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精神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策略

沈 静

黑龙江省密山市精神病医院,黑龙江密山158300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与护理策略。 方法:本文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选取多名精神患者参与实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效果更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神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护理策略

Analysis of factors related to sleep disorders in psychiatric patient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Shen Jing

Mental Hospital of Misha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8300 Misha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sleep disorders in psychiatric patient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Method: This article selected multiple psychiatric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22 to December 2023 to participate in the experiment, and randomly pided them into routine care and personalized care. Apply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to evaluate patient sleep quality, create a self-made survey questionnaire, and understand patient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 After treatment, the sleep quality of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improv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P<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14%, higher than the 80.00%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personalized nursing has a good effect and is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 Mental patients; Sleep disorders; Related factors; Analysis; Nursing strategy

睡眠是人体生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1]。然而,精神患者常常面临睡眠障碍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其精神症状[2]。因此,分析精神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对于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和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选取多名精神患者参与实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分析精神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与护理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2年12月-2023年12月,研究对象:精神患者(共70例),随机划分组别,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男女数量相当,均处于22岁-53岁,对照组平均(39.21±1.07)岁,观察组平均(39.27±1.01)岁。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①严重身体疾病;②其他睡眠障碍;③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④患有其他精神疾病。

纳入标准:①诊断为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患者;②自愿参与研究;③存在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睡眠时间不足等睡眠障碍症状;④能够配合常规操作。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向患者提供关于良好睡眠习惯的教育,包括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摄入、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药物治疗,护士负责监测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和效果,并及时报告给医生。帮助患者调整睡眠环境,如保持安静、减少光线和噪音、调整床铺的硬度等。定期随访和评估。

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个体化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睡眠问题、症状和病史,以及相关的生活方式、心理因素和社会支持等。根据评估结果,护士或医生与患者一起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具体的护理目标和措施,以及预期的效果和时间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敏感性,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类型、剂量和时间,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护士或心理治疗师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行为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以帮助患者处理睡眠障碍相关的心理问题。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喜好,帮助患者个性化调整睡眠环境,如提供舒适的床垫、调整房间温度和光线等,以创造一个适合患者的睡眠环境。护士或医生会定期进行个体化的随访和评估,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和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睡眠质量: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分数范围0-21,分数高,睡眠质量差。

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处理数据,“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方式是(),计数方式为[n (%)],使用“t”、检验。

2结果

2.1 睡眠质量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效果更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观察组

35

16.24±0.11

7.56±0.25

188.012

0.000

对照组

35

16.21±0.13

9.98±0.67

54.004

0.000

t

1.042

20.020

P

0.151

0.000

2.2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n)

满意(n)

不满意(n)

满意度

观察组

35

14

20

1

34(97.14)

对照组

35

11

17

7

28(80.00)

5.081

P

0.024

3讨论

精神疾病会导致患者的情绪波动、思维混乱等症状,进而影响其睡眠质量。例如,焦虑症患者常常面临入睡困难和睡眠浅的问题,而抑郁症患者则常常出现早醒或睡眠过多的情况[3]。同时,精神患者通常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然而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其睡眠质量[4]。例如,抗精神病药物常常会引起嗜睡、嗜睡等副作用,而抗抑郁药物则可能导致失眠等问题[5]。精神患者所处的环境也会对其睡眠产生影响。例如,噪音、光线等刺激会干扰患者的入睡和睡眠质量;而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睡眠障碍。精神患者常常面临睡眠质量下降的心理压力。他们可能担心失眠会加重病情,或者担心睡眠不足会影响日常生活。这种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加重睡眠障碍。在本研究中,选取多名精神疾病患者,通过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护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可以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金花. 精神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策略[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 10 (12): 2975-2977.

[2]刘玉莲. 精神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 9 (09): 1776-1778.

[3]韦有芳.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 9 (04): 782-784.

[4]朱小春, 卢云. 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心理月刊, 2019, 14 (03): 62.

[5]郎春英, 李凤香, 张芝兰, 叶郁葱. 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现代临床护理, 2005, (06):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