低而降低,在深度低于0.64后降低幅度增大,总体来看,降低加氢尾油裂解深度,对乙烯收率影响较大。(从乙烯收率来看,裂解深度不易低于0.64)

6.2丙烯收率随深度降低先升高后降低,总体变化趋势较平稳,在深度0.65时最高达到16.35%,总体来看降低加氢尾油裂解深度对丙烯收率影响不大。(从丙烯收率来看,深度降低至0.65已经达到峰值)

6.3双烯收率随着裂解深度升高而升高,在裂解深度0.7-0.61区间变化较明显,继续提高裂解深度,对双烯收率贡献不大。

   6.4混合碳四收率随深度降低而增加,在0.66后增加趋势变缓;虽然混合碳四收率随深度降低而增加,但丁二烯收率是随着深度降低而降低,在深度0.6后趋缓。(从混合碳四中丁二烯收率考虑,深度控制在0.60为易)  

    6.5粗汽油收率随深度降低而增加,但其中苯的收率是随着深度降低而降低,随着深度降低,汽油收率显著提高,但苯的收率也显著降低。(从苯的收率考虑,深度控制在0.58-0.60为易)

  6.6乙烯焦油随裂解深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从降低乙烯焦油收率考虑,裂解深度应控制在0.63以下为宜。

    因此综合考虑尾油裂解炉运行周期以及最优产品效益链,深度控制在0.63-0.64左右较合适,稀释比保证在0.8以上,确保原料在对流段充分气化。

柴油单储单炼

7结论

7.1催化采用和常减压装置直馏柴油不适和作为裂解原料,加氢尾油中混入柴油后,其馏程变宽,BMCI变大,影响裂解反应选择性,导致乙烯、丙烯收率降低。

7.2加氢尾油中混入柴油裂解,会加快裂解炉结焦速率,缩短烧焦周期,增加装置能耗。

7.3加氢尾油中混入柴油裂解,液相重组分增加,下游装置负荷加大,焦油出厂量增大。

7.4为了更精确的控制裂解深度,新建柴油储罐及配套上游管线项目完工后,实现柴油单储单炼,达到最优产品分布以及延长裂解炉运行周期。

参考文献:

[1]曾媛丽,代欣荣.炼油厂加氢尾油和加氢裂化柴油做裂解原料的分析与评价[J].乙烯工业,2007,19(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