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开发模式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开发策略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TOD开发模式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开发策略建议

许雷

合肥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推动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深度融合的TOD模式成为破解“大城市病”核心之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国内有潜力城市都在积极推进TOD发展,探索适合城市特色的TOD发展模式,基于此,文章介绍了TOD模式概念、TOD开发模式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重点讨论了TOD开发模式在城市发展中的优化建议,助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TOD开发模式;城市发展;策略建议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为促进城市发展,需结合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制定更为综合的解决方案,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简称TOD)模式因其可持续、综合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能够实现更加紧凑的城市布局,达到减少交通拥堵及碳排放的目标。TOD模式的适用性与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适用于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城市,尤其是那些人口密度高、交通压力大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中,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居住区、商业区及服务设施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人们更愿意选择步行或骑行前往轨道交通站点,减少对汽车的依赖,从而缓解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

1、TOD模式概念

TOD模式是紧凑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实现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精明增长方式。Calthorpe首次提出TOD概念和系统论述。部分地区的成功实践证明,将交通、商业及其他城市功能融合的TOD模式符合当下构建可持续、紧凑型城市的倡导。TOD模式开发的前提是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围绕公共交通站点进行高强度、混合且适度紧凑的开发,从而引导和调整城市功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TOD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作用

2.1重构城市形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当前,国内大中城市国土空间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盘活”,土地等资源要素面临“天花板”,亟须优质、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轨道交通TOD开发恰好提供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抓手。“方便出行”是地铁最基本的功能,通过地铁工程带动周边拆迁,以地铁为导向对城市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并更新城市,正是其给城市带来的附加价值。轨道交通TOD引领城市发展,带动站点周边土地高强度开发与复合利用,促进人口与产业集聚,影响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和空间结构形态,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器。

2.2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城市持续发展

TOD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幅提升轨道站点地区的行人体验,通过围绕轨道站点增添高密度的商业、商务、娱乐等城市功能,引入各类新经济业态,逐步引导人们前往此处进行各类活动,不断创造消费等机会,将轨道交通“客流”转化为“人留”,全面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消费能级,从而达到“地铁-居住-消费”的良性格局。同时,我国的轨道交通是相对便宜的出行方式,更是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TOD在此基础上能够提高社会效益,让每个人都尽可能公平地享受交通便捷、舒适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3、TOD开发模式在城市发展中的优化建议

3.1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开发合作模式

深化体制改革需做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创新合作模式。通常来说,轨道公司可以代表政府,是最为合适的TOD“操盘手”。不仅因为轨道公司是地方国企,能够更好兼顾城市发展诉求,而且TOD高度融合交通产业与房地产相关业态,专业性较强,需要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做好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并进行统筹实施,轨道公司在这方面的资源统筹协调能力相对于一般开发商及其他政府平台公司更具有明显优势。

3.2明确站点定位

TOD的站点往往落在不同的功能区域内,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定位不同直接影响未来实现TOD市场化运作的持续性,通常主要表现在城市功能与客流关系的匹配以及客流特征与周边用地性质的匹配等。因此,明确站点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TOD综合开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非常重要。

3.3做好顶层设计

按照“轨道+土地”实施理念,对片区进行统筹规划,整合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综合体的有机发展。在进行统筹片区策划时,首先需要明确重点场站的位置和范围,重点场站是指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具有重要发展潜力的区域,通常是人流、交通流和商业需求较为集中的区域,明确重点场站后,可以对其周边的片区进行规划和研究。规划时,对土地利用、交通组织、建筑布局、公共空间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还需要考虑片区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和相互关系,确保整个城市综合体的功能完备、便利和舒适。

3.4强化运营能力

通过与外部机构合作或自身孵化等方式,加强城市综合开发运营能力建设,包括国际合作能力、区域运营统筹能力、产业对外输出能力以及区域内市场化竞争能力等。将长期可持续经营作为目标,充分利用TOD流量经济特点,发挥规模优势,形成品牌化和连锁化经营。同时要突出产业定位作用,“站城产”融合发展,TOD开发与产业融合,针对区域特色形成新产业成长空间,才能获得长期可持续收益。

3.5改进规划流程

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应改进规划流程,推动枢纽规划与城市功能布局、土地利用相协调。可参考成都经验,遵循“无策划不规划、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实施”“产业优先、功能复合”等原则,引入片区综合开发、产业规划及土地规划,将站城融合的思维从规划设计贯穿到运营管理全过程。规划工作模式上,采取“产业发展-城市片区规划-枢纽与交通规划”协同规划的方式,产业规划的主体负责从产业和市场视角,规划提出枢纽片区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布局,清晰枢纽的商业等其他产业功能定位;城市片区规划主体根据枢纽周边存量用地开发潜力,提出与其能级匹配的枢纽用地开发策略,推进枢纽承担更多城市服务功能;土地与交通规划主体重点关注枢纽换乘效率、连通性和服务品质,提升人流物流的便捷度。

3.6创新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TOD模式的作用,需要在落实保障方面加强对规划管理机制的创新探索,探索建立政府部门、市场、专业机构以及业主等多部门协同、多元主体协商合作机制。成功经验表明,基于TOD模式的客运枢纽的成功在于交通、土地利用的有效整合和可控机制。TOD模式的综合客运枢纽是交通规划和城市各要素的结合点,土地开发利用活跃,产权和开发主体高度细分繁杂,开发与规划建设的工作流程涉及立项研究、规划设计、土地出让、建设实施、产业导入、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应建立多部门协同、多元主体多层次的规划互动、反馈、调整等协调合作机制,促进综合客运枢纽规划与城市用地规划、公共交通规划相协调,推动枢纽与周边用地的一体化开发。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铁建设进入了快车道,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定站点地区范围、优化用地布局及交通网络,可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推动城市的绿色、智慧、宜居发展。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协作推进TOD模式的实施,共同建设更美好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宋冰晶.TOD视野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模式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3(5):8-10.

[2]滕丽,蔡砥,钟楚捷,等.城市轨道交通TOD开发的地价溢出效应研究———以广州市地铁TOD为例[J].地理科学,2023(6):1001-1002.

[3]王有为.适于中国城市的TOD规划理论研究[J].城市交通,2016(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