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外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外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刘晶晶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课程思政是以全员、全程、全课程为核心思路的综合教育理念,强调所有专业课都需要发挥出潜在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以此来与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教育合力,进而有效提升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在课程思政理念持续推行的进程中,外语课程应该如何开展思政教育,才能落实课程思政的整体要求,成为课程思政推行的一大难点。这是由于外语课程以传递外国文化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对外交流技巧为主,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中都缺少思政元素。 使得许多教师都表示,即便想要开展思政教育,也缺少可用的教育素材。 并且,高职外语教育多以“全外语课堂”为主要形式,很难有效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但高职外语教育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重要课程,学生很容易被课程当中的外国文化影响,从而影响其思想意识形态的稳定性。 对此,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开展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形式上的便利性,管理上的全面性和教育开展的自由性,有效转变高职外语教学在形式上的欠缺。 但具体要如何发挥其育人的优势作用,仍然需要结合现实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外语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

引言

市场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情绪对外语学习效果具有深远的影响。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高职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尤为突出。该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混合式学习视域下X学院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消解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策略,即增强高职学生的外语语言文化认同感、提高高职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化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整高职学生的学习策略、丰富高职外语教师的教学形式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社会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1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通过课程学习公众号提前上传跟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视频和相关学习素材,供学生线上自学,安排识记和理解类的学习任务,如全文听写、绘制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学习等。例如,在第三册第一单元“Fresh Start”的课前学习任务清单中,笔者列出了J.K.罗琳在哈佛大学的演说辞,让学生全文听写其中关于犯错的必要性的段落,识记重点词汇和表达。另外,让学生对某些选段进行观点的总结和摘要,形成思维导图。同时,课前学习能启发学生思考犯错与成长的关系。

2课中思政内容深化

课中, 教师在讲解新知的重难点并解答课前线上学习中的问题后, 引导学生就思政关键词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 这不仅有利于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还能有效解决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问题。 在此环节, 教师首先针对思政内容发表个人观点, 讲述自己的故事, 通过叙述的方式建构起自己引导者的身份,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之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并选 1 名代表总结讨论结果, 由教师进行点评。 例如, 在学习第一课自我介绍时, 教师首先回忆并分享自己在企业工作时和日本客户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的场景, 为学生接下来的讨论创设应用情景。 学生自由分成 5 组, 讨论和日本人初次见面时寒暄问候的方式, 每组选出 1 名代表进行现场展示,同时阐述理由,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点评。 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语言情景训练中直观感受日本人较远的社交距离、繁琐的职场社交礼仪,树立在跨文化交际中互学互鉴、兼收并蓄的理念。

3基于网络教育平台,塑造更具针对性的外语思政育人模式

建议高职外语课程思政基于校内既有的教育及管理平台来开展。 对教学选材的应用,可以使用校内教师制作的微课,也可以直接购买校外的慕课作为素材。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线上教育的进度规划,和结合学生学情调整具体的微课视频内容以外,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意识形态去设计线下的实践活动。 务必要保障线下开展的实践教育,能够直接对应学生在英语学习和思想方面存在的薄弱处。 例如,当班级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且思想意识形态受拜金思想这一错误思潮影响时,建议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对外交际的模拟实践教学,主题是在对外商业贸易过程中,适当对国内金钱价值观和国外金钱价值观进行辩证式交谈,且双方要围绕拜金主义这一核心要点来对话。 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锻炼口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够对我国政治规划的正确性,和拜金主义的思想漏洞进行充分的认知,如此一来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可以在正确政治观点的加持下,得到有效的提升。

4丰富高职外语教师的教学形式

教师的教学形式是帮助高职学生消解外语学习焦虑的有效手段。高职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不高,外语学习动机不足,因此,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料要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在混合式教学的在线学习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教学资料,指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帮助其熟悉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结果,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课堂上,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比如采用朗读比赛、角色扮演、英文话剧、采访、面试等方式,寓教于乐。此外,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畅所欲言,有利于减少焦虑情绪,更好地开展外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打破课本单元的限制,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学习,在知识单元之间建立联系,将新旧知识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5课后学习任务

为进一步巩固课前课中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后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发布一些输出学习任务,如让学生完成一些知识竞赛和翻译练习,利用批改网等教学平台布置读后写作任务和反思日志的撰写;线下利用第二课堂进行模拟会议和戏剧大赛。这些学习任务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认知水平,提高个人素养。例如,在第二册第三单元 “The Virtuesof Growing Older”的课堂学习任务结束以后,学生线下参加笔者所在学校主办的英语戏剧大赛,演绎英雄人物的事迹,由学生组成团队创作剧本和表演。学生通过代入角色去感受伟人波澜壮阔的一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

结语

我们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从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教学评价 4 个方面, 构建了高职 “第二外语(日语)” 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经过为期 1 年的教学实践, 通过期末测试、 调查问卷等方法检验教学实践的育人效果, 结果表明,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 “第二外语 (日语)” 课程的学习效果, 还有利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积极转变, 可以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厚植爱国情怀,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塑造创新进取的品格, 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李成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与展望(2012—2021)[J]. 外语教学,2021,42(4):57-63.

[2] 董连棋.中国英语学习者外语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基于元分析的论证[J].外语界,2021(1):54-61.

[3] 赵燕.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及其内源性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4] 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8):30-35.

[5] 孟春国,陈莉萍.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干预个案研究[J].外语界,2014(4):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