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检验有效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检验有效教学研究

刘雪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检验科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医学检验教学过程中,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检验有效教学研究。首先需要对课程教学方案重新构建,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融入“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手段,形成学生阶段性学习评价的教学模式。“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检验有效教学可以帮助高校积极应对目前新冠病毒疫情下学生线上学习的挑战,同时顺应信息化时代教育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医学检验;有效教学

引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基本实践技能要求高、实践性强的特点,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的医学技术分支专业。实践教学贯穿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始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各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研究的焦点。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多层级、一体化、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以达成培养目标。

1检验医学的概念

医学检验专业是培养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专门高级医学人才。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构成了检验医学,它是一门发展迅速、多种技术和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强的医学前沿学科。检验医学提供的客观数据强有力的支持了临床诊断、预后和治疗,据报道大约有60%~70%的医疗决策是基于实验室结果。随着科技的发展,检验医学也跟着发生巨大的变化

2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我国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传统方式进行如:集中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讲授知识点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中来。即“一支粉笔一张嘴,全堂从头讲到尾”而且,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模式迫使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被动接受大量的课程信息。学生普遍觉得内容枯燥,知识点复杂难懂,学习压力大,导致学习热情和信心丧失。由于教学背景,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由此看来,为了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迫切改变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可以作为当前检验医学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不仅可以有效支持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以此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3“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检验有效教学研究

3.1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检验

3.1.1选择教学模式

合适的教学模式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可采取的教学模式如下所示。

(1)讲授。传统教学的模式不能完全摒弃,在传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和改革,以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前自己完成相关任务,教师对重点难点做出必要的讲解。(2)演示。演示的过程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演示的过程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所采取的方式多样,如视频、抖音、微信等模式,切忌不可将新媒体、新技术喧宾夺主,这些手段和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3)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是学生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和服务者,引领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对相关教学内容的重塑和构建,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表达等能力。(4)实践教学。医学检验的教学涉及到许多训练实践的内容。例如针对医学仪器学的讲授,可以将课堂不拘一格搬到仪器室完成理论教学,将晦涩抽象的理论知识可视化,还可以借助虚拟仿真教学实现实践训练。其他还有“问题探究教学”等模式。其他还有“问题探究教学”等模式。式,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定。

3.1.2确定教学策略

针对医学检验所授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一种或多种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情境式、问题导向式、示范式、演绎式等教学策略,完成医学检验的有效教学。

3.1.3建设“互联网+”网络资源库

建设的网络资源包括:收集和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的录制、习题库建立、试卷库建立等相关内容资料库建立。

3.2医学检验课程教学全过程融入“互联网+”教学手段

3.2.1课前学习阶段

在课前学习阶段中,教师给学生发课前“学习任务”,而不是“教”为中心的课前“预习”任务,实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课前内容即教师基于教材,通过重构录制了微课,针对医学检验知识的教学内容,制定了相应的测试内容,医学检验内容,制定了相应的测试内容,医学检验自主完成测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

3.2.2课中学习阶段

在课中学习阶段中,基于学生在课堂前遇到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些生成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或学生和教师讨论过程中的问题。课来的或学生和教师讨论过程中的问题。堂教学以师与生、生与生互动交流为主。教师是导演也是演员,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实现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3.2.3课后活动阶段

课后活动以协助扩展为主,引导医学课后活动以协助扩展为主,引导医学可以录制微课等进行互联网上如雨课堂、钉钉中展示。教师要进行必要答疑。

3.3设计学习评价

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完成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形成性评价: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和反思终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和反思终期、一个大的设计等结束后对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都可以说是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充分体现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检验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形成性评价要充分借助“互联网+”教学教学的优势,如雨课堂和优慕课等,减轻教师在学生形成性课堂和优慕课等,减轻教师在学生形成性捷的模式,便于操作和实施,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完整性、全过程式考核。

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检验有效教学可以应对应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高校教学模式的考验。检验教师要做好攻坚战的准备,将信息化技术和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合和整合,顺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检验开展有效教学为检验教师提供了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提前在课程平台建设题库,在讲课过程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提前在课程平台建设题库,在讲课过程巩固了所学知识。课后的作业和测试在线上完成,每章结束后会有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课程平台发布一些讨论话题,如“你的家乡生活垃圾采用什么方式处理?”“如何看待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邻避效应?”将课堂知识向外延伸。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发生的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课堂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本课程“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检验有效教学研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全裔,李云秋,蓝秀华,等,新形势下构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一体化多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4):544-547.

[2]徐漫欢,郑晓群,苏苗赏,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7):2162-2164.

[3]孙金霞,李启松,杨李,等.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20(34):167-169.

[4]程云,彭景,岳淑芬,等.基于虚拟仿真形态学数字化平台“翻转课堂”《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20(46):10-12.

[5]陈菁,费红军,岑叶平,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J].浙江医学教育,2019,18(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