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体育校园文化,激发体适能训练热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3

构建体育校园文化,激发体适能训练热情

万培科

重庆市荣昌区尔雅小学  402460

摘要: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压力大,国民的体质普遍下降,甚至波及到了小学生。小学体育是小学生最喜欢的科目,它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了保证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了训练的效果,需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精心地进行训练内容的设计,对训练的环境进行合理的布置,从而真正地提高训练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文化、体适能训练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发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目前青少年的文化和体育锻炼要互相配合,高校要对体育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健全青少年的比赛制度,使他们在体育的学习和锻炼中获得乐趣,健全人格,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全面深化体教一体化改革是目前提高青少年体质的有力保证。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改革情况来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阳光体育思想,是体育教学创新的基本方式,它既提倡学生在身体上进行锻炼,又要对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而体育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运用实际案例对其进行了改进,以使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和构建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体育这个特殊的领域内,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体育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学、体育娱乐、体育比赛、体育设施建设、体育环境建设等方面所创造并占有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财富。从广义上讲,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是指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各种精神现象,概括地讲就是体育精神。其内容主要有:学校体育理念、体育理念、体育道德、体育意识、体育行为模式等。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从精神生产的视角,从广义上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包括:学校体育活动中的所有物质形态的精神产物;从狭义上讲,学校体育精神的产生、产生和发展过程;从两个层面来建设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一是以纯精神产出为出发点,对学校体育与技能进行改革与发展;二是以弘扬体育精神为出发点,从广义上对学校体育文化(物质)产品的开发和制造进行了探讨。

本课题从心理生产的视角出发,按照社会发展规律,按照现代教育的需要,着眼于满足青少年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从文化的视角对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行研究。本文从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出发,着重于对校外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了学校体育教学技术及其发展;其次,从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学校体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及学校体育与其他文化形式(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通过建构各种类型的校园体育文化产品,从综合实践的视角出发,本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探讨和构建一种新型的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体育和其他文化的发展,提升学校教育的总体效率

二、当今小学课间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内容较为枯燥

大部分学校的课间活动都是在做广播体操,没什么新奇的体育活动,而且大部分的学生对广播体操都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就会觉得无聊,甚至会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从而错过了一个很好的体育锻炼机会。

(二)活动形式不统一

许多体育老师都会让学生在课间的体育活动中自由活动,下课后再聚集在一起,这种养人的方式对学生并没有什么好处。由于对小学生来说,一且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许多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不愿意主动参加体育课堂,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体质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在今天的课间体育活动中,教学活动形式不统一是一种相当严重的现象,老师要注意这一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

(三)不同教育导向影响体教融合深度

从目前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来看,体教分离是最大的阻碍,它对文化建设的力量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从宏观上来看,体教融合通常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战略。在实施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一套科学的体育教学计划。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部门存在着对篮球比赛的过度重视,忽视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若不能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会造成校园体育文化与知识教学脱节,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政策体系落实较为困难

从目前的基础教育制度改革来看,仍然是应试教育占据着绝对的上风,虽然学校已经开始了对教学制度的改革,但是,一些教育观念和教学习惯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这就造成了一些老师在体育改革的时候,过分注重“考什么”,这就不利于对体育文化的提炼和扩展。其次,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功利或者形式主义的现象,不但没有让学生认识到篮球的重要意义,而且还造成了将篮球文化融入到学校中的形式化现象。

三、体育文化构建的策略

(一)强化教育改革,深化体教融合

为办好“一校一品”,我校从加强基础硬件建设、健全管理体制、整合各种资源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校园网管理体系。

(1)建立管理团队,凝聚工作合力

根据小学篮球教学的具体条件,建立起不同的实施小组和管理小组,从而保证学校篮球运动的顺利进行。从功能上来说,领导班子: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行政担任副组长,由德育主任、教务主任、总务主任、体育教研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对学校篮球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并对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包括体育教师,各年级组长,班主任等。他们认真制定了工作方案,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把学校的篮球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行政团队:所有的老师都是行政层,他们对学生的篮球教育和教学工作负有全面的责任。

(2)落实经费保障,夯实硬件设施

为保证“一校一品”的顺利实施,我校在过去三年中先后投资80余万元在篮球教学上。一是将室外篮球场改建为无室内运动场;二是采购篮球,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篮球;三是每班都配有一台球车,方便管理和运送;四是为每位同学每年都增加一套运动衣,以方便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

