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西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3

新时代广西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卢香榴

广西外国语学院 530222

摘要:在全面打造体育强国的今天,高校体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民办高校越来越关注体育教学改革及创新,以实现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及灵活应用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体育教学的纵向改革及创新升级。为了构建功能强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广西民办高校在高瞻远瞩中重新调整教学方向和宏观战略目标,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逐步完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积极优化教学条件和环境,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着力打造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实现环环相扣和稳扎稳打,将高校体育教学推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新时代;广西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应用

引言

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育人作用越来越明显,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强调,高校应积极改革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理性分析体育教学质量逐步下降的原因,逐步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障最佳的体育教学智力和水准,强健学生的体魄,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新时代广西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问题

作为全面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备受关注,符合“以体育人”的教学理念及基本要求。许多广西民办高校立足于地域特色以及教学环境和育人目标,想方设法地构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及框架,规范体育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但是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一部分广西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应用率相对偏低,所发挥作用较为有限。

首先,学校没有科学定位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目标,沿袭传统的教育理念,忽略了观念层面的改革及创新。教师对“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整体认知不够全面及透彻,所定位的教学目标局限于技能学习和知识掌握,极大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其次,学校的教学条件有待优化和升级,缺乏体育教学条件体系,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多样,但是实效性得不到保障,教学模式局限于“合作”、“俱乐部”以及“自主”等名称,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学生获得的体育学习资源支持较为有限。

最后,整体的教学质量有待提升,教学评价不被重视。学校还未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学生存在定势思维,体育核心素养停滞不前。

二、新时代广西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首先,有助于转变单一的目标体系,凸显“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构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广西民办高校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为主,逐步完善教学目标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教师立足于多元教学目标整合优质的教学内容,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期待,用多维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

其次,有助于实现体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体育教师依托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整合多种教学模式,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成功体验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模式、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融为一体,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以及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全面挖掘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1]

再次,有助于健全体育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广西民办高校在主管校长的指导下逐步完善二级监控以及保障体系,设置专门的体育教学工作委员会以及督导组,邀请责任心较强、工作经验丰富并取得高级职称的优秀体育教师指导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确保各项教学工作都能够围绕预期目标进行。

最后,有助于全方位监督教学过程。在构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学校以全方位监督教学过程为先导,逐步完善同行听课制度和领导听课制度,定期检查体育教学工作,规范体育教学行为,将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定期检查与抽查融为一体,及时反馈教学实情并提出改进意见,要求教师自主改进。由此不难看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实现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监督和管理。

三、新时代广西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要求

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广西民办高校应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评估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着手,紧跟时代发展的进程,灵活利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逐步丰富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

首先,广西民办高校应以强化目标保障为先导,不再局限于运动技能达标。站在体育技术、体育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等多个视角,以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为起点,教会学生利用体育知识提高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以此来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优势和价值。

其次,学校应以加大投入保障为重点,将管理资源、财力资源、物理资源、人力资源相结合,着力解决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难题。

最后,高校应以强化过程保障为核心,立足于质量监控、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以及质量管理体制,严格按照规范构建完善的组织制度,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以及安全性,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意志品格培养融为一体,实现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四、新时代广西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对策

(一)目标导向,完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体育教学的实践性较强,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实现多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整合。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参照,综合考量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差距。为了全面构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师应坚持目标导向,逐步完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着力解决“如何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固有问题,在满足学生体育学习期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发展铺路[2]。首先,教师需要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始终,以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升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体育锻炼习惯,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大课程结构体系,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有机协调。确保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都能够指向体育教学目标,用立体成熟、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指导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站在不同视角及维度科学评价学生,将评价指标融入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健身意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体育知识印象,为学生的健康生活做好准备。

