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中提升幼儿记录表征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游戏活动中提升幼儿记录表征的策略

张琴

柯桥区华舍聚贤幼儿园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发展,同时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学习效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儿童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的特点,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与表现方式。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促进幼儿获得各项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幼儿的记录表征,这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游戏活动;记录表征;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记录表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班级体这个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中,在各个游戏区,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纸和笔供幼儿拿取。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并用语言、图像、数字、符号等记录自己的感受、经验、思想、情感。通过记录能很好地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现。中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记录表征经验,知道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但还不够优化。在前期,我们和幼儿讨论记录表征的要点,比如“可以记什么?”“怎么样记录?”“用什么方法记录表征”等,从而丰富表征内容,进一步深入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享,支持幼儿记录表征

记录表征的合理性体现在幼儿的主体参与中, 教师不是把自己的记录方法或思路强行灌输给幼儿, 应引导幼儿就讨论的问题, 思考该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和中大班幼儿实践讨论中,我们总结了在游戏后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讲述、分享、讨论等形式,在原有水平基础上发展幼儿语言表征能力。

1.“游戏日志”方式在前期讨论过记录表征内容的基础上,幼儿可以以单幅故事画、画与符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表征,这样将自己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分享游戏时有话可说。

2.“小组讨论”方式当在同一个游戏区一起玩的幼儿,例如积木区,就可以对照自己游戏前的计划,游戏过程中的调整以及游戏结束后完整的作品进行一次小组讨论,这一次讨论可以回顾游戏过程,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同时可以说一说“为什么在过程中会有调整”“调整了对于整个作品有什么样的意义或者价值”,讨论过后请一个代表来分享,这样更加提高效率。

3.“看图讲讲”方式由一名幼儿主动在集体面前分享,当某个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分享的时候,下面的小观众们可以根据他们做的记录表征结合讲述来梳理整个的活动过程,对同伴们玩的内容有图有内容的依据。这样的“看图讲讲”活动不仅从记录表征层面主持幼儿想象叙述,进一步在原有水平基础上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三、善于发现记录问题,多元构建记录表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教师放手让中大班幼儿参与到所有的过程中,渐渐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发现精彩瞬间与存在的问题。实践中我们选取了以下三种游戏进行简要阐述:

户外游戏中,需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幼儿自由探索体育器材以及自然物材料,因此,提供了园所的内操场较大的场地。户外的白色滚筒和轮胎的结合、比如油桶和梯子的结合,都是幼儿自己想出来的。在幼儿的探索前期,他们会进行设计记录,大多数的幼儿都画了几个人,几个白色的圆柱体和圆环形来表示他们在玩滚筒和轮胎,画几个人和长长的梯子以及圆柱形的油桶呈现在画纸上,当我们拿出十个幼儿计划前和游戏后的记录表征在大屏幕上一对比,幼儿自己就发现了问题,计划和记录怎么都是差不多的?怎么样能分清楚呢?

我们开始了讨论,幼儿提出了解决方法:一个是将计划改一改,换一种方式,记录保持不变,比如计划可以改成没有孩子的,只有操场上的材料示意图。另一个是将计划保持不变,比如记录可以改成循序渐进的,可以参考数字排序和表格填充都是方法。调整过后再进行对比,发现较之前有了不一样的惊喜。

科学游戏将大自然和生活中一些事物和现象融入其中,满足了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儿自主体验探究过程,大胆记录表征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例如在科学游戏《沉与浮》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主探索,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尝试,在尝试过后,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记录下来和同伴们分享。当幼儿在分享过程中,我们就能发现问题,单幅的故事分享不适合用于科学游戏中,那该怎么办呢?什么方法更适合?

我们开始了讨论,幼儿提出了解决方法:因为科学游戏是有步骤的,有的幼儿说画上一个个的小格子填上内容;有的幼儿说能不能在上面画上箭头呢,第一步到第二步就直接通向一个箭头;还有的幼儿说这个是实验记录,可以写上问号,画上猜测的内容。再画上小手,实验之后再操作。调整过后,幼儿的表征内容更加的具体和丰富,每个问题上都有小小的分支,更详细更清晰,从而提升记录表征的准确性。

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建构技能和经验,兴趣驱使,他们直接操作材料,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的经验,发展了幼儿合作、坚持、自主、创造等能力。幼儿通过与建构活动相关的思维和创作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促进幼儿从现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例如在一次建构活动后的分享中,一名幼儿介绍了她们的建构作品是“摩天大楼”,在她的记录表征纸上画了几个和她一起玩的同伴,以及一个高高的长方体状的大楼,下面有幼儿提问,你一共搭了多少层?小女孩跑到游戏场地去数一数才知道。还有在一次建构活动后的分享中,三名幼儿一起完成了设计的图纸,并把图纸和最后的记录进行对比,发现了有很多调整的地方,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表示。从以上两次的活动中,幼儿发现了记录表征存在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呢?

展开讨论之后,分组进行了交流。问题一记录数量,第二小组的幼儿建议是将用到的各种形状的图形画出并标注上数量;问题二记录轮廓,第五小组的幼儿建议是等量画法,用一个长方形代表一倍块积木,四个等长长方形代表四倍块积木,不用单线条表示;问题三记录有调整的地方,第一小组的幼儿建议是用小三角表示,第三小组的幼儿建议是画两种图画,用箭头表示调整的地方。问题四记录过于简单,第六小组的幼儿建议是用表格式记录,里面标注好1、2、3...数字,有连续性。

游戏活动后,幼儿将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巩固,将自己的游戏过程的回顾与再现,大大提升了游戏效率。同时有了环境方式的支持,有了讨论过后的建议,真正的实施过程需要幼儿一步一步去探索、调整,对记录表征进行优化。在放手游戏下,相信幼儿,期待游戏活动中幼儿记录表征的大大提升,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哇时刻”。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莱拉·甘第尼, 乔治·福尔曼, 卡洛琳·爱德华兹.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应晓玲. 中大班幼儿科学活动中有效记录的策略[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3(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