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制度建设与服务地方的双重使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制度建设与服务地方的双重使命

李丽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审计局 云南 永胜 674200

摘要:审计整改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下半篇文章”尤为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审计整改在制度建设与服务地方两个方面的双重使命,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提升审计整改效果、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审计整改;制度建设;服务地方;双重使命

审计整改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机关依法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文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作为审计工作的延续和深化,审计整改的“下半篇文章”至关重要。它不仅要求被审计单位对问题进行整改,更要求其从制度层面进行反思和完善,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审计整改还应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审计整改的双重使命

(一)制度建设使命

审计整改在推动制度建设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对已有问题的纠正,更是对制度漏洞和不足的深入剖析与反思。通过审计整改,可以揭示出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建议[1]。这种制度建设使命的履行,有助于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问题的发生。同时,审计整改还能促进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整改过程中,被审计单位需要对照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查找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进而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这种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有助于形成更加规范、有序的内部管理环境,为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服务地方使命

审计整改的另一重要使命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审计整改不仅要关注被审计单位自身的问题,还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审计整改可以推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改进工作、优化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整改不彻底、不到位

在当前的审计整改工作中,一些被审计单位存在明显的敷衍态度和避重就轻的行为。他们可能只是象征性地处理一些表面问题,而对于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则采取回避或轻视的态度。这种整改不彻底、不到位的情况,不仅使得审计整改的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更严重地损害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公众对审计工作的信任度降低,对审计结果的认可度也相应减弱。

(二)制度建设滞后

在审计整改过程中,部分被审计单位过于关注表面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深层次的制度建设。他们可能认为只要解决了当前的问题就万事大吉,而没有意识到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这种短视的行为导致一些问题反复出现、屡审屡犯,严重影响了审计整改的成效。制度建设的滞后,不仅使得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三)服务地方意识不强

一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缺乏服务地方的意识,未能将审计整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他们可能只是机械地执行审计程序,而没有深入思考如何通过审计整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服务地方意识不强的现象,使得审计整改的成果未能充分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不仅影响了审计工作的价值体现,也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加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服务地方意识,是当前审计整改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缺乏统一的标注

在审计整改过程中,统一的判断标准对于确保整改工作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效率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法规不完善、政策解读差异、地域性实践差异等,往往导致缺乏这样一套明确、统一的判断标准。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审计团队、被审计单位甚至审计人员之间,对于何为“整改到位”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判断。这种差异进而引发争议,不仅拖慢了整改的进度,还可能影响整改的深度和效果,使得部分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五)历史遗留问题与新问题的交织

历史遗留问题往往涉及多轮领导更替、政策变化、机构改革等复杂因素,这些问题可能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困难。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这些问题可能与旧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得整改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艰巨。例如,一些历史遗留的财务问题可能与当前的税务政策、会计制度等紧密相关,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整改。

、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整改监督力度

为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的深入进行并取得实效,必须强化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首先,审计机关应建立跟踪检查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检查流程,确保整改工作的持续性和连贯性。通过定期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回访和督查,可以及时了解整改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这种回访和督查应注重实地调查,深入被审计单位,与相关人员面对面交流,确保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同时,严格执行各级审计委员会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的规定,对整改不认真、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得力的单位进行重点督查,结合各单位整改推进情况视情节对有关单位或有关整改责任单位第一责任人进行约谈。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甚至推诿整改、虚假整改、拒不整改等行为,按规定移送有关部门进行严肃追责问责。通过问责,可以形成有效的震慑和约束机制,推动被审计单位认真对待整改工作,切实履行整改责任

[2]。此外,我们不能忽视各种监督力量之间的协同作用。审计监督与其他形式的监督应当形成有力的合力,共同构建一个长效的整改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审计委员会负责总体规划和监督,县政府负责具体执行和交办,县人大负责效果评估,县纪委监委则负责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各相关责任机构也需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县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更要发挥纽带作用,协调好各方力量,尤其是面对那些涉及面广、历史背景复杂、整改难度大的问题,更要坚持全县一盘棋的原则,强化跨部门、跨层级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每一项整改任务都能得到有效推进。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

审计整改的目的是推动制度建设,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因此,被审计单位应充分利用审计整改的契机,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首先,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被审计单位应深入剖析原因,从制度层面进行反思和完善。这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查找漏洞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同时,被审计单位还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财务审批、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单位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降低经济风险。此外,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还需要注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被审计单位应建立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还应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员工自觉遵守制度规定,推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制度氛围。

(三)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审计整改工作应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增强服务地方的意识,将审计整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首先,在审计过程中,应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审计机关还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可以及时了解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需求和关切,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这种沟通协调机制可以促进审计机关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与配合,共同推动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此外,提升服务地方能力还需要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审计机关应建立审计成果共享机制,将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同时,还应加强与媒体、学术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审计整改工作的宣传和推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公众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认知和支持,为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统一标准

各级审计机关应根据上级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确保整改工作有章可循。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整改标准和要求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同时,对于复杂或新出现的问题,上级审计机关应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收集和整理审计整改的典型案例,形成案例库供各地参考。鼓励各地分享整改经验和做法,促进相互学习和借鉴。

(五)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新问题

对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分类,建立详细的问题清单。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策略和计划。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享信息等方式,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对于复杂或专业性强的问题,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评估。在制定新的政策或改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与旧政策的衔接和过渡安排。对于可能受到影响的历史遗留问题,应提前进行评估和预警,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应注重建立长效机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等方式,确保整改成果得到持续巩固和提升。

结语:

审计整改作为审计工作的“下半篇文章”,承载着制度建设与服务地方的双重使命。当前,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强化整改监督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以及提升服务地方能力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推动审计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展望未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审计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审计整改将在推动制度建设与服务地方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方法和路径,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整改需求。

参考文献:
[1]戴薇. 做好高质量发展和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J]. 上海人大月刊,2023(8):11-12.

[2]崔建伟. 加强县级审计整改工作的几点思考[J]. 品牌研究,2023(32):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