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技术标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技术标准研究

姚霞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下,交通行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目前,既有线改造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长期任务,而技术标准是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工程立项、设计与实施的重要依据。梳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体系现状,分析现行标准对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项目工作流程各环节的适应性。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下现行标准对既有线改造存在覆盖面不全、适用性不足、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的两种思路与方案。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线的城市数量呈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线的运营年限逐渐延长,部分城市交通既有线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交通设备老化、系统稳定性下降、运营服务水平降低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民众乘坐轨道交通设备的体验,也留下一定安全隐患。据此,加强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现存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的新发展阶段,既有线改造对资金规模和动态可持续的要求高。但是目前既有线改造投融资在实践层面缺乏系统的指导规划,在理论层面尚未得到广泛研究关注;同时,改造项目类型多样且利益主体复杂,单一或传统的投融资机制难以形成有效支撑。1)既有线改造投融资缺乏上位规划指导,顶层设计有待加强。在“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的新发展阶段,我国既有线改造投融资政策目前数量总体较少并且零星分布在财政、市场化投融资、城市更新等领域政策之中,尚未形成单独完整的、针对性强的指导体系。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但仍是以财政为主导的暂时性机制,并非长久之计。因此,为了切实保障既有线改造工作行稳致远,基于顶层设计角度构建科学、高效、统一的指导规划体系是引领实践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既有线改造投融资尚未得到广泛研究关注,难以为投融资和实践创新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支撑。已有研究多从新线建设角度开展投融资相关分析,对于既有线改造的针对性分析较为欠缺。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既有线改造总体尚处在起步阶段,与新线建设的庞大市场需求以及更多的盈利机会相比,既有线改造整体的公益属性更强、盈利来源较少,实践中的投融资机制仍以政府主导的单一方式为主,难以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支撑。因此,在坚持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并重的实践发展格局下,有必要同步推动学界的研究重心转向,为构建增量提质和存量优化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的投融资机制提供充分的研究支撑。

2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技术标准

2.1施工环保措施

2.1.1取弃土场的设置与防护恢复

铁路建设路基填挖量大,取弃土主要涉及耕地、林地、山体植被、景观等。在取弃土场的选择上,应该选择荒山、荒地为宜,尽量减少占用建设用地,取弃土场使用完成后,应对场地进行防护,进行绿化改造等,降低对生态的破坏。尽最大可能利用工程建设中的弃土弃渣,减少弃方量。弃土场选定后,应根据设计的弃土量,先进行必要的支挡防护,再堆放弃土。在弃土运输过程中,也应合理选择行车路线,途经的重要城镇、乡村时,应采用蓬布覆盖的方式,尽量降低环保影响。

2.1.2桥涵工程施工控制

桥涵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规施工工艺为泥浆护壁,施工期间会产生大量泥浆水,若处理不当会对临近河流水体造成污染。应设置沉淀池处理,泥浆干化后外运到指定地点;桥梁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围堰、栈桥,恢复河道以及原有的地形地貌。

2.1.3降低施工扬尘和振动

施工中应最大限度减小施工扬尘,可采取晒水、喷淋、遮挡等常规方式,在敏感地段可引进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进行重点监控,力求减小对临近居民聚集区、学校、企业、医院等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临近居民聚集区等敏感场所施工时,应加强对振动施工机械的管理,及时关注施工振动对建筑物及地表的影响,必要时应调整施工方法。

2.2加强制度建设,打通既有线改造发展路径

既有线改造总体包括广泛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持续高效的组织推进体系、多元灵活的政策体系以及持续动态的规划与设计体系等,同时囊括土地、金融、财税等核心的既有线改造制度设计。通过系统、有效的制度设计,融合和构建包含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种利益主体的“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网络”,探索完善的既有线改造制度体系,出台既有线改造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明确既有线改造项目的审批层级与流程,强化部门间的衔接协调。

2.3建立存量资产与新增投资互促融合的投融资机制

第一,在线路规划和建设阶段建立全寿命周期资金保障机制,同步规划更新改造投融资机制。以线网效能的持续性提升为目的,推进基建类公司、装备制造类公司、运营服务类公司、金融服务类公司纵向一体化建设。同时,成立轨道交通更新基金、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基金,委托理财资金、信托资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制定专门的资产管理计划,争取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对补短板项目的金融支持,建立全线路全生命周期资金保障机制。第二,结合网运分离或“A+B”捆绑运作,盘活既有线存量资产。可以借鉴日本上下分离的投融资模式,分离“网”端资产和“运”端资产,通过TOT、ROT、REITs与资产证券化等模式盘活经营效益相对较强的资产,并将盘活资金用于支付基建等公益性资产的使用费;也可以采用“A+B”模式,通过“肥瘦相间、以肥带瘦”等方式盘活更多存量资产,为既有线可持续发展补充更多资金。

2.4既有线改造的有序推进需要高效率的沟通协调机制

既有线改造项目在前期涉及申请、报批流程,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解决各类问题和完成时间节点要求,需要召开大量不同层面和专业的沟通协调会议,同时存在新增用地、借用道路、与市政设施结合等情况,需要与政府职能部门及时对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在首次实施一些改造难度高、涉及多方参与的既有线改造项目时,就因沟通协调机制不畅而出现了项目推进力度不足的问题,后续通过落实工作责任、优化例会制度、加强对接主动性等方式提高了内外部沟通协调的效率,为项目及时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持。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将逐步进入既有线改造的发展阶段,但现行标准难以很好地满足改造项目的实施需求,且改造项目的适用性与指导性存在一定不足,后续既有线改造将面临复杂性和困难性的挑战。构建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标准体系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突出重点,在既有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基础上,不断对标准体系进行完善,并结合工程实践适时开展现行标准的修订或新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为既有线改造提供立项、设计与实施依据,从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持续优化与完善,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部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团体标准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体系:JTG1001—201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