(二)优化条件,构建体育教学条件体系

作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教学条件体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关乎整体的体育教学成果和育人质量。教师需要逐步优化体育教学条件,从多个渠道整合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扫清体育教学改革障碍。首先,学校应加大师资投入,打造强有力的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直接影响着整体的学科教学成果。学校需要指导教师更新理念,践行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在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尝试多种教学对策,不再局限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简单传授,立足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要求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的体育教学服务。师生角色的转变是第一步,教师应避免以控制者和领导者自居,而是成为学生的学习顾问,扮演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在精心开发和科学设计体育课程的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学校应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将教师的在职学习、岗位实践培养以及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更新教师的知识库,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在岗位实践培养中组织开展“传帮带”以及青蓝工程活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进程,确保青年教师能够做到兢兢业业和乐于奉献[3]。师德师风建设耗时耗力,学校需要从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着手,积极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教风,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以及敬业精神。其次,学校需要加快建设体育场馆设施,积极整合校外体育教学资源。在不断扩招的过程中,广西民办高校的教学压力越来越重,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较为有限,难以满足体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为了构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体育场馆建设,设置专项资金,优化体育设施,提高体育场馆建设质量。部门领导则应理性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动拓展思路,充分利用校外体育场馆资源,实现校内向校外的有效拓展及延伸。

(三)提升质量,打造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在构建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广西民办高校需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准,着力打造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学校应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学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强,只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才能够维持健康有序的教学秩序,保障教学管理行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广西民办高校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视角,规范引导体育教学环节,提升体育管理质量,逐步优化教学管理程序,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育教学规律完善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其次,广西民办高校需要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丰富评价主体,确保教学督导委员会、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研室、院系领导、教务处以及同行都能够参与教学评价工作[4]。为了保障最佳的教学评价效果,学校需要结合教师教学基本文件的执行情况、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效果组织开展过程性评价工作,合理公正全面地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站在教师的视角综合分析教学质量评价内容,用过程性评价取代结果性评价,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融为一体,保障最佳的教学评价成果。在评价教师的同时,学校还应评价学生,将学校的综合测评与学生的自主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考量学生的体育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课堂参与情况,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作用、检测作用和激励作用。

最后,学校需要逐步完善体育教学反馈体系。为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应及时反馈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中的问题,调整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应主动参与教学管理工作,正确看待体育学科发展与学生学习成长的逻辑关系,不再过多关注个人的权威形象,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管理的热情,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及时反馈基本学情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用立体成熟的教学反馈体系激活学生的思维,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四)加强监督,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在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以及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为了培养优秀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广西民办高校应逐步构建体育教学监督机制,督促教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确保教学目标能够顺利落地。首先,学校应围绕终极育人目标正确指导教师的体育教学行为,确保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鼓励教师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重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5]。其次,学校需要发挥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和管理作用,要求教师严格执行。学校管理层应立足于体育教学的现实环境优化管理制度,完善体育教学考勤管理规章以及体育教学质量考核制度,确保所有的规章制度能够贯彻落实到位,发挥监督作用和巩固作用。最后,为了落实各项制度,学校应设置专门的教学督导员,成立相关领导部门,建设教学质量监督队伍,立足于体育教学实情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将体育课听课与体育监督和检查相结合。确保体育教师能够引起重视,理性分析个人的体育教学行为,想方设法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和反馈,实现自我改进和自主反思。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以体育人”,主动为打造体育强国输送优秀合格的时代新人,广西民办高校应在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中调整宏观发展目标,逐步完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体育教学条件体系、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以及体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实现齐头并进和多措并举,将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金富,陈浩,王训令.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6(2):6.DOI:CNKI:SUN:TYWS.0.2016-02-033.

[2]张劲松,张树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3):3.DOI:10.3969/j.issn.1674-327X.2010.03.044.

[3]梁风.对高校审核评估中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探讨——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运动精品, 2018(7):2.DOI:CNKI:SUN:YDXS.0.2018-07-007.

[4]张军平.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新构建与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13, 032(003):242-244.

[5]杨秀英.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 2015(19):2.DOI:CNKI:SUN:DYKJ.0.2015-19-075.