(3)编制各类制度,建立评价机制

为确保校园篮球教学的顺利开展,我校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二)强化课程改革体系建设力度

(1)实施校本课程,普及篮球基础教学

学校按照《上海市新课标》要求,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建立和充实“尚美”的课程体系,既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又体现了校本特点。学校积极推行“活力”篮球校本课程,力求挖掘、提炼、升华这一丰厚而丰厚的篮球资源。

(2)编辑校本教材,推进篮球走入课程

为了在活动课中更好更广泛地进行篮球教学,学校编制了《我爱篮球》的校本教材,并由专业的老师进行授课,目的是通过篮球游戏、篮球小比赛等形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和孩子们感受到篮球的乐趣。

(3)编排篮球体操,激发篮球趣味活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三课两操两活动”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我校组织了一套“篮球节奏操”。“篮球节奏操”是一种把篮球和音乐相融合的运动形式,把运动训练和兴趣的激发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4)精心组织队伍,加强日常篮球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学校体育教研组的老师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精选了一批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的球队。每天上午,由专职的体育老师带队,在周一、周三、周五下午,都会有专门的教练来指导和训练,同时,还会安排一些高强度的比赛,让学员们在“实战”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体能和心理健康。

(二)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训练提高学生训练热情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他们的世界观还在形成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很重。仅靠理论上的讲解、演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未知的好奇会让他们迅速转移到别的感兴趣的话题上,这样解释起来就不那么有效了。课后,我们把孩子们带到不同的兴趣班。不管儿童对运动有没有兴趣,对小学生来说,体育运动都是一门轻松而有趣的学科。在实训过程中,应从学生特征、训练过程、训练过程、训练实习三个方面入手。通过自己的实际锻炼,发现垫板排球不仅是一门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的课程,而且在很多省、市、自治区都成为了必修课程。就小学生而言,他们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自身的控制力、协调性都比成人差得多,对专业术语的认识程度也几乎等于0,所以,怎样把排球垫的技术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教学,就成了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次的培训试验中,我们先设计了一场排球、跳格的小型比赛,然后给成绩好的同学一些奖金,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比赛意识。研究结果表明,在排球比赛中,每一位被试都能够较好地感受到两种身体弹性的不同。同时,也要考虑到场地的网格布局,使学员们的身体协调性及心肺机能得到全面的训练。因为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所以整体的氛围比较放松,还融入了评估竞赛,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可以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排球的弹力,为接下来的排球练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有效的教学评价来增进学生们的运动习惯

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估,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鼓励,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也是一样,许多小学生由于不够熟练或身体素质差,在第一次练习时就会犯下许多错误。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激励,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充满了干劲。以此来缓解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对上课更加感兴趣。

(五)创新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目前的体育训练大多枯燥无味,这也是造成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普遍不高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要对培训内容进行革新,并与先进的教育观念相结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快乐的体育锻炼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新的培训内容和情景进行一些调整,使培训内容更加有趣,从而使学生对培训产生持续的兴趣。

(六)强化政策的执行质量

从政府角度来讲,政府是地方教育制度改革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领航人。目前,我国高校篮球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强对高校篮球文化的集中控制与创新。首先,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使政府持续强化对市场机制的指导,实现学校内部有关组织系统的优化和创新,使体育部门和学校发展的互动关系得到进一步增强。其次,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让中央领导、地方行政机关、学校管理者、学生和父母等各方都能参与进来,并主动为其提供意见和建议,促进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最后,建立健全的考评制度,以提高群众口碑为基础,建立立体的考评制度,充分加强教师、家长和体育专业人士对校内体育文化建设的评价。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该大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并且要从提升学校的软环境和综合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入手,将其与学校其他的校园文化进行系统的融合,使校园文化的功能和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样才能使校园体育文化的示范、引导、凝聚、筛选和辐射等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价值,提升社会主义学校的办学水平。

体育运动是小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课间这种关键时刻,老师们要用一种积极而又有效的方式来组织和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吸引到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中去,让学生们在运动中得到锻炼,缓解紧张的学习情绪。《核心素养下体适能融入小学大课间活动的探究》项目《新建学校体育文化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徐伟磊.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方法[J].考试周刊,2020(99):115-116.

[2]朱丽榕.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体育训练水平的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08):74-75.

[3]顾群.浅析开展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方式[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8):120.

[4]李乐虎,王健,高奎亭,李可兴.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OL].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